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选入邮票的国画代表中国绘画艺术巅峰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这些作品在印制完邮票后,大都成为国宝,被博物馆收藏且价值连城。 普通百姓要想收藏到这样一幅国宝级画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品上了邮票的国画大师都有谁?
1980年的《齐白石作品选》,这套邮票共16枚,票幅为19.25×62毫米,在新中国邮票中,独一无二。该票画面内容丰富,山水、花鸟、动植物、食品一应俱全,让人大开眼界,清澈的山泉、灵巧的松鼠、高洁的梅花、悠闲的对虾、机警的翠鸟、可口的白酒、娇嫩的白菜、美丽的荷花,都使人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乐不思归,齐白石大师的技艺使画作意境顿现,美不胜收,狭长的票幅将画作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出来。
1984年恰逢吴昌硕诞生140周年,吴昌硕作品选由此隆重推出。其中6枚为“双桃”、“芙蓉”、“紫藤”、“牡丹”、“秋菊”、“梅花”等传统花卉,另2枚分别为书法和篆刻,为配合国画艺术的特点,邮票采用竖长票型,设计成国画“一色装”的装裱形式,将银色花绫仅用在天、地头,这样既突出了画芯的作品,又增强了字画的古朴高雅。
1993年问世的《郑板桥作品选》,进一步突破创新,首次引入扇面画,且有一枚为扇面书法题词,其余5枚以兰花和竹子为主,邮票采用册页形式装裱,内容以“竹石扇面”、“兰花册页”、“兰竹石大中堂”、“竹石图轴”、“瓶菊册页”、“书法扇面”为主,边纹为浅棕色,邮票下方标有票名字样。全套6枚,面值2.90元,发行量3053万套。
1994年推出的是《 傅抱石作品选 》,该套邮票以人物为主要内容,“听泉图”、“大涤草堂图”、“虎跑”以自然景物衬托为主,在远景的渲染下不难体味出人的思想境界,“洗手图”、“擘阮图”、“山阴道上”以人物写实画为主,表情生动,形象丰满,刻画得淋漓尽致,画作放在票面右侧,底纹为浅灰色。 全套6枚,面值2.40元,发行量为3501万套。
1996年的《黄宾虹作品选》,以山水画为主,“山水”、“青城山中坐雨”、“西泠远望”和“设色山水”构图严谨,线条饱和,墨色运用恰到好处,其余2枚为“书法”和“点染写花”,前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书法邮票之一,后者的画面十分美观,纤纤画笔描绘出了花的娇媚与艳丽,画作置于票面正中间,面值用金色油墨印制,看上去端庄大方,熠熠生辉。该套邮票同样是6枚,面值提高到了4.10元。
1997年的《潘天寿作品选》,仍然6枚套,面值6元。票幅有所增大,更加突出了画作的原汁原味,“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晴图”、“菊竹图”、“睡猫图”、“灵岩涧一角图”设色鲜艳,视角开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动物生灵尽数融入其中,盖天地万物之精华,意味深长的境地自然而然地流露而出,画作稳放于票面上方,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
2002年国家邮政局恢复发行名画邮票,《八大山人作品选》邮票再次延续了该系列的固有风格,“双鹰图”、“孤松图”、“墨荷图”、“瓶菊图”、“双鹊大石图”和“仿董源山水图”反映了自号“八大山人”的朱耷对花鸟、山水等自然事物的理解以及描摹他人画作的透视能力,且该票的设计较以往系列更有突破,画作放置与票面左上角,右侧则是朱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哭之、笑之”的书写模式手创“八大山人”的题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