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鉴宝天下
鉴宝天下官方唯一认证账号,央视鉴宝专家组承办民间鉴宝收藏。鉴宝天下以公平公正为首是国内最权威鉴宝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被超级富婆用钱砸晕,是什么恋爱体验? ·  13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啊,18cm真的很小,30cm才算大”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鉴宝天下

国宝帮的死循环,如何走出收藏误区?

鉴宝天下  · 公众号  ·  · 2020-02-13 06:30

正文

在古董收藏领域,大家一直把“试图以低级赝品,充当国宝”的人群,称为“国宝帮”,这称呼大约有10年了,很是带有反讽意味。




要看清“国宝帮”问题,就要仔细分析其各方面特点。

鉴宝天下

“国宝帮”成员,主要由不入门的收藏爱好者构成,也就是一些门外汉,但是他们在其他领域,未必如此。


这些门外汉,看了几本书,就去买古董,市场上,自然有迎接他们的假货。他们看到与书本描述接近的器物,担心错过宝贝,于是买下!深藏之,宝贝之!作为一种希望参与文化,希望借文化发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收藏的东西,绝大多数是赝品。


玩古董的人都知道,如果谁入门,那么他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真品,如果没有入门,买的绝大部分都是赝品。收藏古董者,主要由这两类构成,极少见哪位古董藏家,其藏品一半真,一半假。


国宝帮不知道这个事情。他们没有想到,一旦不入门,全部买到赝品的概率居然是很高的。这看起来与概率不太符合,但事实如此。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康熙御制》红料款

成交价:238,807,500港币


(市场仿品)

有人就是不信,从1件买起,扩展到1万件,直到100万件,难道都是假的.答案是:很有可能。并不因为你买了100万件,你的鉴定能力就提高了。唉,说起来,真是很悲惨的事情。


为什么他们鉴定不得入门?


这不能全部怪罪“国宝帮”,而主要赖专家。


专家撰写的瓷器书籍,实在也很有问题。他们的阐述模式,无外乎“永乐瓷器有五大特征,一二三四五”。这类说法问题很大,因为永乐瓷器可能不止这五大特征,可能有10种甚至20种,但专家似乎怕麻烦,于是简单写写,并且写成了“排他性”定论。读者看了就上当了,越是诚实、认真的读者,越容易上当。国宝帮内,尤其是基层群众,一般都很诚实,这点大家发现没有。


读者为什么会上当?因为,其他学科都是这样阐述问题的。譬如说,化学中,说“水”有三个特点,如果符合之,那就是水,不是泥土也不是钢铁。用这种思维,去学习瓷器鉴定书籍,一定上当。越是认真追究“五大特征”,越是完蛋。因为书上的“排他性”描述是错误的,往往是:即便具备五大特征,也不是真品(特征辨识错误暂且不论)。


这真是“坑爹”,读者是爹。

鉴宝天下

专家们,应该不避繁复,认真阐述每一时期瓷器的主要特征,对每种“永乐瓷器的特征”,使用300张图片,加上2万字阐述,还是需要的。这可不是两页文字,加上抽象的“五大特征”可以阐述清楚的,只有大量出版真实的信息,大家才有可能据此入门。


在没有这样理想的《永乐瓷器报告》之前,破解鉴定难题,也有途径(入门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你买不到永乐真品,但是有可能买到瓷片,你买不到南宋官窑真品,但是有可能买到南宋官窑瓷片。


真品可能几千万元才能买到,但是瓷片可能几百元就可以了,买到后仔细研究,不可言传的特征就会浮现,这样不断学习,就会入门。最后一定要做到依据瓷片,就可以断代,这是瓷器鉴定基本功。看了瓷片不能断代的人,建议不要去买瓷器,因为你没有入门。


有人说:按照你这么说,专家的书,太害人了!其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任何时代,都害人,现在不过害你钱财,如果在其他历史时期,可能命也没有了,所以,不要抱怨。


我虽然也讨厌国宝帮,但还是要劝大家,在社会层面,要宽容国宝帮。他们丢了钱财,丢了面子,浪费了人生,不过是因为想参与文化,想发财,动机没错,只是被教科书害了。值得同情,值得原谅。而且,说实话,尚未入门时,大家都是“国宝帮”,只是很多人后来入门了,才“觉今是而昨非”。冒险一点说,今天批判国宝帮的人,也都曾是国宝帮。


但是有一种国宝帮成员,不值得原谅,就是“说谎的国宝帮”。最近在大众传播领域,国宝帮“不断说谎”,这就讨厌了。他们强调:我们也是保护国家文化!这面“文化大旗”是好的,但是也要看你保护的是什么。好比大熊猫需要保护,但是,不是大熊猫的动物,你就不能放到卧龙保护区,这个,大家明白吧!


