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调 匠 心 美 学 展
主办:Major大调
⏲时间:2017.11.15~12.12
📍地址:北京市朝阳大悦城6F悦界
免费入场
上周,
我们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搭的
“富士山”
吸引了很多人气,装置和日本设计品都很酷。
有人问浅子:
你们这个展,仅仅是用来拍照的吗,
当然,不是……
我们在现场精选了17家独具匠心的
日本小众品牌的60款单品,
其中大部分可以通过Major的线上商店——
MONO小物社入手
每一件都是永恒如新的好设计。
▽
🇯🇵
为什么是日本?
来看看各路生活专家的打Call
@李若帆(“失物招领”创始人)
在充斥着各种不必要的夸张造型的设计世界,日本设计就像寿司一样,给人们“简素却有深意”的印象。
@舒为(“造作”创始人)
美学有很强的潜意识驱动来自经济。
日本和北欧很像,国土小,资源少,性冷淡是骨头里的,所以它们的东西放在一起有着蜜汁和谐。
@欧阳应霁(“味道图书馆”创始人)
日本设计,
从内容到形式到神绪,往往就是把‘无聊’和‘实用’结合得恰到好处。一般消费者如你我,一声惊叹竟然这样也能想到——然后开心埋单享用。
@乌云装扮者(博主)
器物当中看得出日本人的阶级心态:其实日本人才是最在乎物质的,用物质来反映自己的阶级。但是,通常也只有在有文化传承的地方,阶级感才会更深入人心,物质的意识也会更强、更美。
@尤洋(专栏作家,策展人)
日本设计宛若镜面,
映射着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和谐的并存。
@牛文怡(Major大调创始人)
日本设计最快被中国人接受,许是因为日本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的传承。东方文化讲究人是万物的灵长,物乃身外之物,所以在设计上没有夸张矫饰,物不会喧宾夺主,物臣服于它的使用者。通俗的说,怎么舒服怎么来。
被石化了的纸袋 褶皱花器
<Ceramic Japan>
日本陶瓷设计品牌Ceramic Japan的经典款——褶皱花器New Crinkle。它是由日本陶瓷设计大师小松诚设计的常青系列,从1975年发售以来就人气爆棚。开脑洞地给纸袋施了石化魔法,被凝固成挺拔的陶瓷花器,连每一条褶皱都很自然。
将纸张的褶皱与瓷器的坚固巧妙结合,形成了意外的反差萌,连带着里面的花都变可爱了。
大师牌小奶锅
由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大师小泉诚设计。以乳白的珐琅搭配天然木的手柄和盖纽,突破了传统欧美式珐琅厨具,简单细腻又洒脱。
长长的木手柄隔热防烫手。
珐琅材质能快速加热,且方便清洗,
让食材保持应有的原始风味。
一叶知秋的变色温度计
用颜色来表示四季的树叶温度计。在20~25°C呈现鲜嫩的绿色,随着温度升高则会变黄,而渐冷的天气则会为它染上更深的茶色。
背面粘纸式设计,
你可以把它贴在墙上或窗上,
用眼睛感应季节的变化。
撕一枚花瓣当书签
这朵花的花瓣聚少离多,
每一片都是一枚书签。
半透明的花瓣质感轻盈,为生活 营造小小的仪式感。你可以把它粘在书页上,也可以插在笔筒里,点缀单调的桌面。
2006年曾获有“日本设计奥斯卡”之称的Good Design大奖。
了不起的大正浪漫 吹制玻璃杯
成立于1899年,日本传统手工玻璃制造商中资历最老的先驱之一。 一眼看过去——嗯,复古的花纹不错,确实挺大正浪漫但它的魅力可没有到此为止。
乳白色的花纹,边缘有些氤氲,像被毛笔画在了纸上,轻巧跳跃,毫不做作地舒展着筋骨这种自然感来自大正时代独特的玻璃成型技术,我们暂时把它称为“吃力又讨好”。
以混入牛骨等特殊物质的硝子为原料,利用超高温、冷凝所产生的急剧温度差,使玻璃表面形成了特殊的乳白色。一次吹制时,职人将它放入磨具中成型,再次加热后,还需二次吹制所需的形状,最终才有了这些美丽的花纹。
现在除了古董店里,你已经很少能找到这种“纯大正血统“的玻璃器皿了
质朴话不多 骨瓷餐具
黑川雅之,日本大名鼎鼎的工业设计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功地将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作品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擅长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藏在基本款中的审美意趣和哲思。用最简单的事物,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他操刀的PLPL骨瓷餐具拥有建筑的极简美,没有掺杂任何多余的线条,没有矫揉造作的修饰。纯白的器身上没有图案或颜色,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给人绝佳的视觉美感,风格极简的同时也很实用。
纸之器 专门盛装空气和脑洞
「空气之器」系列是的代表作,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地进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