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端存储知识
别人都喜欢撩妹撩汉子,而西瓜哥专“撩”存储。作为高端存储知识的CHO(首席忽悠官),希望我的“撩”比别人的聊更有趣。高端存储、闪存阵列、软件定义是我最喜欢“撩”的话题,欢迎大家一块来“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哪吒2》,再创纪录! ·  14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武傲凝,喜提一辆“警车”! ·  昨天  
新华社  ·  世界泳联证实:前32位全是中国选手 ·  2 天前  
上海网络辟谣  ·  今日辟谣(2025年2月12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端存储知识

美国闪存峰会FMS 2023参会总结:新热点不多,规模只有疫情前一半

高端存储知识  · 公众号  ·  · 2023-08-21 11:20

正文

FMS 2023是历史上第17届闪存峰会。FMS一直在硅谷的圣克拉拉会议中心举办。一般都是三天。

尽管今年经济低迷对内存供应商造成了沉重打击,但 2023 年的展会还是吸引了超过 3,000 名充满活力的参与者。但是,相比疫情前高达6000人的规模,还是缩水了一半。

由于长江存储被美国制裁,因此,长存这次退出了,导致整个赞助厂商里面,没有中国大陆的厂商。

但今年参展的中国厂商不少,比如大普微和Memblaze,去年没有独立参展,今年全部都独立参展了。只是,少了长存,感觉中国的声音比去年要少。但是,在展厅交流的时候,听到很多人都说普通话,说明华人非常多。而且,甚至有两个美国华人粉丝认出了我,一个是在美国做SSD主控的,一个是ScaleFlux公司的。总的来说,这个圈子,技术人员里面华人很多,印度人也不少。白人更多是做生意,黑人几乎没有看到。

今年FMS还发布了Flash Memory Timeline,列出了1952-2023的和闪存相关的大事还有市场规模的情况。这个timeline估计不久FMS官方会发布出来。

今年虽然人数感觉比去年略多,但热点很少。估计也是市场低迷,厂商都在减少投入。最大的新闻,可能就是SK海力士在2023年闪存峰会上展示了其321层TLC NAND存储器。这家韩国公司是第一家公开展示300层以上3D NAND的NAND制造商。尽管此类存储器预计将于 2025 年实现量产,但此次演示旨在展示 SK 海力士为下一波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做好的准备。

但是,我和美光的朋友聊天,他不看好。因为SK海力士200层NAND的份额很少,不到1%?现在宣传其基于过去的成功,推出300层以上NAND,根本站不住脚。

下面,我从我的三天参展感觉,来讲讲我体会的现场热点。

1. PCIe 5.0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推出了PCIe 5.0的主控和SSD新品,包括中国的厂商。

大普微采用Marvell的主控,推出了Gen5的SSD新品Haishen5。该SSD支持SRIOV,CMB和Multi PF。大普微一直是两条腿在走路,Gen4的产品,采用自研主控系列,Gen3采用Marvell的主控系列。最新的Gen5产品,目前只有Marvell主控系列,自研主控的会晚点上市。大普微的宣传自己是全球最早实现搭载Marvell Bravera™ SC5主控SSD产品量产的企业之一。

至于Memblaze,也基于同样的Marvell主控,推出了PCIe 5.0产品PBlaze7。Memblaze重点宣传新品的性能,不仅在现场做性能演示,还宣传在国外知名科技媒体TweakTown的全方位产品评测中,PBlaze7 7940不仅刷新了多项性能纪录,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表现出了极低的延迟与更低发热,并荣获TweakTown编辑推荐奖。

Memblaze没有自己的主控,原来Gen4一直采用Microchip的主控,现在Gen5,开始转向Marvell的主控。Microchip的主控比较贵,而Marvell的主控比较便宜。因此,Memblaze说他们的Gen5产品,性能比Gen4要高很多,而且价格还比Gen4便宜。这次,Memblaze和Marvell共同打造的PBlaze7 7940系列PCIe 5.0企业级SSD,以极致的产品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赢得FMS 2023评审委员会的认可,荣获“最具创新闪存最佳实践奖(Most Innovative Flash Memory Customer Implementation)”。

2. CXL

今年,CXL保持热度,但还处于生态建设阶段。Intel今年居然没有参展,MemVerge主要在展台做各种讲座。

三星、MemVerge、H3 Platform和XConn在闪存峰会上推出了 2TB 池化 CXL 内存系统,演示了互操作性。

感觉CXL还处于标准完善和互操作验证阶段,离大量使用还有一段距离。

3. 计算型存储

计算型存储热度和去年一样,也是很多厂商提起,也有各种专题会议。

因为计算型存储其中的计算部分,一般都是采用ARM处理器,因此,今年ARM联合了合作伙伴,展示了几个计算型存储产品。

ScaleFlux今年没有单独参展,也是挂靠ARM阵营展示自己最新的PCIe 5.0 SSD。

三星虽然有自己的展台,但是还是联合ARM展示其SSD+DPU的联合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端到端NVMe全闪S3存储,其利用DPU来进行NVMeoF的加速处理。具体开源代码,可以参考https://github.com/openMPDK/DSS。