何况,你要说你是为了名利而冒险购买的,很想发财!这当然可以,不犯法。但是,你要编造一大套谎言、狂言,就有点不太对了。大众闲着没事干,看到吵起来了,就希望专家出来鉴定一下。呵呵,估计没有一位专家愿意出面。



揭底“国宝帮”古玩收藏渠道

鉴宝天下

“国宝帮”是收藏界的一个特别群体。这个群体的组成,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近些年发家的所谓土豪。他们的收藏理念十分执着和自信,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收买,日积月累了成百上千件假古玩。


为什么肯定地说他们收藏的是假古玩呢.原因是他们收藏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收藏真古玩必须要有专业路径,如果路径不对,就不可能买到真古玩。通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发现,他们收藏假古玩主要源于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不具备业界的常识和专业规制就买不到真古玩。


古玩爱好者认为到地摊市场上能买到真古玩,能够搂宝捡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地摊市场的古玩,早己在摆地摊之前就被业内的行家商家们筛选扫荡无数遍了,剩下的才拿到市场上摆摊。这时只是一些民间民俗的残破日用品和遍地的赝品,根本不可能买到真品的国宝。

据老先生说,一年能够在地摊上买到数十件国宝级精品。有时发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时,也立即买到手,生怕这件国宝被别人抢先买走,回去凑对。其实只要发现地摊上出现一样的第二件,一般就可以说明,先前买的第一件是赝品,这是业内行家的共同认知。因为古玩的稀缺性,决定了不可能出现相同的第二件国宝。但是老先生说,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发生,怎么解释他都不信。这就是国宝帮收藏假古玩的理念。


无论在地摊市场还是其他古玩市场,爱好者们都会遇到主动搭讪的游商。实际上内行的商家、行家都知道,这些游商手里根本没有真古玩,他们在市场上游荡,为的是寻找不了解市场的爱好者。


通过观察爱好者在市场上的购买需求,或者发现爱好者拿着赝品认真研究时,便看准这个人是个外行。一旦被盯上,便过来搭讪,谎称手里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对方感兴趣并相信了他们的谎言,随后便被带到他们的出租屋内,开始一唱一和地讲故事,说这些古玩都是挖出来的。


如第一次交易成功,买回来以后对照鉴定要领符合真古玩的基本特征,或者得到了专家鉴定的认可,便误认为这个团伙卖的都是真古玩。陷入这个骗局以后,便放松警惕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收买假古玩。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自己有4家工厂,本人很有钱。自从沉迷收藏,前后投资了6000万元买了几百件所谓的古玉。最后发现地摊上与自己的藏品一样的只卖几百元时,才突然醒悟明白自己上当了,从此远离收藏。这就是近些年土豪和国宝帮收藏假古玩的方法和渠道。


古玩市场上经常有推销假古玩的商贩,他们寻找的目标主要是一些有雄厚经济能力同时又酷爱收藏古玩的爱好者。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人,以及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下手。


因为这些人不了解卖假古玩的伎俩和手段,由于他们兜售的普遍都是高级别的假瓷器、玉器、珠宝、杂项等等。这些赝品伪造的水平很高,一般情况下鉴定难度较大,所以他们卖古玩的时候,主动要求对方可以先鉴定是真是假以后再付款,以此手段进行骗销。


如果对方经过鉴定是真的,便会放心地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买古玩。


实际上爱好者不知道,真古玩根本没有寻找陌生顾客推销的,即使行家偶然遇到陌生人推销,也是依靠自己的眼力。况且凡是有眼力的行家高手,这些造假卖假的人都很难骗到钱,所以把目标锁定在缺乏经验,鉴定水平又不高的一些国宝帮身上。


缺乏专业常识的爱好者们认为鉴定是收藏的关键,只要鉴定是真的就收买,这是他们买假藏假的又一行为表现。



什么样的鉴定方式靠谱?

鉴宝天下

收藏圈子里,一些初学藏友总能碰到在所谓“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一圈都是国宝真品,但大拍公司和古玩行圈认为是赝品的事。


文物鉴定的发展前途,必然需要有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科学体系的支撑。目前,就国内外而言,运用科技手段鉴定古文物的方法主要有10种:


1、原子发射光谱仪(AES)


2、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3、X荧光光谱仪(XRF)


4、电子探针(EPMA)


5、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6、中子活化分析(INAA)


7、1X射线衍射谱仪(XRD)


8、红外吸收光谱仪(IRAS)


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10、激光拉曼光谱仪


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和高科技仪器对文物进行鉴定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是不能忽视的,它不是自然界原始普通材料,而是经过人类赋予文化特性的再创作艺术品,科技手段完全解决文物艺术品鉴定是根本不现实的。


