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的未来
众多二线城市想抓住机遇上位,挤也要挤进一线,哪怕是所谓的1.5线。当年的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抓住了历史机遇,一步一步跳跃式指数级发展,以科技和产业逆袭,完成本世纪“贵族城市”地位的确立。于是那些原先村里的土著在经过城中村改造后,由过去实打实的村民转眼成为了全国财富排名前1%的人群。
同时,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却由过去拥有高人一等城市户口的族群,渐渐沦为从事和高薪行业不相关工作的人。要知道,哪怕从事房屋中介,想多卖几套高总价的物业也不得不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发展事业。
存在这样一个不用怀疑的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三四线农民城市成立的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将会把总部迁往“贵族城市”,或者有可能晋级的“骑士城市”。
去年8月,来自绍兴最大的企业全国500强海亮集团将总部迁往杭州。这不是个例,而是开始。现象背后是源于农民城市人才资源的枯竭和平台的限制。这一点,广大三四线城市的上司公司董事长肯定深有体会。
企业要发展不断需要有人才推动,需要和全球更广泛的机会对接。因此,随着就业机会的进一步削减,三四线农民城市将渐渐成为度假休闲区,养老产业园,生态农业基地,游乐园或影视基地。以上也是我觉得值得在三四线农民城市深耕的行业:廉价土地能当作显著的竞争优势。唯独不是科技城,金融城。即便有,也是一座只有建筑空壳的“鬼城”,无济于事,自欺欺人。
未来哪里有更优越的养老设施和环境,包括天气、生态条件、物价水平、医疗水平等,哪里就会有更多的老人定居迁移。正如年轻人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他们的父母也会在更适合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看书写字打麻将跳广场舞。
关于未来,我相信科技,相信虚拟现实和高速交通,距离不再如现在这般遥远。人们会向”贵族城市”和周边的城市聚拢。随着房价推升,”贵族城市”的房屋租赁产业将异常繁荣,其郊区将逐渐适宜居住和生活,可以是当前支付能力较低的年轻人的定居选择。
对于当前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有志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通过提升个人竞争力,前往一二线城市定居是我觉得可行的建议。毕竟在现有模式下,三四线地区终将凋零,剩下大片荒芜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最后地区间形成固化,靠个人难以逾越的鸿沟。
至于已经迁移至“贵族城市”的年轻人,请珍惜你们的身份,即使逃离京沪深,回到自己童年生长的地方,可能会发现家乡已经没有留给你们太多发展的空间了。你想要的很多支持和资源,都是三四线农民城市早已提供不了的了。在投资领域,有句话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我觉得在城市选择上,不妨就去一个不仅人多,而且就业机会也多,产业有潜力的地方。
若是你觉得京沪深房价已经是天价,现有的平均薪酬水平无法支撑,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关于城市之间竞争关系的启发。房价高低并不能决定一座城市的竞争力,而是城市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很残酷,很直接。
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
欢迎关注下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