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当你见识过各种人性的复杂,经历过一些人情的凉薄,就会越来越领悟这段话中的深意。
有多少人,年轻时总以为“待人友善、不争不抢、处处迎合”,就能避开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直至在烂人烂事中一次次“忍气吞声,退无可退,耗尽心力”,才渐渐明白:
那些欺负你的人,赌的就是你不会反击;所有伤害你的人,要的就是你放弃底线。
后半生,身处什么样的圈子,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往往都源自你一念之间的选择。
01
你弱的时候,周围坏人最多
你强大之后,身边都是朋友
“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艰难的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莫言年幼时因为家境窘迫,见证了太多人情冷暖,也早早就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本质。
少年时期,他因为相貌平平,常常被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在学校里也多次遭到同学的欺凌,给他的内心填进不少阴霾。
小时候,他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和母亲去地里拣麦穗,有次碰到了看守麦田的人。
其他拣麦穗的人见状纷纷离去,但他的母亲却被对方扇了一巴掌。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此事,想起母亲那一刻的绝望,他都会感受到深深的痛苦。
后来他凭借优秀的写作功底,以及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慢慢在文学圈有了一些名声。
但那时的他,还是会因为自身的相貌,屡次遭到一些文化人的嘲讽。
直到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身边很多同行、亲戚才变了脸色,开始对他和颜悦色。
在那之后,若是参加行业聚会,还会有不少人围在他身旁,给予他无限的夸赞,将他捧得极高。
而曾经欺负过他的人,也一改往日神色,纷纷上门送上祝贺,其中有些亲戚和他已经多年没有来往。
似乎从他成名的那一刻起,周围的人都变得好了起来,言语也不再刻薄,笑脸都变得多了。
因为有宝总的庇护下,汪小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旁人的尊敬,以及各种各样的奉承,办事也十分顺利。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所以不愿再依赖宝总的光环。
可当众人发现宝总不再护着她之后,就没人再将她放在眼里,跟她说话都多了几分讽刺。
这也印证了,人在自身弱的时候,很难有话语权,也难以拥有立足之地。
你若表现得紧张、胆怯、卑微、谄媚,那么你将会遭受到这世界上最深的恶意。
只有强硬的态度和强悍的实力,才能让你在交往中免受伤害。”
人性本就是如此,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也都是欺软怕硬的。
你的实力,你的本事,你对待烂人的态度,你处理烂事的方式,决定了你所在圈子的质量。
你没实力的时候,自身不够强的时候,或许谁都想来踩你一脚。
当你足够强大之后,拥有了与烂人烂事对抗的能力,事事都会顺心许多,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明亮起来。
0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该翻脸时趁早翻脸,不要害怕得罪任何人
最近热映的电影《好东西》里,提到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
有太多时候,你以为笑脸相迎、次次讨好,就会换来对方的理解和体谅,就会守住感情的美好和长久。
与其为了别人的温暖,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不如迎面直击,亮明自己的底线。
母亲为人善良,父亲待人忠厚,一直以来不惹事也怕事,不愿得罪任何人,所以不管对亲戚朋友的要求,都尽力满足。
大伯家是开饭店的,大伯母总是以店里太忙为由,多次叫母亲去给他们家帮忙。
一开始,母亲觉得亲戚之间,互相帮助,也无可厚非,每次都在店里忙到天黑才回来。
可时间久了,大伯母不仅没有提及半分感恩,还似乎将母亲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每天吆来喝去,干的活也越来越多。
而母亲也因为过度劳累腰酸背痛,但碍于情面,也怕伤及情分,不知如何开口拒绝。
网友家里经营着一间小卖部,大伯母隔三差五就会带着孩子过来挑东西,小则一袋零食,大则生活用品。
每次都挑贵的拿,拿完东西后从不付钱,简单一句“记在账上”就匆匆离开。
父亲对此虽然心有不满,但也觉得都是兄弟姐妹,撕破脸不太好,便一直忍着。
有一次过节,亲戚们一起聚餐,大伯母又开始阴阳怪气,字里行间责备他们家人不会做人。
网友忍无可忍,直接拍桌子闹翻,当着一大家人把大伯母的所作所为全部放到了桌面上,还一笔笔让大伯母把所有的钱还清。
并告知对方,从今往后,不要再上门找事,没有人有义务管你那些破事,别再来往。
于是在被人欺负、受尽委屈的时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咽下那些痛苦,永远退让。
你一旦习惯了吃亏,事事忍让,步步后退,就会有吃不完的亏,受不完的委屈。
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芒格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远离“有毒”的人。
在他们看来,“那些‘有毒’的人,试图愚弄你、对你撒谎、不去履行承诺的人,就让其彻底滚出你的生活,越快越好。
为人处世,该翻脸时不要犹豫,立马翻脸,才是对自己利益最好的保护。
做人做事,戒掉过度大方的习惯,不必对谁都过分热情,才是对身心最好的滋养。
有人触及你的原则,立马表明态度;有人步步紧逼时,不要因为心软而忘记拒绝。
别人对你什么态度,你就可以回馈以同等的态度,永远不要把鲜花送给不值得的烂人。
03
中年以后最大的醒悟:
收起人情世故,看清人性法则
“我没有人情难却这件事,我不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里。
我的平衡点在于,我也不会反向要求别人,如果这件事情不喜欢做,直接拒绝就好。”
毕竟,人生在世,总会有人喜欢你,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你。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难以事事周全,维系好每一份人情。
面对不喜欢你的人,对于那些未曾满足对方的期待,太过放在心上,只会自我折磨。
就像《致命人脉》里说的那样:“人情是开路的剑,也是自缚的茧。”
学会凡事多考虑自己的感受,放下面子,放下对他人好评的执着,前行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一个人如果活明白了,就不会再处处惯着别人,而是懂得取悦自己。
一个人若是活通透了,就不会再把人情看得大过一切,而是在看清现实之后,开始一点点领悟人性的复杂,学会保全自己。
人生下半场,无论和谁在一起,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圈子,都不要忘记这3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