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荣行机械
及时发布公告点评,新闻点评以及最新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夕阳,白鹤,和鹳雀楼 ·  7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7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冰上转场你见过吗?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被“神树冰脉”震撼到了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变化莫测的自然美景,你了解多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荣行机械

【招商机械·行业深度】锂电设备系列专题二:德系车企发力,设备龙头受益全球锂电扩张

荣行机械  · 公众号  ·  · 2019-12-17 10:27

正文

摘要


11 月德国政府宣布将电动车补贴标准提升 50% ,并将有效期延长至 2025 年,同期大众德国茨维考工厂投产 ID.3 电动车,为 MEB 纯电动平台下首款车型。之后德系车巨头又集中发布裁员降薪计划,意在节省成本、加强电动化转型投入。国内方面, 6 月补贴退坡实施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经历连续五月下滑,下游需求低迷导致产业链上游遭受冲击。 不过 即便短期进程放缓,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 2021-2035 规划》明确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25% 。展望明年,国产特斯拉、大众 MEB 工厂建成及后续国产车型上市,行业大概率迎来复苏。作为上游设备商的先导智能,依托大客户 CATL 脱颖而出,通过高额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已成功切入 LG Northvolt 等潜力客户的供应名单,我们预计随着国内格局优化 + 海外尤其欧洲市场打开,先导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设备商将享受海外锂电扩张带来的新一轮成长红利。作为锂电设备系列专题的第二篇报告,本文采用车企→电池需求→电池企业产能→设备订单的计算思路,探讨全球车企和电池厂扩张计划带来的上游设备空间大小,最终测算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未来收入利润增长空间,希望有助于投资者判断锂电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给予行业中性评级,看好锂电设备长期发展,建议布局 2020 年全球锂电扩张的投资机会。


国内海外冰火两重天,当前全球车企新能源乘用车格局: 1 2018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85 万辆,国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 45.3% ,特斯拉占比 12.2% ,德系车企大众、宝马、戴姆勒分别 3.8% 6.4% 2.1% ,占比不高,雷诺日产凭借 ZOE Leaf 在纯电动上有一定先发优势,占全球比例为 7.6% ,欧洲车企电动化进程加速; 2 )从动力结构来看,国产品牌以纯电动为主,占比达到 75% ;德系大众、宝马、戴姆勒发力较晚,且插混居多。
电动化渗透率变化趋势预测: 2018 2.5% 2020 4.6% 2025 15% 2030 26% 。除特斯拉外, 国产品牌总体上还会继续保持领先, 乘用车 2025 年渗透率将达到 31.7% 德系三巨头后发赶超 通过模型预测 2030 年大众、宝马电动化渗透率达到 40% ,戴姆勒也有 34%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需求: 2025 年前,动力电池仍将维持 30% 及以上增长,装机量需求达到 636GWh 排名前三的企业变为 CATL LG 、松下,需求分别达到 174GWh 161GWh 130GWh ,对应复合增速为 35.2% 56.6% 31.1% LG 有望取代松下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厂。
拆分各大电池企业扩产带来的设备需求(增量订单 + 存量替换), 同时假定设备价值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加速降价、缓慢降价、价格趋稳, GWh 产线的稳态价值量预计在 1~1.2 亿元。
预计全球动力锂电设备稳态空间 550 亿,先导智能作为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设备商,市占率提升至 25% 考虑到先导已不同程度切入主要电池厂的设备供应体系,对先导各订单的供应比例、利润率做合理假设,测算得到 2019~2023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 25% ,从 9.2 亿增至 25 亿以上。进入成熟阶段后,叠加消费锂电收入约 150 亿,利润约 26 亿,维持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设备降价速度过快;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持续低迷;电池企业竞争加剧;海外订单不及预期。


