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学净土,为什么说余经不依而唯依三经?依据是在善导大师《观经疏》: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遇到这些人引用经论,来证明说“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这样不可能往生。如果杀、盗、淫、妄四种心没有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未除,那怎么能往生?罪障凡夫不得往生。
“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如果有人这样对我们说,怎么办?一般人听到别人拿出大名望的人物、拿出经论这样一讲,马上就蔫了,“完了,不能往生了”,如泄了气的皮球。
善导大师很慈悲: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
如果有人引经引论来证明说“你这样的凡夫不能往生”,那怎么回答他?
“行者即报云:‘仁者,……’”,很尊重他,称呼他“仁者”。
“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你虽然拿经论来说明凡夫不能往生,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不会被你的思想动摇。
“何以故?”为什么呢?
“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都是佛法,我拿出来的是佛讲的经论,你为什么不相信呢?”“我也不是不相信,我通通相信”,并不是不信,只是我们不依。我们相信佛所讲的其他经典,但并不把它们作为净土门修行的依据。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都依信,但不依行。
在净土门中,我们依行净土三部经,以三部经为标准;其他的,关系比较疏远的,或者看上去有矛盾的,我们就不依。
下面就说出理由。
“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佛说经典是对机说法,讲的处所不一样。一种处所就代表一种环境因缘,在这种环境因缘下,佛这样讲;换一种环境因缘就不这样讲了。时间点也不一样,在这个时间段这样说,在另外的时间段遇到的因缘不一样,又有不同。“对机”是所对众生的根机,这也不一样。要求众生的修行法则和众生所得到的利益也是不一样的,所谓“利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