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DA食安云
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标准)解读、答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埔寨火龙闹元宵 ·  13 小时前  
什么值得买  ·  只需两步,3分钟定制你的情人节AI女友! ·  18 小时前  
文明辽宁  ·  闭幕式旗手,中国好人徐梦桃! ·  昨天  
文明辽宁  ·  闭幕式旗手,中国好人徐梦桃! ·  昨天  
微同城本地便民  ·  控油去屑必囤!自带山茶花清香,清爽蓬松 ·  3 天前  
微同城本地便民  ·  控油去屑必囤!自带山茶花清香,清爽蓬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DA食安云

职业打假为何紧盯食品标签,企业该如何破局?

FDA食安云  · 公众号  ·  · 2025-02-13 06:00

正文

尽管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企业与监管部门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食品外包装标签的抽检并不频繁,这导致一些企业仍沿用老一套省钱不想事的方法—— 直接照搬照抄 ,未进行充分的审查和核实。因此,食品标签问题频发,而企业自身往往对此并不知情。

其次,对于职业打假人来说,食品标签成为了他们眼中的“软柿子”。相较于揪出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繁琐且耗资的正规送检,食品标签的问题则显得更为直观且易于发现。职业打假人可以迅速锁定标签中的错误或不合规之处,进行举报或索赔,操作简便且效率高。

“重灾区”
营养成分表

随着标签“瑕疵”条款的出现,对于单纯标签形式上的问题容易引起争议,难以获得十倍赔偿。食品营养标签作为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职业打假的“重灾区”。

从营养成分表打假来看,生产厂家的营养成分表不符合实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直接采用同行业厂家同类型产品的营养成分数据进行标识,实际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数据不贴切自己生产的产品;其次是产品配方比例调整,主料、工艺发生变化后,仍然还是用以前产品的营养成分表数据,导致营养成分表明显不符。

投诉案例1: 食品营养标签中脂肪含量标注为3.2克,宣称为低脂产品。

按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低脂”食品标准是:脂肪含量为固体≤3克/100克,液体≤1.5克/100毫升。

投诉案例2: 配料中添加了氢化植物油,营养成分表未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根据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解决办法:进行营养成分送检

企业可自行开展营养成分的分析检测,也可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完成。

产品的营养成分会随原料、配料配比等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的单品建议增加送检营养成分的频次,根据GB 28050范围要求,取最贴近产品的营养成分数值,建议企业每年至少对生产主要的预包装食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发生变化时以实际检测数据进行标注,避免被“职业打假人”投诉造成包材浪费,和处理投诉相关事宜所造成企业及职能部门人力物力的浪费。

标准更新却未及时更换包装/标准

如部分月饼商家依旧沿用印有过期的质量标准的包装袋,与最新的国家标准《月饼质量通则》(GB/T 19855-2023)不相符合。

其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已调整多种食品添加剂适用范围,比如脱氢乙酸钠不能用于糕点等变化,在实施前后可能会有相应的打假人针对该标准进行食品标签的打假。

解决办法

1.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监管部门发布的政策动态和标准更新信息。

2.做好包装过渡:

在标准更换的过渡期内,企业应提前做好包装过渡计划。包括评估现有包装库存、确定新包装的设计和生产时间、以及制定新旧包装更换的时间表等。

3.优化包装印刷规划:

在包装印刷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规划印刷量。避免因印刷量过大而导致标准更换后仍有大量过时包装积压的情况。

“一般灾区”
配料标识问题

1.产品名称与配料表不符

这是一类常见的食品名称标示不规范情况,往往发生在食品名称用一种食品修饰另一种食品时,用作修饰意义的食品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过,误导消费者。例如:“奶油瓜子”配料中没有奶油,应命名为“奶油味瓜子”;配料中使用非可可的植物油脂产品仍命名为“巧克力”并不规范,应命名为“代可可脂巧克力”,且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应该使用同一字号。

2.配料名称标示不规范

案例:某品牌冰糖人参燕窝,配料表中标示的配料中含有“人参”,却未标明“人工种植”((2020)豫01民终5220号)。

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关于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2年第17号),可得知“人参(人工种植)”可用于普通食品生产,非人工种植人参仍受《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的限制,不得用以普通食品生产。因此,涉案产品应当使用人参(人工种植)为原料,且应当使用正确的原料名称,但涉案产品在外包装的配料中对其使用的人参仅标明为“人参”,无法让消费者明确知晓其产品使用的人参是人工种植还是非人工种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 4.1.3条规定配料名称应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该配料名称标示不规范。

3.强调配料但未标识含量

案例:某产品名为“芥花籽橄榄油食用调和油”,其中包含有橄榄油。该产品标签底色为深绿色,标签中间上部两排印有 “放心粮放心油”白色字样,右侧印有比底色稍浅的绿色橄榄图案和黄色花朵图案,但却未标识橄榄油含量((2020)渝民申1220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第4.1.4.1条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者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其他问题

1.产品名称未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如开心豆、火锅料、花心花生豆干、蓝痩香菇豆干。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1.2.1“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2.外文、拼音没有对应的汉字或外文、拼音字大于相对应的汉字或使用繁体字没有对应的汉字。如“coffee”字号大于“咖啡”;如只有英文“coffee”,没有对应汉字“咖啡”。如使用了繁体字“濃鬱”,没有对应的规范汉字“浓郁”。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3.8“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有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3.8.1“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3.8.2“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或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 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