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冰,上海娱华总经理 媒体改革资深专家
自2014年启动以来,媒体融合已走过10个年头,正处于推进市级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
目前全国市级媒体融合仍处于初期阶段,部分才完成挂牌和班子组建,部分推动改革刚刚起步,多数改革成效尚未显现,少数改革步伐陷入停滞。
从全国实践看,市级媒体融合难度很大,这既有传统媒体的历史包袱,也有媒体行业的系统重塑,还有配套政策的迟滞落后。
市级“广电+报社”改革,应该如何突围?这已经是媒体行业不得不深入思考并尽快解决的课题。
一、
躬身入局推动改革
与媒体行业历次改革相比,这轮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最大不同,表面上看是两家媒体单位的合并,本质上是市级媒体在传播体系、经营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塑,是主流媒体的“浴火重生”。
这轮市级“广电+报社”改革,不仅涉及媒体自身体系的改革,更涉及媒体配套政策的改革,其难度远超以往,因此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关键。
近年来,部分地方在完成市级融媒体中心挂牌任务后,上级部门就开始抽身而退,当起了“甩手掌柜”,改革任务全部压给市级融媒体中心。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让媒体单位去协调宣传、编制、组织、人社、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推动媒体改革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这些市级媒体改革的进度和效果都不会太好。
市级“广电+报社”改革要取得成效,地方需要抛弃对上交差或甩包袱思维,以躬身入局的心态,大力推动本轮改革。
上海娱华在全国协助媒体改革案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23年1年7日,呼和浩特市属三家媒体单位合并成立市融媒体中心,改革难度远超全国同行。为推进深融深改,真融真改,市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宣传部靠前指挥,推动解决改革堵点。在10个月内圆满完成机构调整、中层竞聘、员工双选、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融合改革任务,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取得历史性突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典型向全区推广,正在申报全国优秀案例。
二、
落实政策支持改革
这轮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总目标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从媒体行业发展角度,具体目标是推动主流媒体实现“新四化”,即媒体融合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企业化和机制市场化。
我经常给媒体朋友打个比方,从“传统主流媒体”进阶到“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学好四门必修课(即媒体融合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企业化和机制市场化)。部分沿海地区媒体在过往改革发展中已结业了三门课程(即经营产业化、管理企业化和机制市场化),现在只需再补修一门课程(即媒体融合化);而多数市级媒体在本轮改革中需要同时学习四门课程,这一方面增加了改革难度,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政策。
从改革发展逻辑看,体制机制改革(即管理企业化和机制市场化)是因,媒体融合发展(即媒体融合化、经营产业化)是果,有因才有果,舍因求果,往往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其实媒体行业对这轮改革有共识,关键就是要打破人分三六九等,工资大锅饭,晋升靠排队,无编干活不挣钱,有编挣钱不干活等传统媒体单位顽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但如果缺乏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配套政策,这轮改革将举步维艰。
从全国实践看,很多市级媒体在推动改革时,因为缺乏配套政策,改革走了样,如编制部门要求机构设置必须执行“三定方案”,未经批准不得擅动;组织部门要求中层岗位必须在编人员,非编人员不得上岗;人事部门要求在编人员工资必须按档案标准发放,不得改变工资结构;财政部门要求财政资金发放工资必须直接打卡,不得进行二次考核分配等。在如此种种“脚镣手铐”下,市级媒体改革力度和改革效果可想而知。
上海娱华经常劝告媒体领导,想要改革先要政策,政策比资金更重要。这轮改革不光是媒体单位的内部改革,更是体制机制的外部改革,落实政策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三、
全员转型加快融合
市级“广电+报社”改革,首要任务是“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在市级融媒体中心组建后,虽然很多报纸出版已是“从印刷厂到回收站的旅行”,很多频道频率节目已是“媒体人与自己的对话”,但多数人仍然坚守传统媒体。
一个行业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才队伍能否成功转型。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媒体人的“全员转型”。
根据上海娱华行业调研数据,全国市级媒体“新媒体从业人员比例”(即新媒体部门人数和媒体单位总人数的比值)平均值仅为6%,超过90%人员仍然主要从事传统媒体业务,离“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还有很大差距。
“全员转型”是市级“广电+报社”改革的基础,没有“全员转型”,市级融媒体中心不可能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在全国媒体融合大潮中,澎湃新闻和新京报的“全员转型”案例,也许能给这轮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作为上海报业集团转型实验田正式上线,由《东方早报》团队负责采编报道。2016年末,澎湃新闻完成第一轮融资后,《东方早报》即行休刊,所有团队及资源全部投入澎湃新闻,以极大魄力推动了“全员转型”。
创刊于2003年的《新京报》,用十多年时间成为中国报纸的标杆。在媒体融合之路上,《新京报》并不算早,2018年10月31日,《新京报》APP才正式上线。在2019年改革中,《新京报》大刀阔斧推进“全员转型”,全报社只有11人专职办报纸,其余500多号采编人员,都转型到以客户端为主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四、
经营转型加快发展
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核心任务是“恢复媒体造血机能”。在前些年媒体融合中,应该说对媒体经营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市级融媒体中心组建后,由于不能解决基本吃饭问题,只能再次分开“各过各的日子”。
市级媒体要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亟需摆脱“端着金饭碗,过着苦日子”的困境,尽快“恢复媒体造血机能”,这既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政策支持。
从全国经验看,很多市级媒体在改革过渡期,需要地方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保障市级融媒体中心组建初期的人员工资、社保以及基本运转。在部分市级媒体工资和社保存在拖欠的背景下,没有地方财政支持,这些市级媒体已经失去了改革的基本环境和条件。
从长远发展看,市级媒体必须“恢复媒体造血机能”,这需要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很多市级媒体选择“中心+集团”模式,既要实现事企分离,又要避免两张皮,还要给予经营业务与资源支持;在保障人员基本待遇时,还必须给予绩效分配政策,允许打破大锅饭,铲除“躺平”“躺赢”土壤。
根据全国最佳实践,上海娱华建议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时,在三到五年改革过渡期,对中心实行“一类保障,二类机制”,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市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后进入正轨;在内部打破分配大锅饭,铲除“躺平”“躺赢”土壤,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对集团给予业务和资源支持,推动媒体经营提档升级,恢复增强媒体造血机能,逐步摆脱对财政依赖。
五、
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市级“广电+报社”改革,是市级媒体的“浴火重生”,也是媒体人转变观念、转换赛道、重拾信心、再创辉煌的“英雄之旅”。
从传统媒体的“眼前苟且”,到新型媒体的“星辰大海”,可以预期三到五年将迎来10亿规模县级媒体和50亿规模市级媒体。
对媒体人来说,媒体融合是放下“过去荣光”,放下“官媒架子”,放下“甲方心态”,去拥抱新型媒体的“星辰大海”。
我一直坚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媒体人也将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