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讲述了新年伊始,银行和信用卡组织对高端信用卡权益的调整情况。工行大白金权益被调整,中信的延误险和36+1权益也发生了变化。普遍的趋势是信用卡高端缩水,向普惠类活动转型。银行对高端卡的定位是‘花钱买权益’,而银行则在通过低门槛、高频的活动吸引入门客户。
工行大白金权益被调整,包括接送机、机场高铁贵宾厅、快速安检通道等,调整后几乎全军覆没。蓝翼认为这样的调整对携家带口的中产客群来说有些难以接受。
中信的延误险和36+1权益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延误险的触发条件变得更加严格,而36+1权益中的体检和酒店兑换规则也有所调整。蓝翼认为这些调整旨在封堵漏洞,避免权益被滥用。
文章认为信用卡高端缩水,向普惠类活动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银行对高端卡的定位是‘花钱买权益’,同时也在通过低门槛、高频的活动吸引入门客户。而信用卡组织和一些银行则在努力丰富权益内容,试图吸引客户。
新年伊始,蓝翼一边忙着码字写年度申卡攻略,一边期待着哪家银行能上点新活动。
结果出乎意料,迎来的又是两个「温暖升级」。其中工行的调整有些出乎意料,大白金几乎全军覆没……咱们就先来说说吧。
年前总结「温暖」的几张卡那篇文章下面,工行大白金还被不少读者提及,觉得宇宙行的高端卡还是比较稳。但是昨天传出来的消息则是出人意料,大白金几乎全军覆没,真是事事难预料啊。
我们先来看看流传出的 2025 年权益:
工行大白金
接送机:
机场高铁贵宾厅:
M3 从 6 次直降到 1 次
M4 从 6 次降到 3 次,但是不能携伴!不能携伴!不能携伴!也就是传说中的「妻离子散」。蓝翼觉得工行大白金好多都是携家带口的中产客群吧?这样调整伤不起啊……
M5 也从 10 次降低到 6 次,同样的「妻离子散」!无力吐槽。
M6 可携伴每自然月 1 次,但是大家都知道家庭出游的时候是去程+回程都需要用休息室,说实话也限制很多
而 M7 和 M7+ 也有减少,蓝翼觉得略不尊贵。
快速安检通道
蓝翼认为,在银行普遍削减信用卡权益部门预算的大环境下,工行也难以幸免。不过这次的刀法有些不够精准,出于成本的考量砍权益大家都能理解;但最好的调整是在维持用户的场景需求的前提下,削减数量或者提高门槛,而不是把场景砍掉。希望宇宙行未来下刀的时候能够再仔细斟酌下?
先来看看延误险:这次主要是联名顶级卡延误险「暴跌式」缩水,本月消费需满足 5 万元人民币方可触发有效期从下个月 1 号到最后一天的保险。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用这张卡消费,那就基本废了。可是,又有多少用户能满足「每月 5 万元」这个超高条件呢?
另外,同行人理赔次数合并计入购票人的年度理赔次数,不再单独计入同行人的年度理赔次数。这点对以家庭为单位飞的人来说比较尴尬?
最致命的还是最后一条:「原定航班计划起飞前 4 小时(含)内被取消或发生备降后,乘客需搭乘航空公司安排的保护航班(如没有安排则改签 24 小时内)且满足相应延误时常才可获得相应赔付。除此外所有改签都不享有航延险权益」——这条的意思是,需搭乘航空公司安排的保护航班才可获得相应赔付,这堵上了很多「空子王」的窟窿……
再来看看 36+1 权益,蓝翼只列出比较重要的供大家参考:
总的来说,中信也填补了许多漏洞,大家且用且珍惜吧……
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调整,信用卡高端缩水,向普惠类活动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难看出,银行对高端卡的定位就是「花钱买权益」,无论是直接掏年费,还是以足够的消费额来换取权益,基本逻辑就是真金白银买,银行不再会为了规模而砸钱补贴,可能的玩卡漏洞也越来越少。
看懂这个逻辑,也就明白了高端卡权益调整的目的,要么是提高权益门槛——平衡成本与收益;要么是封堵漏洞,避免权益被滥用。对于持卡人来说,也只能放平心态,有需求就用,没需求也没必要强薅。
而另一边,银行则是在通过低门槛、高频的活动,试图吸引入门客户。但蓝翼觉得除了日常返现活动外,其它鲜有亮眼的。反倒是卡组织在权益和活动方面,更愿意投入。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运通、万事达卡,都在努力丰富中国市场的权益内容,频频上新,而银联则是发挥国民性的优势,在普惠性方面着力下功夫。与之相比,各家银行倒是需要加油了哦。
大家对于信用卡未来的趋势怎么看?也欢迎留言里说说呀。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