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北京大学
自我纠错(Self Correction)能力,传统上被视为人类特有的特征,正越来越多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得到广泛应用,最近爆火的 OpenAI o1 模型 [1] 和 Reflection 70B 模型 [2] 都采取了自我纠正的方法。
传统的大语言模型,因为在输出答案的时候是逐个 Token 输出,当输出长度较长时,中间某些 Token 出错是必然发生。但即使 LLM 后来知道前面输出的 Token 错了,它也得用更多错误来“圆谎”,因为没有机制让它去修正前面的错误。
而 OpenAI o1 在“慢思考”也就是生成 Hidden COT 的过程中,通过分析 OpenAI 官网给出的 Hidden COT 例子可以发现,在解决字谜问题的思考过程中,o1 首先发现了每两个连续的明文字母会映射到一个秘文字母,于是便尝试使用奇数字母来构建明文,但是经过验证发现并不合理(Not directly);接着又重新修正答案最终成功解出字谜。
▲ 图1. OpenAI o1官网示例(部分Hidden CoT)Reflection 70B 的关键技术也包括错误识别和错误纠正。他们用到了一种名为 Reflection-Tuning(反思微调)的技术,使得模型能够在最终确定回复之前,先检测自身推理的错误并纠正。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这会用到一种名为思考标签(thinking tag)的机制。模型会在这个标签内部进行反思,直到它得到正确答案或认为自己得到了正确答案。
频频应用于大语言模型的自我纠错技术为何有效?为什么纠错过程可以让模型把原本答错的问题重新答对?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北大王奕森团队与 MIT 合作,从理论上分析了大语言模型自我纠错能力背后的工作机理。
论文标题: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Self-Correction through In-context Alignment
https://openreview.net/pdf?id=OtvNLTWYww
https://github.com/yifeiwang77/Self-Correction
作者团队将自我纠错的过程抽象为对齐任务,从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的角度对自我纠错进行了理论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没有使用线性注意力机制下的线性回归任务进行理论分析,而是使用真实世界 LLM 在用的 softmax 多头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 结构,并利用 Bradley-Terry 模型和 Plackett-Luce 模型(LLM 对齐的实际选择,用于 RLHF 和 DPO)设计对齐任务进行研究。
受理论启发,他们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自我纠错策略——上下文检查(Check as Context),并通过实验,在消除大语言模型中存在的潜在偏见以及防御越狱攻击中效果显著。
不同于类似监督学习的标准上下文示例(请求 ,回答 ),自我纠错示例可以形成一个三元组形式(请求 ,回答 ,奖励 ),这类似于通过奖励指示好坏样本的 LLM 对齐。因此,作者团队提出将自我纠错形式化为一种“上下文对齐”(In-context Alignment),即通过提供一系列自我纠错步骤的上下文,优化 LLM 的最终输出,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对齐的过程通常包括:对于问题 ,收集 个不同的模型回答,然后由人类或评估模型(在本文中,评估模型即该 LLM 本身)对这 个回答给出排序偏好 。接着,使用一般的对齐模型(如 Bradley-Terry (BT,n=2) or Plackett-Luce (PL loss, general n))进行建模:针对 transformer 模型,作者采用了带有 softmax 多头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 结构,其前向传播更新可以分为两部分。在该设置下,参数的梯度下降可等价于对数据的更新:
作者证明了多层 transformer(包含 3-head softmax attention 和 relu 激活函数的 FFN)可以利用自我纠错样本生成更优奖励的回答。具体而言,作者证明了存在模型权重,使得 transformer 可以通过在前向传播的过程中执行对其内部奖励模型参数 的梯度下降,来生成更符合对齐目标的更优回答 。这是首次在理论上表明 LLM 可以在上下文中实现对齐的分析。该理论适用于多种自我纠错方法,因为评估可以来自人类、外部验证者或 LLM 本身。作者也通过设置验证实验来检验其理论导出的种种结论,以及各个 transformer 结构模块对 LLM 执行上下文对齐能力的影响,作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结论:
自我纠错策略:上下文检查
作者使用上下文检查(Check as Context,CaC)作为 LLM 完成自我纠错的方法,在两个现实世界的对齐任务中探索了自我纠错:缓解社会偏见和防范越狱攻击。
▲ 图3. BBQ数据集上使用CaC的示例
具体而言,首先对模型请求问题获得回答初始回答 ,然后对该回答进行评估,得到奖励 。之后将初始回答 ,评估 送入上下文,并重新请求问题 ,得到改正后的回答 。此过程可多次重复以迭代改进回答,最终以最后一轮的模型回答 作为模型的最终输出。
消除LLM社会偏见
本文使用 BBQ(Bias Benchmark for QA)数据集,在 vicuna-7B 和 Llama2-7b-chat 模型上测试了 CaC 方法的效果。此外,还在 BBQ 上研究了模型大小、评估质量和纠错轮数对纠错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 多数情况下,自我纠错后的正确率高于原正确率(图4)
- 正确率提升与自我评估的准确率高度相关(图4(c):),甚至呈线性关系(图5(a))
-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效果依次提升:仅使用对/错评价 < 自然语言评价 < 包含 CoT 的对/错评价。这是因为 CoT 不仅能提高评价准确性,还能为模型提供额外的自然语言信息(图5(b))
- 当评价的正确率足够高时,更多的纠错轮数可以带来更好的纠错效果(图5(e))
▲ 图5. BBQ上关于模型大小、评估质量以及纠错轮数的消融实验
同时,在防御越狱攻击的实验中,CaC 也是所有测试的防御手段中最低的。[1]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openai-o1-preview/
[2] https://reflection70b.com/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