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道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选择。选择无处不在,它是我们一次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希望选择《朗读者》能为你带来一片独一无二的风景。
作家麦家在做客《朗读者》时说,自己的儿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十分封闭,不与家长进行任何交流。在麦家的心中,心疼与痛苦交织。青春期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麦家选择陪伴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个阶段,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帮助他成长。
麦家
存在合理
但不一定合情
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麦家,他在作品中为人物撰写着出其不意的选择,而在生活中面对青春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父爱的回眸,选择不放弃,选择在《朗读者》读一封信,这封信就是一个叛逆孩子的父亲写给一个叛逆的孩子的。
在儿子即将远赴大洋彼岸上学的前夕,麦家将这封写给儿子的信悄悄夹在本子里,有太多嘱咐的话想要说出口,怕被嫌烦,而选择了用文字。父母的小心翼翼不是出于一份恐惧,更多的是出于一份爱。
王千源
爱跟自己较劲
让王千源获得影帝的电影《钢的琴》,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困难?为了演好《解救吾先生》中的华子,他又做了跟自己较劲。他说:“我想朗读一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想把这个读本献给在《钢的琴》里面饰演的那个角色——陈桂林。”
郭小平
是校长,也是父亲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选择拉迪亚德·吉卜林为儿子写的《如果》,送给他的孩子们。
徐静蕾
从被动到主动
徐静蕾被称为“娱乐圈的才女”,她在很多的人生角色中不断的选择。做导演,尝试指导不同类型影片,却因为奶奶的过世至今不敢触碰亲情类的电影,她选择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以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献给在天上的奶奶。
一字一顿,默默抽泣,在徐静蕾的朗读中,仿佛奶奶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讲着奇妙的故事。真挚的朗读让董卿泪流满面。
理查德
·
希尔斯
美国汉学家
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他就是理查德。为了感谢母亲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理查德选择朗读刘禹锡《陋室铭》。
秦玥飞
热爱脚下的泥泞
秦玥飞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意外的选择到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当了一名村官,在他深爱的土地默默地奉献着。秦玥飞用迟子建《泥泞》,为服务的千万村民们朗读,为服务的广袤的农村大地朗读。
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局,金木水火土,酸甜苦辣咸,生命的不同味道,来自不同的选择。
今晚19:30分cctv3,同董卿一起开启“选择”之旅吧!
《朗读者》
CCTV-1周六晚八点档
CCTV-3周日晚七点半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