前言及模型测算思路
2019年以来,国内、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11月德国政府宣布将电动车补贴标准提升50%,并将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同期大众德国茨维考工厂投产ID.3电动车,为MEB纯电动平台下首款车型。之后德系车巨头又集中发布裁员降薪计划,意在节省成本、加强电动化转型投入,海外传统车企巨头电动化脚步明显提速。国内方面,由于补贴退坡,6月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经历连续五月下滑,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5万辆,同比下降43.7%,下游需求低迷也导致产业链上游电池、设备等环节遭受冲击。一方面是国内低迷的销量,可能放缓的产能扩张,另一方面海外明显加速,电动全球化推广的巨大想象空间,投资者该如何抉择?本篇报告采用车企→电池需求→电池企业产能→设备订单的计算思路,探讨全球车企和电池厂扩张计划带来的上游设备空间大小,最终测算锂电设备龙头未来收入利润增长空间,希望有助于投资者理解锂电设备投资的长期机会、空间以及弹性。

1)按照车企的新能源落地情况,选取推动全球电动化的主要车企。 包括:特斯拉、大众、宝马、戴姆勒、雷诺日产、丰田、通用、国产品牌合计、全球其他品牌合计;
2)依据对应车企公布的新能源战略或透露的建厂规划,估算各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纯电+插电,且均为乘用车)和汽车总销量;
3)依据各车企公布主力车型的带电量,假定单车带电量大小(区分纯电和插电);
4)测算得到车企2019~2030年动力电池装机需求;
5)根据公开和调研得到的情况,对未来电池企业和车企的配套关系及占比进行假定,预测主要电池企业需求 ,对象包括松下、LG、三星SDI、SKI、Northvolt、CATL、BYD及其他企业合计;
6)根据电池需求,结合各电池厂扩产信息,假定未来每年的设备订单 ,订单包括增量订单和由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存量替换;
7)假定单GWh产线的设备价值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加速降价、缓慢降价、价格趋稳;
8)对于各家电池企业,假定先导在前段、中段、后段环节中,按照供应地位强弱划分为高中低三挡,分别对应获取该段环节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0%、50%、20%;
9)假定前、中、后段设备占订单价值量比例为40%、30%、30%,则可以得到先导在未来各电池客户的订单收入占比,合计值为先导每年锂电设备收入;
10)考虑国内外电池客户设备成本上的差异,并结合设备降价趋势,对不同客户的净利率演变进行假设,最后得到先导锂电设备净利润预测结果。


1、当前全球车企新能源乘用车格局

2018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85 万辆,从动力结构来看,纯电占比 71.6% ,插电占比 28.4% 国产品牌以纯电动为主,占比达到 75% 雷诺日产、特斯拉全部为纯电动;丰田尽管新能源起步较早,但全是插混(销量较多的普锐斯轻混不计作新能源);德系品牌大众、宝马、戴姆勒发力较晚,且插混居多。


从车企占比来看,国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 45.3% ,特斯拉占比 12.2% 德系品牌大众、宝马、戴姆勒分别 3.8% 6.4% 2.1% ,占比不高。 雷诺日产凭借 ZOE Leaf 在纯电动上有一定先发优势,占全球比例为 7.6%



2、未来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

依据对应车企公布的新能源战略或透露的建厂规划,估算各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纯电 + 插电,且均为乘用车)和汽车总销量。 我们设定电动化渗透率 = (纯电 + 插混) / 乘用车销量, 得到主要时间节点的渗透率预测结果: 2018年渗透率2.5%,2020年4.6%,2025年15%,2030年26%。


在上述未来车企销量推演过程中,考虑到德系车企大众、宝马、戴姆勒近期的工厂和电池合同落地、德国政府补贴、将传统车投入转移至新能源的各项举措(裁员、节省成本)等动向, 显示出传统车巨头调头转向新能源领域的决心,预计形成“后发赶超”之势。 尽管中国国产品牌、特斯拉已取得较好的基础,但德系三巨头,尤其大众借助规模优势推出的 MEB 纯电平台车型正稳步落地,未来崛起确定性较高。

尤其注意到在2019年11月底,德系BBA集中发布新闻,为节省成本,加强电动化转型投入,纷纷宣布裁员或降薪计划。 奥迪宣布计划到 2025 年裁员 9500 人,占员工总数的 10.6% ,以节省约 60 亿欧元的成本。 宝马争取在 2022 年之前节省 120 多亿欧元成本,包括通过减少员工奖金等方式。 戴姆勒宣布未来三年全球裁减至少 1 万份就业岗位(约占总员工数 3%

