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网
2017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会见了来访的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行长塔德西,双方就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以及非洲国家加强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中证网
周四(11月23日),央行进行1400亿元7天、1200亿元 14天和100亿元 63天逆回购操作,当日1700亿元 逆回购到期,净投放1000亿元 。
此外,当日还有8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市场人士认为,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OMO)情况看,央行仍延续了“通过多种工具手段‘削峰填谷’,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的操作思路。尽管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资金面难免波动,但预计央行仍将适时适量精准调控,维护流动性的平稳运行。
从市场表现看,资金面仍延续紧张状态,主要回购利率多数上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存款类机构),隔夜、7天加权利率分别下行约2BP、3BP,最新分别报2.8312%、2.8967%;14天、21天加权利率则大幅上行了46BP、44BP,更长期限的1个月加权利率也大幅上行了46BP。此外,Shibor连续两日全线上涨,不过短端品种涨幅收窄。其中隔夜Shibor涨20BP报2.8090%,7天Shibor涨约1BP报2.8680%。
据交易员透露,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资金面整体偏紧,隔夜至各期限资金都比较紧张。早盘各期限资金供给较少,几乎没有银行限价内资金融出。其中隔夜、14天至1个月跨月资金最为紧俏。直到下午3时之后,隔夜资金才开始宽松,陆续有银行类机构融出隔夜。跨月资金价格一直在上升,至尾盘也未有改观。
今日银行间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55%,上日加权平均价报2.8312%;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65%,上日加权平均价报2.8967%。
针对近日市场流动性明显趋紧,应如何理解?对此招商证券点评称,央行本周投放流动性的金额较上周明显减少,毕竟税期已过,央行不必再进行大规模的“填谷”。然而考虑到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公布的超储率仅1.3%,而10月财政存款增加了9697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口径),尽管10月-11月央行投放的逆回购量大幅增加,以及投放了5600亿元的63天逆回购,不过长期限的MLF净投放很少,所以本质上央行仍是用短期限的逆回购来对冲长期限的财政存款回笼。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做到了“削峰填谷”,银行手握短期资金,融出意愿仍偏谨慎。当央行净投放金额减少时,银行就要开始担心逆回购是否续做的问题。这是资金面趋紧的一个重要原因。
联讯证券指出,流动性的担忧又重新起来。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面在这周又开始收紧,尤其是22日下午三点后才有所松动;另一个是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负债端又重现开始出现“量升价涨”的情况,市场开始担忧年底的流动性风险。后者可以理解,主要是跨年需求,机构提前备付资金所致(年底大额的现金取现流失、考核等)。而前者资金面的收紧在缴税等常规季节性因素已经过去的现在让人有些奇怪。如果实在要找原因,问题应该仍是出在资金供给端,毕竟需求端在一片哀嚎中已经大幅收敛了。资金供给端的问题在于现在超储率已经是非常低的水平了(三季度末1.3%)。在这样一个低超储率的环境中,任何常规的抽水因素都会让资金融出方谨慎惜出。
不过机构也普遍认为,总的来看,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基调不变,央行“削峰填谷”稳定资金面预期的意图不变,尽管年底前流动性压力加大,资金面难免波动,但预计央行也将适时适量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对资金面不必过于担忧。
国信证券表示,进入11月下旬,资金面仍将季节性收紧。月内随着财政存款的变动,资金面各旬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上旬,月末财政存款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资金面是月内最松的时候。慢慢地进入中旬,缴税、地方政府债发行等收缩基本货币,资金利率逐渐走高,资金面偏紧。到下旬时,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货币投放,资金面略微好转但资金价格仍高企。目前为止11月资金面较均衡,预计下旬也将平稳度过。根据其测算,10月超储率为1.3%,处于历史低位。但考虑到央行推出了2个月逆回购,熨平资金面季节性波动的工具进一步完善,央行稳定资金面波动的意图明显。“不紧不松”政策导向下,预计流动性风险不大,资金面对长久期债券冲击较小。另外,考虑到目前公开市场操作以对冲财政存款投放为主,下旬的回笼也不是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