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新兴教派而说,首屈一指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呢?
答案是确立宗教认同。
宗教认同一般指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行为来确立对于宗教文化的信赖感,在这一点上,民族文化认同也同样如此。
现在我们为什么重视传统文化,其中之一的原因,就在于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本身,我们就会更加深刻的认知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觉,这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说回我今天的正题,作为金元易代时崛起的新兴宗教,全真教是如何建构宗教认同的呢?
首先自然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宗教仪式,比如说和尚要烫戒疤,全真教也有着相似的仪式践履。
其次则是全真教的杀手锏,“传记”。
没错,当和尚们兢兢业业的翻译编写佛经,其他道士们努力参悟《道藏》的时候,王重阳选择了写传记。
仅元朝一代,全真教上下就写了包括《长春真人西游记》、《处顺堂邱处机西游画传》、《七真仙传》、《会仙录》、《七真年谱》等传记。
这些东西,共同构建了全真教的创教神话以及神灵谱系。
从王重阳开始,他就向其弟子反复强调,自己曾经遇到“真仙”指导,他将他遇到的三位仙人称之为“三师”,在其《了了歌》中有言“汉正阳兮为的祖,唐纯阳兮做师父,燕国海蟾是叔主,终南重阳兮弟子聚。为弟子,便归依,侍奉三师合圣机。”
在这里,汉正阳指的是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
而唐纯阳指的则是吕洞宾,吕洞宾道号纯阳子,相传是被钟离权所度化。
最后的燕国海蟾指的则是刘海蟾,这整首诗的意思其实就是,我师祖是汉朝的钟离权,师傅是唐朝的吕洞宾,师叔则是燕国的刘海蟾,我是终南的重阳,是他们的弟子,我早晚要归去,侍奉这三位仙人。
而且,他在平日教导弟子时也会强调,修行有成的话,本派祖师会下界接引。
“不则本师,三真共至,更有虚空贤圣,齐来聚庆。”
在此时,全真教独具特色的祖师谱系其实已经初见雏形。
同时,王重阳也接续了传统道教的神灵谱系,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名号在其诗词中频频出现,可见一斑。
而在王重阳之后,全真教则开始扩大其神灵谱系。
比如全真教第二代宗师马丹阳就有诗言:
“响亮丹成蓬岛去,重阳师傅远来迎。”
在这里,王重阳就被神话化为接引仙人,全真教的师真体系是随着一代一代宗师的羽化而不断增加的。
除此之外,师真体系和传统的仙神体系也出现融合的迹象,在很多典籍中,都有羽化的宗师拜见玉帝之类仙神的记载。
随着全真教的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信众开始请求全真宗师参与甚至主持黄篆斋醮,所谓的斋醮,也就是开坛作法,祈求仙神庇佑一方的仪式。
当全真宗师开始主持斋醮之后,全真教斋醮的神灵谱系就这样确立了。
譬如马丹阳在一次祈雨时就曾作诗“再祷三真齐下界,沛然一片好收成。”
斋醮并不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仪式,这种仪式对于场地是有所要求的,这就导致了全真教修建观宫的热潮。
而且观宫与神灵谱系,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因为有了神灵谱系,所以观宫中就有了供奉的神位,因为有了供奉的神位,所以各个神灵的地位更加牢靠。
除去宫观改制之外,全真教还有一手绝招——神像绘塑。
追随长春真人邱处机西行的宋德方就一直致力于石窟造像,没错,就是类似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一类的工程,此类工程并非佛教专属,起码全真教也干过。
关于宋德方的造像工程,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华裔教授景安宁有着深入的研究,根据他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宋德方造像不仅仅会造五祖七真的神像,更有道教传统神灵的神像,这也表明了全真教对于传统神灵谱系的接续。
在这一时期,全真教五祖七真的神灵谱系彻底建立起来,并且广为流传,甚至被元世祖正式褒封,之前我提到的钟离权被元世祖尊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就是在此时正式封号的。
五祖七真的体系构建,并不是全真弟子登高一呼,我们有五大祖师七大真仙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耗日持久的工程。
基本的脉络是四仙——七真——五祖。
首先的四仙是什么呢?
王重阳等一代宗师就强调有三位祖师,再加上羽化的王重阳,这就是最早的四位真仙。
至于所谓的七真,其实是指第一代宗师王重阳招收的七位徒弟,当然,实际上王重阳招收的徒弟远远超过七位,只是这七位比较声势浩大,相对核心而已。当然,想必这几位是断然想不到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他们就成为了全真七子的原型,甚至他们的祖师王重阳更是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
不过因为今天的话题并不是金庸的武侠,而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们回到正题。
王重阳在南京汴梁羽化,此时陪在他身边的是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四大弟子,在王重阳的辞世诗中,将这四位弟子比作四虬。
这四位后来也一同为王重阳守孝,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这四位是王重阳的嫡传,而其他人则被视作异派。
随着时间的流转,四大弟子之外杰出弟子的贡献也开始被人注意,起初,1226年的《全真教祖碑》就记载,邱刘谭马四位是四子,而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则是次于四子的三大士。
等到1232年,刘祖谦引述了七真的说法。
等到宫观改制的时期,全真第三代弟子就开始有意识的建构“七真”的神话,其中全真掌教尹志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没错,就是那位在金庸手下风评被害的那位。
这就是七真的来历,
至此,四仙、七真的概念已经成型。
那么,五祖又是哪五位神仙?
其实就是四仙加上一位东华帝君,这位东华帝君,我们一般认为他就是那个众仙之首的东王公。是道教传统神灵的代表之一,在宫观改制的运动中渐渐被加入进来,形成了五祖的说法。
全真教的神话体系说来繁复,其实它的基石就是全真门人写下的一首一首的诗歌和一份一份的传记,是一次有意识的造神运动,其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深远。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