分车企来看电动化渗透率,除特斯拉100%外,国产品牌总体上还会继续保持领先,德系三巨头追赶迅速,2030年预计大众、宝马电动化渗透率达到40%。 另外, 12 3 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提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为 25% ,在本模型里国产品牌乘用车 2025 年占比将达到 31.7% ,但由于商用车和合资品牌的电动化渗透率相对较低预计会对整体目标的达成造成拖累。


3、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测
根据公布的车型规划,假定各车企主力车型的单车带电量大小。除特斯拉平均带电量在 70kWh 以上外,其他车企纯电带电量平均在 30~40kWh 之间,假设远期提升至 50~70kWh 插电当前平均 10kWh 左右,未来提升至 15kWh 通过测算我们预计 在2025年前,动力电池仍将维持30%及以上增长,2025年装机量需求达到636GWh,2030年达到1514GWh。


从各车企装机量来看, 当前电池需求较大的主要是国产品牌新能源车和特斯拉 ,全球装机量占比分别达到 57% 26% 随着外海车企电动化加速, 国产品牌装机量占比逐渐下降,大众占比提升至20% ,雷诺日产、戴姆勒、宝马由于纯电 / 插电未来占比在 60%~90% ,且新能源总体增长较快,因此电池装机量占比也有不同程度提升,分别达到 7% 4% 5%


4、全球主要动力电池企业需求预测
根据目前公开和调研得到的情况,我们对未来电池企业和车企的配套关系进行假定 。详细拆分的电池企业包括:松下、 LG 、三星 SDI SKI Northvolt CATL BYD ,剩下的企业统一归入其他。


测算得到电池企业的动力电池需求。 先看2018年基年的测算情况 ,全球动力电池前三企业为 CATL 、松下、 BYD, 需求分别为 21.1GWh 19.5GWh 10.3GWh ,该结果与 GGII 公布数据的出货量和全球市场份额数据相吻合。 再看2025年预测结果 ,排名前三的企业变为 CATL LG 、松下,需求分别达到 174GWh 161GWh 130GWh 2018~2025 年复合增速为 35.2% 56.6% 31.1% 相比 2018 年产量, 由于LG定点覆盖更广,预计未来扩产速度更快,并取代松下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厂 松下在过去由于特斯拉放量因此产量基数较高,但从未来预期获得的订单情况来看,大众(部分欧洲)、宝马(被 CATL 抢走一供)、戴姆勒(份额趋于稀释)对其拉动要弱于 CATL LG ,因此增速受到一定影响。


5、电池企业扩产节奏及设备订单

假定每年装机量/名义产能=60%,则依据我们对各电池厂装机量的预测,可以得到产能的变化情况。 其中由于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长期高于行业水平,参考历史情况特别假定其每年装机量 / 名义产能 =65% 同时,我们基于公开获得信息对产能预测结果进行校正。


电池企业扩产带来设备需求,需求包括增量订单和存量替换。 1 )设备增量 = 当年名义产能 - 去年名义产能; 2 )存量替换是将效率低、生产精度和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改造或替换,中短期内由于电池技术进步快按照 5 年生命周期,当年淘汰去年产能的 20% ,长期电池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按照 10 年生命周期淘汰比率为 10%


假定单GWh产线的设备价值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加速降价、缓慢降价、价格趋稳。 每一阶段不同电池企业的降价幅度也有差异,主要取决于选取的设备商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水平上存在区别。我们综合考虑影响未来设备价格的多方面因素:

1 )设备效率提升 ,单位产能的设备数量缩减,导致产线的设备价值量下降;

2 )电池厂客户年降和压价不可避免,过去几年优质的国产设备商毛利率接近或超过 40% ,在长期动力电池降成本趋势下,由于设备成本约占电池成本构成的 9~11% (按 CATL 年报机器设备折旧 / 营业成本估算), 预计降价压力终将传导至上游设备商。