科技鉴定相对于传统鉴定来说,存在理论性的优势,但也有现实中的弊端。它的优势是在“绝对”的情况下:能够对被鉴器物的本质属性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判断。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有“绝对”的条件,各种造假技术也在不断突破科技鉴定的检测。


再者,科技鉴定当中,往往仪器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需要建立准确可靠、完整系统的庞大数据库作为支撑,但这几乎不可能办到,更无法对文物的社会属性做出判定。


比如,有损测试的模式会破坏文物艺术品的完整性并且鉴定费用高,绝大多数收藏者难以承受,不能广泛运用于社会民众的藏品鉴定。另外,科技鉴定还要求操作者有很强的文物艺术品相关知识。目前,科技鉴定在科技专业技能方面,其功能、准确性调试、抗人为干扰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


目前国内的科技鉴定,主要针对博物馆自身馆藏或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可靠文物,一般很少对外鉴定。国外的牛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热释光测年法(thermohtminescence dating techniques)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检测鉴定机构,但仅仅也只是作为传统实战鉴定的参考依据,错误也时有发生。


所以相对于市场文物和广大的收藏民众,当前的鉴定方式,依然还是以传统文物鉴定为首选。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考古领域里的专家纷纷跳出来鉴定市场上流通的文物艺术品,一些国家权威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退休后也跳出来成了文物鉴定专家,并且一些人堂而皇之地成为伪收藏的国宝帮传销组织的御用专家,这是非常可笑的。


体制内侧重理论研究,体制外侧重实战经验,炼金需要烈火,眼力需要血路,这本身是两个领域,一些毫无眼力的体制内理论型专家频频出错就是必然的结局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鉴定专家有时候并不能畅所欲言?难道掌握了那么丰富的鉴定理论和大量的鉴定实践经验以后,鉴定专家们还有什么顾虑吗?是的,还真的是有顾虑。笔者经过一番总结,大概归纳为以下几种:

1、尊重感情(朋友情面)

鉴宝天下

很多时候,鉴定专家还要扮演家庭矛盾调解员、心理医生等多种角色。有时候,鉴定工作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还要注重委婉的表达方式。人家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宝贝,拿到专家面前来,是个一眼假的赝品、仿品,专家该怎么说话?有水平、负责任的专家一定会实话实说,但是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旦说的太直白,轻则夫妻吵架、家庭不和,重则投资失败、家破人亡。


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一看东西不对就开始打预防针:“买得不贵吧?不贵就好。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买回家玩玩,摆着也挺好看。”说的都是安慰的话语,都是开导的话语。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并不专业,毕竟绝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买错东西,那么鉴定专家,即使秉承不说假话宗旨的专家,也要尽量把话说委婉:“还行,还可以,不贵的话可以玩玩”,其实就是不看好的另外一种说法,只是说者有心,听者能理解人家的一片苦心吗?


马未都先生

马未都先生曾经回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退休的工程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上了当,中了骗子的圈套,花掉毕生的积蓄70多万元,买了一个汝窑。老先生带着这件汝窑找马先生鉴定,马先生比较直白地说东西不对,老先生一下子脸就白了,手也抖了,感觉一下子受不了打击人都快不行了。马先生这才知道人家是花了毕生的积蓄,赶紧安慰说:“您先喝口水,休息一下,我说的只是个人意见,您可以给其他人再看看……”


所以说,最可恶的是骗子,买家是被蒙蔽的,而鉴定专家只是揭示事实的真相,真相往往很残酷,必须实话实说,同时还得注意说的方式方法。所以身为一个为藏友负责、为藏友着想的鉴定专家,很多时候都要考虑如何更委婉地表达个人看法。


2、沟通的困难

鉴宝天下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还真的是这样,古玩行业尤其突出。前几年有人统计,国内收藏大军已经超过7000万人。应该说,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绝大多数都是收藏爱好者,真正非常内行的人少之又少,万不足一。


许多人仅仅是纯粹的喜欢,并未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正确的实践,很容易上当受骗,也容易买错东西。有些人会受到某些别有用心者的蛊惑、洗脑,一心一意捡国宝,一开家门,全是大名头的东西,什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什么成化斗彩杯,什么汝窑官窑哥窑,一抓一大把,什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们全有,还成天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心态扭曲的结果是行为的出格:说对的就是再生父母,就是懂行、行家;一旦有人不认可他的东西,就好比杀父仇人,动不动就是各种人身攻击,各种难听……这种人数量不少,尤其是近年来还抱团取暖,依附于某些无良专家,组成臭名昭著的“国宝帮”。即使并未走火入魔到那个程度,对于一般的鉴定者,鉴定与沟通当中所用的语句必然平实,太专业、太深奥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



3、行业的混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