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报名观看
昨日,一家初创AI biotech融资10亿美元的消息想必刷爆了各位的朋友圈。
作为成立才刚满1年的Xaira Therapeutics能获得如此大关注,除了其融资额破了近两年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高的融资外,其创始人及管理团队也可以说是“大牌云集”。
毫无疑问的是,利用AI技术进行药物研发已成为医疗领域的热门赛道之一,并吸引着MNC、bigpharma到biotech加速布局,随着AI参与到药物研发环节,业内人士也认为“双十定律”或将打破。
反观国内,AI制药潮同样在兴起。
自2015年起,晶泰科技、亿药科技、星药科技、等一众AI制药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药企如药明康德通过投资了多家AI赋能药物研发的公司,恒瑞医药与Iktos公司达成合作,引进AI新药研发平台等多种途径参与到AI制药赛道。
但回归理性背后会发现,多年前第一批进入临床的AI设计药物现如今接连受挫,而当下新生的AI制药究竟是颠覆还是重蹈覆辙仍需要更多的思考。
就在Xaira宣布喜获10亿美元融资的同一天,另一家老牌AI制药公司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周二,BenevolentAI宣布了一项新的重组计划,将裁员约30%,并关闭其美国办事处
,同时保留其在英国伦敦和剑桥的两个最大基地。此次裁员将减少约20%的现金消耗,从而将公司的经营期限延长至2025年第三季度。
作为AI制药先驱,在新冠流行之初,BenevolentAI的研究团队借助其由AI赋能、假设驱动的药物发现方法,
仅用两天时间
就发现礼来的baricitinib可用作COVID-19的候选药物。经过临床试验后,baricitinib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与remdesivir联用以治疗使用呼吸机的COVID-19患者。这一举措也使住院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38%。
BenevolentAI这种比传统的药物发现机构更快地获得结果的药物发现方式,也使得其成为了业界的一个独特存在。并先后与AZ、默沙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与AZ的合作中分别实现一项CKD靶点、两项IPF靶点的里程碑,并获得付款;而在与默沙东的合作中,旨在利用强大的AI驱动的设计和发现能力,在肿瘤学、神经病学和免疫学等关键治疗领域开发具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潜力的临床候选药物。
但就是斩获如此多MNC青睐的老牌AI制药,自身的发展却并不顺利。之前该公司最为最中意的也是进展最快的管线BEN-2293是一种TRK受体的选择性抑制剂。在特应性皮炎IIa期试验中显示该药物安全且耐受性良好,达到了主要目标,但在针对91名参与者的两项评分标准中,并未显著改善炎症和瘙痒症状,这也意味着BEN-2293失败了。
从理性角度来看,TRK抑制剂确实治疗潜力巨大,但目标患者整体数量稀少,相比于非主流的TRK靶点,JAK、TCS等主流靶点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可能性会更大。
而BenevolentAI本次裁员后节省下来的部分资金,将重新投入到口服PDE10抑制剂BEN-8744的Ib/IIa期研发中,BEN-8744是BenevolentAI公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候选药物,最近获得了积极的Ia期数据。
BenevolentAI在研管线(图源官网)
除BenevolentAI外,另外几家AI制药先驱的日子也并没有很好过。
与BenevolentAI同属英国的老牌AI制药公司Exscientia也是如此。其创始人曾在辉瑞,艾尔建担任管理层,拥有十分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但换赛道后的道路可谓一落再落。
十年前,日本住友制药和Exscientia达成合作,由AI开发一系列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2020年,全球第一个由AI设计的化合物分子DSP-1181临床一期开展,当时住友制药盛赞对寄予厚望,整个POC实验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来临床I期的研究并未达到预期标准,宣布失败。
同年,Exscientia的另外一款候选药物EXS21546开始在英国进行1期临床试验,但这项试验也由于公司将对内部研发管线进行调整停止了,同时终止的还有口服胶囊EXS21546与BMS的Opdivo联合用药的Ib/IIa期临床试验。其原因是AI建模数据显示“EXS21546要达到合适的治疗指数具有挑战性”。虽公司表示:这不是基于临床数据的决定,而是一个战略决策。但能想象的到EXS21546做出的成绩大概率也不会很出色。
回到本次完成10亿美元融资的Xaira身上,
创始人来自于生物技术领域两位杰出的风险投资专家——ARCH venture Partners的Bob Nelsen和Foresite Labs的Vik Bajaj,投资人中出现F-Prime Capital、红杉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身影,其管理团队更是聘请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基因泰克公司首席科学官Marc Tessier-Lavigne担任其首席执行官。
