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周末  ·  建成14年后启用:一座高铁站的重生之路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上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一图读懂:G20有哪些国家?有何特点?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2万元“驴友”救援费,已到账!原因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那些离开北京的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1 19:15

正文

离开北京的重点

在于离开对北京的迷恋


本文授权转载自LinkedIn(ID:LinkedIn-China



“北京”二字像是不分性别来的姨妈,每个月在每个人体内涌起一次。


要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学、去北京租500块4平米的潮湿的地下室北漂一把、去北京和好朋友一起在中关村创业搞大事情……you name it.


一大波人涌来,伴随着的是一大波人的离开。






其实我不怕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往要去北京。被吸引的人这么多,它必然有致命的魅力。我只是希望你也看到千千万万坚定离开了北京的人,他们的故事。


别再神化帝都,他只是你的选择之一。你要走,其实也不是“逃离”,只是“离开”而已。







之前有一篇大火的文章,讲了一对在北京打拼了三年的白领夫妻,离开北京,在深圳愉快定居的故事,叫《帝都白领移居深圳指南》,几乎是一一推翻了想走又不敢走的上班族的顾虑:

 

北京户口是你跨不过去的一道坎,但在深圳,搞定户口容易多了,还能拿到政府给的安家费;


北京遍地是工作机会,但近年的深圳,一大批互联网、高科技、地产巨头已经纷纷进驻,工作这玩意儿,不怕找不到,就怕你不找;


北京的文化底蕴浓,周末玩得乐呵,但在深圳这个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去夜跑、去运动啊。加上毗邻港澳,周末去香港看个画展再回来上班呗。


再讲了,北京飘着“雾霾黄”,深圳荡着“深圳蓝”。

 


当时看完这篇文章的我,鸡血在体内沸腾。


心想:上有天堂,下有深圳!


与其在北京挤地铁吸雾霾,不如去深圳放飞自我!


后来一想,其实这个成功的“移居”故事,能拷贝到更多其他城市的身上,比如杭州,比如成都。


每个城市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找找就有了。



就像这篇文章作者所讲:


在来到深圳的三个月后,我们把每个在北京想念的地方都在深圳找到了替代 。


故事能如此闪光,大概不在于“从北京到深圳”这条路,倒在于证明了“离开北京活得更惬意、更有尊严”这个道理。


在多数人还不敢踏出北京一步的时候,那些走了的人已经硕果累累了。



我不止一次地觉得离开北京只是一种选择。


最近无意中知道了坐标大理的彩虹农场。苍山下,洱海边,这个长满新鲜蔬果的百亩农场主人竟是个年轻的女生。


划重点:农场主小丽曾在北京打拼过五年。她以前有一家自己的珠宝工作室,生活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衣食不愁。


她的农场让我看到了很多人小时候嚷嚷着的“想要住在大自然里”的梦想成真的样子。


曾经这种“归园田居”的生活被许多人嗤之以鼻。批判者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慢、无聊、还穷。


但看着她的农场——小麦收成的时候,可以烤上一个个香喷喷的面包;周末,义工带外地来的大学生充满好奇心地体验农场生活;平日里,趣味相投的年轻人坐在小木凳上弹吉他聊天……


不禁念叨:这种生活方式也未尝不可啊。我们说职业不分贵贱,生活方式难道不是吗?

 

小丽跟我们之中很多人一样,是看过凌晨三点的北京的人。



有一半人看了还是选择留下。他们觉得生活在别处或者也是苦,但是这份苦想在北京吃;


也有另一半人看了选择离开。这不是逃避,更不是矫情,只是一种选择。

 

我在中关村实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上司璐姐,在公司打拼一年多了,事业正属于上升期。

 


一天,突然看见她发了一张坐在高铁上的照片:


“再见了,北京。”


她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回了老家湖南。


当时脊背骨一凉,头一次发现,离开北京已经成为了渗透到每个人生活里的趋势。


其实她不只一次留恋这里。这个地方见证了她的求学、求职、生娃一个个人生重要的阶段。


但她也不只一次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做了最对的抉择:


曾经忙得要上大夜班,没时间陪孩子。


现在可好,下班之后还能上上瑜伽课再回家做饭。


曾经不敢带孩子出门,因为北京的蓝天实在是罕见。


现在呢,天天在老家的大太阳底下晒娃。

 

离开北京只是一个选项。离开生活这一头,其实是回归另一头。


她们或许会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自己曾经的同事大富大贵、灯红酒绿,心里不是滋味。


但是,小丽选择了慢节奏的,有四海八方好友日夜陪伴的生活,她很自在;


璐姐选择了回归家庭,做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妈妈,她很幸福。




最后想讲讲北京人眼里的北京。


自从来了北京,我认识了许多五湖四海来这里打拼的好友,而这中间真正的本地人却寥寥无几。


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没想到她也想要离开。


机缘巧合之下,她跑到我的家乡广州找到了工作。


当时我正在北京,她饶有趣味地跟我讲起在我家乡历险的奇遇。


哎你们这广州真潮湿,像捂了一个塑料袋在我头上,啧啧啧……


今天下大雨,你给我推荐的牛三星没吃到,不过点了虾饺的外卖!


我有时候笑她傻,全中国都在往北京跑,你偏偏要到南方来。

 


她倒一本正经地教育起我来:


有时候我挺纳闷的,朋友在饭桌上老问我北京入户的事情,都不知道他们的执着打哪儿来……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不太懂外地人拼命要留在这里的情绪。


反而是这样的情绪让我觉得害怕。


我常常想,北京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先天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会不会温水煮青蛙,是件坏事?


既然毕业了,要是一辈子待在大北京,没去过别的地方还一直跟其他人一直嚷着“北京很好,我要留在这里”,那不是一厢情愿的意淫?


离开北京的重点不在于‘北京’,而在于‘离开’。要离开对北京的迷恋。”


我笑她年纪轻轻思想这么老成,心底却很佩服。



我常觉得北京是一个巨大的彩色泡泡。它那么耀眼梦幻,却容易被现实的棱角刺破。


不是在三里屯喝过酒,在798摆过拍,在中关村霸过面,戴着口罩发条朋友圈就是英勇无畏的北漂一族。


在早高峰的六号线上被挤得汗流浃背,在十人合租的出租屋刷过马桶的你,才活在现实的北京。

 

你难过是真的,你受不了是真的,你想离开也是真的。


不过,穷途末路是假的,非它不可是假的,一无所获是假的。

 


写在最后



在纽约,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叫: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如果你在这里能成功,你在哪里都能成功。


这句话放到北京,我相信同样合适。


要是有一天因为种种因素,你需要离开北京了,不要觉得是走投无路。


毕竟只是换个城市,仅此而已。


那些知道自己为什么离开北京的人,都活得很漂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

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硅胶爱人:因为性、爱,还是孤独?

点击图片阅读 | 只要饭馆有北冰洋,我就不点别的了

点击图片阅读 | 对啊,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