3 )下游电池企业客户海外扩张阶段, 国产设备商的本土化优势被一定程度削弱,下游议价能力受到挑战 ,长期来看即便 LG 等海外客户也不会为设备支付更高成本;

4 )尽管降价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但也存在维持甚至提升设备价值的重要力量——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要求越来越高, 设备自动化工艺和技术提升带来的品牌和壁垒增强,强力研发投入将有利于维持议价能力。

结合以上四点,以及不同电池企业当前的设备成本,我们分别假定产线设备价值量按照不同规律进行变化。例如 CATL 相比其他电池企业购买设备成本最低, 2019~2021 年加速降价阶段成本假设为 2.2 亿、 1.9 亿、 1.6 亿,到 2027 年后设备成本稳定在 1 亿元; SKI 由于生产软包电池,产线成本更高,但考虑到叠片机效率正快速提升,设定前三年为 4.4 亿、 3.8 亿、 3.2 亿, 2027 年后稳定在 1.4 亿; LG 等则稳定在 1.2 亿。



6、先导智能收入及全球市场份额占比
先导作为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锂电设备商,目前已不同程度切入到主要电池厂的设备供应序列中。 我们假定先导在前段、中段、后段环节中,按照供应地位强弱划分为独家、高、中、低三挡,分别对应获取该段环节设备的比例分别为 100% 80% 50% 20%


假定前、中、后段设备占订单价值量比例为40%、30%、30%,则可以得到先导在未来各电池客户的订单收入占比。 另外,考虑到先导与日韩电池企业的合作仍在导入阶段,在进入 2022 年稳定供应前预计将按照一定节奏提升订单占比。


通过模型我们得到预测结果, 先导2019~2024年收入将维持较快增长,从45亿增加至145亿,复合增速约为27%。 之后进入成熟阶段,预计稳态动力锂电设备收入维持在140亿元附近。 如果我们考虑到增长相对平缓的消费锂电设备,占到先导当前收入结构的15%,预计公司的稳态营业收入约为150亿。


另外,随着海外电池企业客户的扩产,以及对先导智能设备采购的增加,预计LG、松下、Northvolt、三星未来在先导智能的客户占比将提升。 2019年我们预计CATL依旧是先导智能的核心大客户,收入占比达到66%,比亚迪和其他国内电池企业客户收入占比约27%;在2030年成熟期,来自于CATL的收入占比将下降至44%,而LG由于特斯拉和大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扩产需求强劲,在先导智能的客户占比提升至24%。总体来看,成熟期的先导智能国内和海外客户基本相当,即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将由LG、松下、Northvolt、三星贡献(四家合计48%)。


我们也可以通过模型测算得到全球动力锂电设备市场空间, 预计2024年动力锂电设备空间见顶,之后维持在每年550亿规模,而先导智能全球市占率从2019年的19.4%逐步提升到26%以上。


7、先导智能净利润预测
对照先导智能及大客户宁德时代在过去五年的盈利能力变化,可以看到随着补贴退坡加速、海外电池企业重新加入本土市场竞争, 导致设备商和电池厂整体盈利在2017年以来处在下行通道,其中上游设备商先导智能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情况要略好于下游电池企业。 尽管随着上游设备商竞争格局优化、先导市占率提升,并且韩系替代和客户结构多元化让先导短期毛利率有一定上升的空间,但仍要认识到当前单位 GWh 产线价值量仍处在快速下降阶段,叠加下游竞争加剧,我们判断公司长期维持 20% 的归母净利率会有一定挑战,但凭借技术、客户、规模等优势,先导设备稳态利润率将会明显高于同业竞争对手,获取行业最丰厚的利润。


因此我们考虑国内外电池客户设备成本上的差异,并结合设备降价趋势,对不同客户的净利率演变进行假设。我们认为, 短期内由于存量替换和改造设备占比提升、替代韩系设备、客户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会略微上升 ,但是长期来看从海外客户获得的超额净利率会缩窄,因此按照下表中的变化趋势,假定海外客户稳态净利率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