ARM还是很聪明,推广计算型存储生态,因为它自己应该就是最大的受益方。但是,计算型存储还是老问题,如果对应用透明,应用场景主要是压缩这些有限场景。真正发挥计算型存储功能的,一般都需要应用改造,但这又给推广增加了难度。

还有,在Solidigm展台,他们演示了计算型存储解决方案,说未来很快推出自己的计算型存储SSD,也要进军CSD市场了。

4. NVMe SSD OCP 2.0

今年发现,云优化的SSD是一个新的热点。很多主控厂商和SSD厂商开始同时支持NVMe 2.0和OCP 2.0规范。

目前,美国Meta、MSFT、Dell EMC、HPE、Google都开始支持OCP SSD。不过,AWS没有参加,总感觉少了点啥。

现在,OCP 2.0开始全面支持FDP(Flexible Data Placement),我觉得企业级AFA也需要这个特性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写放大,性能和寿命应该都可以提高,特别是配合大容量QLC SSD使用,应该很有价值。

FDP的生态也在逐步完善。

根据路标,OCP SSD在今年主要是支持FDP,明年开始支持丰富的运维特性。

我们看到主流的主控厂商,都是同时支持OCP 2.0和NVMe 2.0标准了。但是,我问了大普微,他们说Marvell的主控虽然支持OCP 2.0,但他们的SSD产品还不支持。Memblaze虽然新闻稿说支持,但是我估计固件也还没有Ready。

5. FAQ

最后,我要回答很多读者和朋友让我去现场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现场很多听众问的问题。我根据我收集的信息,加上我的判断,试图来回答一下。

5.1 tlc和qlc的发展和趋势,当前业界对于qlc ssd什么态度,未来1-2年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所有的人都认为,QLC SSD是趋势,可以代替大部分原来使用HDD的场景,特别是在AI场景或者需要控制功耗的场景。但是,还有很多场景还是需要HDD的。Pure Storage公司层面宣布,5年后再也没有一块新的HDD出货,那个纯粹是吸引眼球,喊口号而已。这次峰会,我参加IDC组织的圆桌 BMKT-201-1: IDC Panel:Current State-Future Direction Storage System Investments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Memory Markets Track), 在圆桌上,Miroslav Klivansky, Global Practice Leader Analytics/AI, Pure Storage在会上也承认,公司宣传HDD死了是不对的,他自己认为,在需要性能的场景,或者机架的供电功率受限的场景,采用SSD是必然趋势。但是,在视频监控,冷存储等场景,他也认为HDD更合适。

5.2 optane没了后的第二年,大家对于内存和tlc ssd中间的性能和耐久gap,怎么看?

现在虽然傲腾没有了,但是有了CXL,很多比TLC性能更好,寿命更长的介质出现。从现在的趋势看,KOXIA,三星甚至Solidigm都选择采用SLC SSD的方式,来填补傲腾留下的SCM SSD空缺。在展厅上,Solidigm演示了采用SLC+QLC组合的CSAL解决方案。Solidigm说其基于SLC的SCM SSD将在未来推出,但没有告诉我具体上市时间。

因此,我个人觉得,未来SCM将主要由基于SLC的支持CXL的NVMe SSD来代替。如果PMEM形态,将由支持CXL的DRAM+掉电保护的组件的模块来替换。

5.3 又回到价格拐点问题,什么时候tlc ssd和hdd到达临界值,驱动力是什么?

没有任何人认为QLC SSD能够在单GB成本上达到HDD的水平。SSD系统,只有从TCO角度,才有可能比HDD系统低。

目前,唯一宣传HDD 5年内消失的是Pure Storage。目前也只有Pure Storage,才能把QLC的成本发挥到极致。因为其自己做盘,采用Direct Flash等先进的技术。因此,我们看其定价,其QLC模组的价格只有TLC模组的30%。这个已经是业界最高水平了,但是,其成本肯定还是比HDD要贵的。

目前,NetAPP他们的QLC SSD只能比TLC SSD便宜30%。大普微打算明年推出QLC SSD,但也说成本也很难降低超过30%。但是,虽然成本降低只有20-30%,但是在大容量的时候,这个价格差距已经足够让用户心动了。

5.4 hdd价格最近在不断上涨,主要是由于出货量下降,hdd vendor为了保利润,只能不断提高价格。对于这个趋势,是不是会进一步恶化hdd出货?

