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突发!张兰直播间被禁!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太猛!金价大涨,创历史新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重磅!国家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公布!温州榜上有名!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8-01-12 20:10

正文

日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印发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7〕215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杭州市、南京市、厦门市、成都市、苏州市、宿迁市、惠州市、 温州市 、威海市、潍坊市、义乌市、荣成市等 12个城市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根据该通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主动承担重点任务,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实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城市落地生根,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各城市复制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城市信用门户网站、红黑名单及其管理办法、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惠民措施、提升信用体系建设获得感、着力加强个人诚信建设以及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通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以及信用服务市场培育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信是城市的核心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支柱,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

经过无数次诚信的风雨洗礼、烈火淬炼,温州终于涅槃重生。2015年,温州申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功跻身全国信用建设第一梯队。2017年,温州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综合信用指数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位。 2017年底,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诚信,已然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率先探索

创建“信用+金改”监管模式


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温州金改12项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重建信用工程。

▲2011年“8·8诚信日”,温州举行诚信火炬接力活动

温州,由此拉开现代信用制度建设的序幕。

  • 温州率全国之先,建成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民间金融市场交易行为的非现场监测。

  • 温州率全国之先,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方式融资业务,盘活农民闲置、沉睡资产,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 温州率全省之先,推出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有效遏制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导致的贷款超发、滥发等现象。

在“信用+金改”模式的创新引领下,温州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信用和银企信心不断回升。


联合惩戒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 通过创新信用奖惩机制,构建“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信用生态体系。

  • 开展金融、财税等十大重点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 出台《温州市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办法》,发布《温州市信用联合奖惩对象清单》和《温州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分别对26个联合激励对象和36个联合惩戒对象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共95项联合激励措施和57项联合惩戒措施,建立多领域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

  • 出台《温州市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对严重失信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 开展“百佳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对诚信企业实行简化程序等支持激励政策。


信息共享

构建“政务诚信”大平台

随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不断深入,一张汇集各类信用信息的大数据网正日益编制完善。

▲2013年7月,瑞安市80家失信企业参加了瑞安工商部门组织的瑞安市企业高管信用培训活动。(陈翔/摄

  • 2006年建成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 2012年建成温州信用网。

  • 2016年启动温州市“五位一体”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2016年10月在“信用温州”网站开放“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三大措施

大力推进“互联网+”诚信体系


近年来,温州把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以政府诚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先导和表率,积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全面打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有奖有罚

将政务激励和惩戒机制贯彻到底 。去年以来,温州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以公务人员、政府机构信用档案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阳光公示

将信用信息更透明,更接地气。 我市率先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7日双公示”试点,编制“双公示”目录清单,在“信用温州”网站建立双公示专栏。

信用管理

我市将诚信纳入干部晋升范围,将诚信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市本级及各县(市、区)陆续出台公务员信用管理办法、干部信用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根据公务人员不同的信用分值和等级,在晋升和管理中区别对待。

信用温州  淬炼之路

1987年

8月8日,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门付之一炬。 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劣质皮鞋,也把温州产品的质量、温州企业的信誉、温州人的诚信“烧”得一干二净。正是经历过这些挫折和风波,让温州对质量和信用的理解比其他城市更加深刻、更加自觉,也让温州人痛定思痛,决心要重建区域信用。1991年开始,温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就始终离不开“诚信”二字。

2002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温州的“诚信日”。从此以后,“8·8诚信日”活动和诚信体系建设从未间断,持续传递着温州珍视诚信、维护诚信、构筑诚信的决心。

2004

温州市被列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2005

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公布《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温州和上海、宁波、杭州、深圳一起被评为城市金融生态等级最高的Ⅰ级城市。

2007

8月8日,“信用温州品牌强市”大型诚信主题活动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举办,温州企业家共同点燃了“诚信之火”。

201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