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些事情可被称作是“阻力”呢?
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四种。
1、信心不足: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时,很可能会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或者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足够大的时候,阻力就形成了。
“信心不足”的解药是:思考难点并思考克服难点的各种可能。
我原本打算在6月做一个
“发现你的天赋之旅”
的线下分享活动,但却一拖再拖,把时间从6月拖到了7月。直到有天仔细想了想在这件事上犯“拖延症”的原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我对“会不会有足够的人来参加活动”这件事有着担忧。这种担忧让我不愿开始,并给自己找了很多不必马上开始的理由。然而,当我意识到“信心不足”是做这件事真正难点的时候,我思考的目标就变成了“如何能让大家踊跃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线下活动?”。随后我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精彩,二是要能写出非常有吸引力的文案。在想明白要用这两个方法去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后,前进的路径就变得明朗清晰起来,我不再想要拖延,我想要迅速的解决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拖延症的发作,因为拖延症大多都是“潜意识”里的拖延。而这种潜意识的拖延症要么是因为这个目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动力不足),要么是因为实现目标的路径异常艰难(即阻力太大),于是我们就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拖延”这样一种应对方案。
2、分心冲动:
每天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诸多干扰,有些是被动干扰,比如微信忽然响了,于是你拿起手机去看。有些是主动干扰,正工作着忽然想喝一瓶可乐,于是就下楼去买可乐了。这些都是造成不断分心的原因,而一个个小小的分心累积起来就会带来拖延的结果。
“分心冲动”的解药是“番茄时间工作法”。
什么是“番茄时间工作法”呢?
“番茄时间工作法”是对付“分心冲动”的有效方法。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应的APP(如:Forest)或微信小程序。
使用它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你要完成的工作,然后设定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作为你的工作时间。当时间到了后,你可以充分休息5分钟,完全放下工作。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一个25分钟的聚焦工作时间就是一个“番茄钟”,而这个番茄钟如果一旦设定是不可被打破的,你不能在这个25分钟的番茄钟里去刷微信朋友圈,也不能跑出去买可乐,当然如果你的老板找你,那只好打破咯。我的番茄钟时长一般都设定在半小时或1小时,写作时的番茄钟一般都很长,因为灵感一旦启动,常会在写完一篇文章后才想要休息。
3、易得性低:
我曾经办过两次健身中心的年卡,然而每次该去健身前都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然后就会一拖再拖,从周二拖到周三,周三拖到周五,然后又从周五拖到下周一,究其原因就是做这件事的“易得性太低”。
“易得性太低”是什么意思呢?它说的是这些健身中心离我家或工作场所都不够近,所以阻力很大,于是拖延症爆发。但有一次,我办了健身年卡而拖延症却并未发作,原因是我选了一个与公司在同一座楼里的健身中心。于是,我每天中午11:30去健身40分钟,之后快速吃饭,然后就能直接回到楼上公司继续上班了。
“易得性低”的解药是:尽量给自己创造易得性高的环境与条件。
所以我现在的对付运动“拖延症”、提高“易得性”的方法是:在家里完成大部分的运动,为此我买了一台跑步机,一个瑜伽垫和一对小哑铃,然后每天跟着KEEP进行有氧、无氧或瑜伽训练。
4、缺乏及时反馈:
一项任务总能被拆解成多个步骤与小任务,如果能在每个小步骤或小任务完成时得到及时反馈,那后面的任务就会完成的比较顺利。
“缺乏及时反馈”的解药是:由老板、同伴或自己提供阶段性的及时反馈。
如果是以减肥为目的,运动的效果往往并非立竿见影,因此每次运动前很容易就会产生“明天再运动吧,今天有点累”的拖延症想法。那么,给自己及时反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是这样做的:将自己的睡眠状况与皮肤状况设定为每天评估运动效果的指标。只要当天睡眠足够好、皮肤持续不长痘,我就将其认定为运动的正向反馈。因此,即使运动了一个月体重也没减轻,我也不很在意,那是因为我获得了自己认可的“正面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