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住在上海
上海楼市最及时报道《住在上海》新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上海本周消费券领取时间一览 ·  4 天前  
上海发展改革  ·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发布!聚焦提升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住在上海

那么多新盘“争抢”入市,连开发商都不看好楼市了吗?@住在上海

住在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18-11-07 07:50

正文


前几天,bbs还能上的时候(每次开会就登陆不了),房产版有一个热门帖讨论,意思是: 开发商是最接近市场,也是判断最准确的。 所以如果开发商都开始唱空楼市的话,那说明市场非常不乐观了。


举的例子无非就类似于万科高喊“活下去”之类的公开新闻截屏吧,再取个耸人听闻的标题,sha空最喜闻乐见了…



01


且不说, “喊话归喊话” 。


郁亮先生应该是2013年前就开始宣布 “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 ,进入白银时代。结果喊着喊着, 万科销售规模从一千亿倏地蹿到两千亿,以及后来,我们见证了更多房企进入千亿时代…


事实证明,“白银时代”意味着比地产的“黄金时代”更快速的增长,好吧…



万科喊话“活下去”后,已经不断被“扒”出在全国多处囤地。接地气地来说各位上海小散,更熟悉的地方,比如我大宝山,老集镇出让的住宅用地,查一下公司股权,也是大万科的,目测本月进场开工了吧。也许就是… zz正确的,归zz正确吧。


02


即使开发商说的“不看好”是真的, 其实开发商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瞻远瞩”。


否则为什么会有新静安合并前夕,认房认贷刚放开之初,新静安某楼盘尾盘“抛售”?为什么会有2018年8月史上最贵的新静安110.1亿史上最强地wang拍出?(要知道直到2年多后的现在,隔壁2km的地块面包价还没有批到这块地的面粉价…)如果开发商的判断都不会错,为什么某超级央企去年拿的地,开盘都要尴尬哭了?……




既然明明看到过开发商也常常有判断错的时候,为什么在“唱空”的时候,就要“相信”所谓他们的“判断”这次对了?


03


前两个点,是想告诉大家,即使投资团队拿那么多钱,开发商的判断也经常会出错。中国楼市最大的“算不准原则”来自于“政策”。(这就不多展开了~)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昨天房产群里就有同学在问:


今年那么多新盘“争抢”入市,是开发商不看好楼市了吗?


就事论事地来说,今年市场确实是下行的 —— 很多地产人也是后知后觉的,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样提前判断到了,身边太多地产圈公司或者个人的“看走眼”的案例了,这可以下次再专门说说市场。


但是,更加务实地来回答这问题, 开发商现在大多数的心态都是,早就被“不发证”吓到了,能拿到预售许可证的时候,就赶紧拿证、开盘啦,谁知道会不会一等又是一两年啊。 (比如静安某府,整个2017年就没有开过,今年能拿证,难道可能会不赶紧拿?)


对开发商公司来说,早点拿证开盘、意味着资金可以快速周转起来, 作为学渣,开会说了很多次的IRR,还是不大会算,但是某工地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停工影响取证,就是每天一部宝马开进黄浦江”,当年在开发商的时候,boss这句话依然印象很深…


对开发商里的营销操盘手个人来说,早点拿证,完成了指标,才有可能去谈升职、加薪啊。 每个地产人也都是理性人啊。 某房企城市公司完不成指标,就会取消年终奖……只有开盘拿证销售了,才能完成指标啊,有业绩,才有个人职业发展上的更多可能性啊。负责每个项目的团队和个人,也都是先盯着完成“小目标”。



嗯,写了那么多,还是想说,所谓,“集中拿证”或者“公开喊话”就意味着“开发商看不看好”?就决定了我要不要买房了?… 这绝对是扯淡… 用这种思路跟着2016年地王“入市”的,应该已经证明了,开发商也不是不会“瞎”。 反过来说, 2014年,在开发商都“不看好市场”而疯狂“打折抛售”时,那些在开发商的恐慌中“接盘”入市的幸运儿,难道都忘了?


看不看好市场,开发商都还是要留在上海… 而继续留在上海的开发商,哪个家里没有矿… 但小散没有退路…


所以,普通人就不用去考虑太多这些。 买不买房, 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现金流、按需求来理性决定就好了。:)


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加入我们房产群一起聊~ (关注《住在上海》后,回复#房产群#,或者,手动搜索群主号id:zhuzaish9)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