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乐视体育新困境:人走了,钱没了,中超也快保不住了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24 22:38

正文


乐视体育 CEO 雷振剑承认:“在乐视体育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是用高速、野蛮的方式去成长,而忽略了经营管理、组织能力上面的短板,创业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烧钱状态。”




文 | 韩洪刚



真让人着急。还有一个周,2017 中超赛季便将开始,但乐视体育还在与体奥动力谈判转播权的问题。

有消息人士称,乐视体育与体奥动力依然还在谈判中:乐视希望继续拥有中超的新媒体独家转播权,但也希望体奥动力能降降价。但乐视体育还拖欠着上赛季的版权费用,这让体奥动力心存疑虑。有知情人士告诉 36 氪记者,“乐视体育极有可能失去中超。”

乐视体育的麻烦不止如此。

就在本周,有传闻称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COO 于航将于近期离职。目前张志勇已经递交辞呈,将于三月离开,于航也已经提出了申请。于航在当天含混地发了条朋友圈,表示自己下午还要回乐视上班,但没有正面回应此事。

虽然这两则离职消息没得到确认,但此前,乐视体育已经有多名高管离职,且大多加盟时间不过数月。乐视体育总编辑敖铭加盟七个月后离职;负责赛事运营的乐视体育副总裁邱志伟宣布离职加入东方园林;乐视香港公司 CEO 程益中也在乐视体育待了不到一年,便火速离职。

乐视的白衣骑士孙宏斌火速驰援,给乐视带来了 168 亿元的资金支持,外界普遍认为,乐视的资金链危机将告一段落。然而,乐视体育却并没因此从危机中挣脱,依然踉踉跄跄,左支右绌。

乐视体育有着庞大的野心,一度也是体育产业的明星公司,但它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和资金供应,这最终让乐视体育进退失据。

乐视体育前身是 2012 年 8 月上线的乐视网体育频道,2014 年 3 月,乐视体育分拆成为独立公司。那时中央 46 号文件——《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还有半年才会发布,万达、阿里、腾讯等巨头也还没大规模入局,乐视抓住机会,大举购买版权,这与当年乐视网的崛起路径如出一辙。

乐视体育副总裁于航在 2016 年初表示,乐视体育已成为全球拥有体育赛事资源最多的公司。也就在 2016 年 3 月底,乐视体育宣布完成 B 轮融资,融资额为 80 亿元,投后估值为 215 亿元。

但 80 亿元依然不足以支持乐视体育的烧钱速度。随着入局玩家越来越多,赛事版权价格一路飙升,乐视也不得不一再报出天价来争夺。在中国大陆,乐视体育与 ATP 签下了 5 年 1 亿美元的新媒体转播合同,这一价格是先前的十倍;在香港,其买下的英超版权接近 4 亿美元——几乎比过去翻了一番,NBA 版权更是数倍于此前的价格。

中超版权也成了乐视争夺的对象。PPTV 体育前副总经理董砾曾说,由于体育赛事存在“二八法”,即 20%赛事享受着 80%的关注度,所以如中超这样的头部版权,各家都会选择将资源大幅倾斜。乐视报价 2 年 27 亿元,拿到了两年的新媒体转播权,同时,还将与体奥动力共同开发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三个赛季的中超媒体权益。

乐视体育的扩张不仅限于购买版权,它还不断扩展自己的新业务,希望自己的生态覆盖版权内容、赛事运营、智能硬件、增值服务等。2015 年,乐视体育便成立了近 10 家合资公司,开了 27 场发布会,在体育产业每个环节几乎都有布局——这也是贾跃亭一贯秉承的“All in 打法”。然而,每新开一条业务线都意味对人员、资金和管理的更高要求。作为互联网公司,乐视体育先前并没有太多体育运营经验,于是无可避免,它需要从其他公司挖人、招聘,以至于最初的休息室,也被开辟成了办公区。

2016 年 12 月底,乐视体育 CEO 雷振剑承认,自己忽略了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在乐视体育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是用高速、野蛮的方式去成长,而忽略了经营管理、组织能力上面的短板,创业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烧钱状态。”

但乐视并没开辟出赚钱的途径。

B 轮融资时,乐视体育主要的收入来源分为两大块,版权内容以及赛事运营。其中最重要的赛事是 ICC 国际冠军杯以及马拉松等赛事。然而,7 月 25 日,距离国际冠军杯(ICC)北京站比赛开始不足 5 小时,赛事组委会和运营方乐视体育突然宣布比赛取消。乐视之后宣布不再参与明年的运营。而负责赛事运营的高管邱志伟与刘世杰先后离职,也说明赛事运营正逐渐边缘化。

版权内容也没能带来理想中的收入。据乐视官方数据,乐视体育会员数量已经突破 300 万,但其中包括乐视体育打包售卖或赠送出去了大量的电视、手机等产品,意味着乐视体育预支了未来的部分会员收入,而现在乐视体育的会员增长已经进入瓶颈。

乐视体育越来越难以吸引新的会员。会员付费,想要获得的是优质内容和增值服务。但如今,乐视已经陆续失去了多个热门版权,如今甚至中超版权也可能保不住。而且,乐视体育的视频观看体验并不好。乐视体育的信号制作属于置换而得,经常会出现信号源很卡的情况。而且,观众依然可以打开电视台,免费收看中超赛事,与之相比乐视没有任何优势。这也是为何乐视体育联席总裁刘建宏公开表示,有那么多电视台免费播出中超,是对中超商业价值最大的伤害。

烧钱无度,赚钱无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乐视体育,如今却成了风中残烛。

乐视体育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体育产业共同面临的变现难题。在过去,中国体育产业 80%的消费拉动都来自于鞋帽销售,若以 46 号文件为标志,中国体育产业真正进入市场化、为资本所瞩目也不过两年,混乱、烧钱、野蛮成长都是试错的代价。乐视体育的几大竞争对手,比如买下 NBA 大陆播放权的腾讯体育、抢走英超的 PPTV 如今都没能盈利。

但它们可以不急。腾讯体育背后有腾讯,PPTV 背后有苏宁和阿里,财大气粗。但乐视体育的母公司乐视控股不仅没能带来帮助,反而成了乐视体育的负累。

TVSM 先前的报道已经指出,乐视体育在 B 轮获得的融资,有一部分挪到了乐视生态其他业务中,数额大约在 40 亿上下,这也成了乐视体育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原因。而孙宏斌等人虽然带来了 168 亿,但乐视体育没能获得任何注资,它只能自行寻找出路,但此前 215 亿的估值,难免让新入场者踌躇犹疑。

如今,乐视体育正在谋求 30 亿元的 B+ 轮融资,但哪怕如愿以偿,这依然无法解决乐视体育的问题。而一旦乐视体育倒下,或许意味着整个乐视生态的挽歌,已经奏响序曲。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Apple Pay入华一年,微信支付宝:哦。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