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日报
洞知大事,趣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夜航  ·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 ·  3 天前  
新闻夜航  ·  “特供酒”,全是“特假酒”! ·  5 天前  
新闻夜航  ·  快制止!你孩子手里正拎着“小手雷”! ·  5 天前  
新闻夜航  ·  已抓获归案!涉重大刑事案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日报

太感人了!三代人,把一个保姆照顾到108岁……

哈尔滨日报  · 公众号  · 黑龙江  · 2017-02-24 01:06

正文

保姆、阿姨、月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之一。照顾家庭,料理生活,她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得到千家万户信任。

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她们和保姆间的感情早已变成亲情。三代人照顾保姆到108岁去世,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49岁,走进军人家庭


今天的主角叫赵湘南,安徽滁州人。59年前,同为军人的父亲万基和母亲冯若夫第三个孩子出生了,这让夫妻二人有点吃不消了。二人就商量着请一个保姆。第二年,中年丧偶、无儿无女的安徽老乡赵湘南走进了这个家。


第一次走进这个部队干部的家,赵湘南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兴奋又忐忑。见到孩子时,一口一个"大小姐"、"二小姐",吃饭时也不敢上桌。


"大姐,咱们都是革命同志,没有主仆关系,以后叫他们名字就行。"万基对她说。从此,她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姨娘"。


当时夫妻二人都在部队上班,在家时间比较少。“姨娘”悉心呵护着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同己出,照顾着孩子的生活起居。


如今已经52岁的“小五儿”万春春至今仍然记得:

"三年困难时期,买不起饼干,姨娘就用淀粉加糖和成面,用瓶盖压成圆形,再用筷子头压出十字花图案,烤成饼干给我们吃。至今想起来,还又香又甜。"



79岁,重回这个家

到1966年,十年的时间飞逝而过。文革开始,雇保姆在当时被认为是剥削阶级的东西,“姨娘”赵湘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家。而冯若夫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哭了好长时间;孩子们也六神无主,哭着喊着"要姨娘"。


赵湘南走后,万基夫妇时不时就会送些钱物,接济她一下;赵湘南也不时跑到冯若夫单位楼下,姐妹俩说说贴心的话儿。



转瞬间,20载光阴就过去了。孩子们都陆续长大,而这时的“姨娘”赵湘南也已是79岁高龄。万基和妻子商量,不能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过一辈子。于是,赵湘南重回老雇主的家,此时万基已经是正师级的干部了——沈阳军区空军训练处处长,冯若夫也是正处级,但一家人和她的亲情依然如昨。


"有一年,妈妈不慎摔倒,股骨头摔折,姨娘日夜守在身边,两个人亲热得像亲姐俩。"万春春说。


2001年,父亲因病住院,再也没有回来。临走前,把几个孩子叫到床边,说:"你姨娘在咱家这么多年,不容易,老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焖饭,多加半碗水;炖菜,多炖两分钟。"


2009年2月18日,比赵湘南小18岁的冯若夫也离去了。这一天,102岁的赵湘南哭得像个孩子。执拗着要到殡仪馆送妹妹。孩子们怕她年龄大承受不住,硬是把她留在家里。她拄着拐棍来到楼下,买来一篮子水果,嘱咐孩子们:"这是我给你妈妈买的,替我带给你妈妈。"




送走了冯若夫,赵湘南坐在屋里,心里一阵阵凄惶,一是睹物思人,二是盘算自己日后的生活。


"姨妈,您放心,只要您不嫌弃,这儿永远是您的家。"春春和丈夫乔大庆紧紧拉住老人的手说。


春春和丈夫生活清苦,哥哥万百鸣特别理解俩人,特意把四个姐妹召集到一起,郑重地说: "爸妈临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姨娘,从今天开始,姨娘就由身边的春春和大庆照料,其他在外地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07岁,阎王庙走一遭


五个儿女没有辜负爸妈嘱托,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姨娘"。就连他们的下一代,往沈阳打电话时,都不忘了喊一句:"问姨姥姥好!"


2009年夏,赵湘南得了带状疱疹。万百鸣听说后,特意从北京赶回来,亲自开车送姨娘上医院,抱起老人就往楼上跑。 赵湘南不好意思,连说,"孩子,我能走。"万百鸣说:"姨娘,你怕什么,我小时候,您就是这样抱我的。"


有一次,赵湘南闹肚子,不小心把裤子弄脏了。万春春抢过来洗,一生要强的赵湘南羞得不得了。万春春就劝:"姨娘呀,这算什么,我们小时候,您不也是这样给我们洗吗?"



天冷了,远在云南的"大女儿"万美美给她邮来毛毯;

听力不好,远在澳大利亚的"外孙女"杜琳琳给她买来助听器;

老人在北方生活多年,爱吃满族食品萨其马,万春春的女儿乔思思就想方设法给她买,各种品牌的萨其马摆满了老人房间。


2014年3月份,万春春突然发现姨娘的半边身子发僵发硬,急忙就往医院送。接连几家医院,都因老人年事太高拒绝收治,后来,还是在大庆哥哥的帮助下,住进了沈阳242医院。


半个月时间,一家三口三班倒,24小时不断人。出院回家时,老人贪婪地看着院子里的一切,一花一草都觉得那么熟悉、亲切、温暖。口中喃喃说:“我还以为这次住院,就回不来了呢?”




2015年春,老人以108岁的高龄去世。从49岁到108岁,59年的相伴,从此阴阳两隔。但是这59年的牵绊,也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