从我的判断看,HDD未来会涨价,SSD也会涨。和美光的朋友聊天,他们都说现在所有的NAND厂商都在重新做计划,而且几乎都是大大调低了未来的产量。预计明年下半年,SSD的价格会有一个大幅飙升,特别是消费级SSD。就算到时候需求起来了,也不能马上增产,因为FAB生产计划的调整是比较复杂的,很难做到快速响应。而长存由于受到制裁,产量也无法有大的突破(虽然我听说,其年产232层的NAND产量最近预测提高了25%)。目前SSD价格崩盘,主要是三星有大量库存的原因,其次才是疫情期间各大企业提前囤货造成的影响。因此,SSD比HDD便宜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5.5 nvmf 的趋势和现状

NVMe-oF肯定是大势所趋,但采用何种技术,目前确实没有定论。我在展会上和FCIA的工作人员聊,问了他对FC的看法。他认为,NVMe/FC在效率和时延上,都比任何其他技术,甚至NVMe/IB要好。因此,他的观点是,高端场景,要求极致的场景,还是需要FC。

但是,Cisco的观点不太一样。Cisco认为NVM/FC是现在,NVMe/TCP才是将来。

我们先看看NVMe/FC和NVMe/TCP的对比。

主要的问题是FC的速度迭代太慢了。 比如,我们看到,64GFC的标准,2020年就出来了。

但看现在各个主流厂商,只有Pure Storage一家支持64GFC,而其他厂商全部都还是用32GFC,这是2016年,7年前的标准了。

但是,NVMe/TCP的主流接口都是100G了,未来200G和400G估计也很快推出。这个是FC的迭代速度无法匹配的。

我个人更加倾向于Cisco的看法,认为FC应该是没有未来的。但FC确实有很大的存量市场和忠实用户,很多客户已经投资了FC网络,从投资保护的角度出发,部分用户会继续选择投资FC。

5.6 持久化内存有没有什么变化?

PMEM没有变化,大家都寄希望新的内存形态会出来。现在,有些内存模块,基于CXL,因此有比较好的扩展性,而且增加了掉电保护,可以替换原来PMEM的一些场景。三星则推广它的内存语义的SSD,来解决大内存的问题。

5.7 zns ssd 有没有明显的趋势?

ZNS SSD在这次展会还是很多人提及,也是一个热点。一些研究机构,发布了ZNS和FDP提供主机hint的技术。

西数认为,ZNS SSD正在规模商用。

ZNS其实2018年就有标准了,但2020年Linux才支持。

目前硬件生态比较完善,大部分SSD主控和盘厂商都支持ZNS。

2024H1推出的Ceph新版本Crimson,将原生支持ZNS SSD。 据说写性能提升1.6倍。

但是,我个人认为,由于ZNS需要改造应用,因此,离规模部署还是有距离。 不过,我个人感觉ZNS SSD比SMR HDD有前途,因为投入产出还是比较划算的。

不过,ZNS和FDP都是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且FDP是更新的技术。

至于以后那种技术是主流,现在还看不出来。 但是,目前市面上支持ZNS的SSD更多一些,支持FDP的SSD还比较少。 因此,目前阶段,可能需要选择ZNS。 或者等2-3年,市场才会逐渐明朗。

5.8 看下ssd vendor对于1-2年内单盘ssd容量的规划和路线图

在会场上,我们已经看到了Solidigm还没有上市的61.44TB QLC SSD盘的样品。估计明年我们就可以采购得到。

还有,三星发布了其256TB的QLC SSD。 但预计在2025年以后才能上市。 三星去年就在FMS上发布了128TB QLC SSD,但现在还没有量产。

但现在真正在市场上大量销售的,是Pure Storage刚刚发布的75TB QLC闪存模块。 不过,这是Pure自用的模块,不是通用的SSD。

6. 其他:推荐一个SSD测试软件

在这次峰会上,我还关注到一个SSD性能测试工具公司PYNVME。它比FIO要快得多,能够测出很多FIO测不出来的问题。目前Dell所有消费级SSD的选型,都要求用他们的工具来测试,通过了才能入围。他们说他们测过大普微的SSD,发现极限压力下长期测试,大普微的SSD盘居然没有挂,其稳定性让他们印象深刻。存储公司,SSD的选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也可以学习Dell,要求所有想入围的SSD供应商,都提供PYNVME测试过的报告,这样可能对控制SSD的质量有帮助。



最后,欢迎大家参加月底DOIT在杭州举办的全球闪存峰会。


以“芯存储 AI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全球闪存峰会将于8月29日-30日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为业界人士提供交流分享最新技术、行业应用、发展趋势的平台,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