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rainnews
国内领先的脑科学自媒体,分享脑科学,服务脑科学工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rainnews

Nat Neurosci一作报告:小胶质细胞调节睡眠的新机制

brainnews  · 公众号  ·  · 2024-02-24 00:00

正文

线上论坛主题

Microglia regulate sleep through calcium-dependent modulation of norepinephrine transmission


线上论坛背景

2024年1月18日,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glia regulate sleep through calcium-dependent modulation of norepinephrine transmi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骆清铭院士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Yang Dan院士团队合作,利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和药理学手段,深入探讨了小胶质细胞在睡眠调节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通过Gi偶联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内Ca2+信号传导以及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传递的机制,实现对睡眠过程的调控。

详情请看报道Nat Neurosci:加州大学丹扬院士团队报道小胶质细胞调节睡眠的新机制


众所周知,光片照明显微成像存在着轴向分辨率低、易受背景荧光干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小尺寸、信号较弱的神经元轴突和终扣,准确重建的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骆清铭团队提出了一种弱监督深度学习方法,通过迭代策略减少了对标注图像的需求,并取得了较强的泛化性,降低了对低分辨率、低信噪比图像进行形态学分析的难度。利用这种创新方法,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小鼠脑内14万个终扣的自动识别与定位,验证了小胶质细胞与酪氨酸羟化酶+轴突终扣之间的空间相邻性。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睡眠调节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信息处理技术在神经光学成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睡眠中断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小胶质细胞稳态功能的丧失与睡眠-觉醒中断和疾病进展有关。这项研究表明:睡眠导致的小胶质细胞Ca2+的增加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清除参与神经退行性变的有害胞外蛋白;反之,小胶质细胞也积极促进睡眠以维持大脑稳态。

NRR杂志系列线上论坛全面升级,以近期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主要邀请对象,用全新的理念创造更加精彩的内容,通过面对面线上学术交流,带大家走进“牛人们”的科研世界。2月27日,NRR杂志CNS文章一作面对面,邀请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马晨燕研究员围绕“小胶质细胞通过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调控睡眠”进行详细解读。期待您参与到这场学科前沿盛宴!


线上论坛阵容

论坛主讲人/马晨燕

01

马晨燕博士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3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2023年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任特聘研究员。

致力于解析睡眠调控和睡眠功能,特别是从睡眠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这一角度,来尝试解答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睡眠调控,以及睡眠如何作用于脑健康和神经免疫功能等问题。她的前期工作主要有:系统性筛选验证了新的睡眠调控神经环路,解析了脑内免疫细胞在睡眠调控中的作用,研究了睡眠-清醒状态下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已在Cell, 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 Science, Development, PNA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课题组主要以小鼠为模型,采用脑电/肌电记录、在体双光子成像、在体电生理记录、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学操作、高通量测序、分子遗传操作、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手段开展研究。


论坛主持人/骆海明

02

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2013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2015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后;2015-201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2016-201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助理。在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Theranostic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得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9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多项。


论坛特邀讨论嘉宾(按姓氏字母排序)

03

刘洲/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肠道微生态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学组成员。发表SCI论文40多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厅级课题5项。


鲁玲玲/首都医科大学

神经生物学博士、副教授,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青年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Neuroscience letter及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等杂志论文审稿专家;国际脑研究组织、 美国神经科学会、日本神经科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中国生理学会、北京神经科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 20余篇。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及“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 养三年行动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获北京及华北八省市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优秀论文奖,北京市神经科学会学术年会优秀展板一等奖,日本神经科学会学术年会优秀展板奖等。


任思强/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14-2020年先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罗格斯大学医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过往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eLife、EMBO J、J Biol Chem等杂志。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功能互作机制及生理病理功能。先后获得6项国家和省市级基金项目资助,入选珠江人才青年拔尖人才。


王丹丹/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博士,研究员。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至2021年先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神经科学系、西雅图儿童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整合秀丽线虫、细胞和小鼠等研究模型,运用分子遗传学、 功能基因组学、行为学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手段,解析膜受体及其信号调控网络在疼痛和认 知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开发原创药物靶标,部分成果在美国孵化出新药研发公司。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海外优青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Human Molecular Genetics,Development,Neurology of Aging等学术期刊。


王莹/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GCP机构办主任、杭州市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要完成人参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等多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杰青、省尖兵领雁项目、省部级课题7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二区及以上20篇。担任多个SCI杂志Section Editor或审稿专家。GCP国家级检查员。


线上论坛时间和观看方式

2024/2/27,星期二,20:00-21:30




线上论坛日程


参考文献

  1. Ma C, Li B, Silverman D, Ding X, Li A, Xiao C, Huang G, Worden K, Muroy S, Chen W, Xu Z, Tso CF, Huang Y, Zhang Y, Luo Q, Saijo K, Dan Y. Microglia regulate sleep through calcium-dependent modulation of norepinephrine transmission. Nat Neurosci. 2024 Feb;27(2):249-258. doi: 10.1038/s41593-023-01548-5. Epub 2024 Jan 18. PMID: 38238430; PMCID: PMC1084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