在Xaira还未脱离隐身状态的当下,创始人、投资人、管理团队三方面的明星阵容是Xaira引发如此大热度及吸引到年度最大融资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但换个角度看,明星创始团队“踩雷”的事情也并不少。而Tessier-Lavigne去年也刚陷入“学术不端”的风波中,虽本人通过后期澄清与此事并没有关系,但专家小组对他的实验室监督工作还是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在纠正或撤回不良数据方面过于懈怠。
在工作中管理监督不当是否会影响到Xaira的工作
,也是人们怀疑Xaira能否顺利走下去的重点之一。但Tessier-Lavigne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公开表示之前非常信任实验室成员,导致对他们做出的数据成果毫无怀疑的就发表到成果中,吸取教训后会对实验室成果保持适当的疑问。
而另外一个质疑Xaira的点则是,
Tessier-Lavigne没有典型的AI背景,在没有建立过基础模型,也没有做过更深入的工作的前提下,经营一家以AI为核心的公司Tessier-Lavigne究竟能否掌握AI的优劣势?
而对于此Tessier-Lavigne的意思大概就是,“以我之前丰富的工作经历来看,虽然我不具备专业领域的深厚知识,但我可以通过组建合适的人和团队来完成这一点”。
在Xaira还未透露公司管线及临床进展的当下,Tessier-Lavigne的一番话还有10亿美元大额融资的价值仍需要时间的进一步验证。
主题1:
CAR-T therapies, from concepts to cGMP manufacturing
时间:
2024年4月25日
19:30-19:55
1.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T therapies
2. General approaches to gene modification of T-cells
3. High level discussion of GMP manufacturing workflows
4.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rapies
嘉宾介绍:
Kenneth Warrington 博士
宜明生物 北美战略开发总监
Kenneth 博士在以AAV、LV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干细胞、CAR-T 等细胞治疗等领域有20余年的产业经验。对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质检放行,以及北美GMP法规监管要求等有着深刻的理解。曾 Meridian Life Science、SGS Life Science、药明康德和金斯瑞蓬勃生物等公司技术运营管理和业务开发负责人,Biostem Life Sciences的运营和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AAV基因疗法公司Lacerta Therapeutic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时间:
2024年4月25日
19:55-20:20
1. 全球细胞治疗市场的特点
2. 中美市场IND注册申报的异同
3. cGMP细胞产品的本地化生产交付
Jeffrey Hung 博士
宜明生物 全球首席商务官
Jeffrey Hung博士在生物创新药领域具有从药物研发到CXO服务的深厚行业经验,特别是在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服务经验。Jeffrey Hung博士在基因和细胞治疗的专业领军能力被全球再生药物联盟Alliance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ARM)认可,应邀成为权威的A-Gene和A-Cell再生药物联盟的行业标准教科书的作者和编辑,同时担任AAV基因药物(Drug Product)的主要作者,并参与慢病毒生产文章的撰写和编辑。Jeffrey Hung博士曾任职于治疗癌症的生物技术公司Exelixis,担任研究科学家,在治疗癌症的创新小分子药物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他在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的经历起于Harvard Bioscience,并陆续在Invitrogen、QIAGEN、ATCC、GenScript等跨国生物技术企业担任商务高管、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20:20-20:30
Q&A
江苏宜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uBriGene,简称“宜明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致力于细胞与基因治疗(CGT)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站式CDMO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型生物技术公司。
依托经验丰富的国际化专家团队和中美两地GMP生产基地,宜明生物能够为全球CGT企业提供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工艺开发和生产交付服务。目前,宜明生物已承接/交付IND、IIT、临床Ⅰ、Ⅱ 期产品百余批次,帮助全球CGT企业完成多项CGT药物IND获批并进入临床,北美基地完成近百批次临床级产品的制备并经审计合格。
(请注明姓名+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