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镜头丨一线监督护春耕 不误农时不负春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2月22日-23日,成都周末去哪儿玩?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地铁直达的6个古风园林!全部免费!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期待!成都两所“树德”学校预计今年招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观念法门》:摄生三愿的本据来源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0-12-18 03:15

正文


主讲|净宗法师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举第十八、十九、二十愿属“摄生增上缘”,意思是由这三愿的增上作用力,能摄一切众生毕竟得生极乐国土,故称“摄生三愿”,即正摄受众生往生的三条愿。


《观念法门》说“ 又言摄生增上缘者 ”,这是一个标题。接下来引用了经文来证明摄生增上缘,一共有八段文,都是讲摄生增上缘。


但是,这里的表达是有不同的,我们来看:


即如《无量寿经》 (卷上意) 四十八愿中说“佛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


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故名摄生增上缘。


这一段引用的是第十八愿愿文来说明摄生增上缘


接下来还有七段,都讲摄生增上缘。


不过,我们看书要注意善导大师的文字表达方法,虽然总共有八段, 其实是以第一段为根本、为主体的


何以知道呢?


第一点 ,从它的位置。


它被放在最开头不是贸然的、没有缘由的,而是显示它是最重要的,由此为本源而引发下面这些,才称为摄生增上缘。


第二点 ,从文字的表达。


第一段“即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用了“ 即如 ”;后面说“又”“又”“又”,这个“ ”就是附属前面这一段的。“即”就是当下、完全相吻合的意思。


把第十八愿引用完了之后,善导大师来解释摄生增上缘,在其他的七段里没有再解释了。大师解释说:“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又讲了一个“ ”。这是来解释它为什么称为摄生增上缘——是因为往生人命欲终时,佛的愿力摄得往生的。


这个“ 愿力摄得往生 ”,和前面第十八愿取意文里的“ 乘我愿力 ”相呼应。


在解释“ 下至十声 ”的时候,善导大师加了四个字——“乘我愿力”,就是要说明, 所谓摄生增上缘就是第十八愿 ,以这第十八愿的愿力来摄受众生,让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这条愿的增上缘,称为“摄 生增上缘 ”。


下面结语说“故名摄生增上缘”,“故名”就代表它是一种定义、解释、总结性质的,是“因为”“所以”的关系。


所以, 是用第十八愿这一条愿作为摄生增上缘的主体 、本体,其他都是从这条愿流露出来的。



我们看第二段:


又,此经 (《大经》意) 上卷云“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即为证也,亦是摄生增上缘。


所谓“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还是在说明前面“ 乘我愿力 ”几个字,是从这里流现出来的。


前面说“故名摄生增上缘”;这里说“亦是摄生增上缘”,用一个“ ”字,不用“故”。这个“亦”字就是说, 它跟前面是一体的,附属于前面第十八愿愿文的解释


又,此《经》 (《大经》意) 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这也是摄生增上缘。


它是从哪里来的?


还是从“ 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来的。前面说“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如何摄?就是“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所以, 它也是附属于第十八愿的愿文 ,作进一步说明。下面各段也都这样。


善导大师没有把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放在一起引用 ,而是在第十八愿后隔了《无量寿经》两段文,《观经》第十一观及九品文,还有《四纸阿弥陀经》的一条文,共有四段文。然后又说了四十八愿。按说应该把这三条愿放在一起;但善导大师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这也有他的内涵、意义。


这四段是辅助第十八愿的 ,把第十八愿作进一步的展开。


比如临终来迎、“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华台授手”、乘佛愿力等等,这是对第十八愿的主体作一个展开; 然后第十九、二十愿仍然是辅助第十八愿的


如果第十九、二十愿直接跟在第十八愿之后,再把四段文放在后面, 那似乎这四段文是来解释前面三条愿的


不是这样。


这四段文都是解释第十八愿文的 。第十九、二十愿和这四段文是同一个级别的,而它们跟第十八愿不是同一个级别,它们是来辅助、解释第十八愿愿文的。


这样的理解才显示出这种次第编排的关系。



后面引用了三条愿:


又如四十八愿中说云 (《大经》卷上意)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现其前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 (《大经》卷上意)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计念我国,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 (《大经》卷上意)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命终之后复为女身者,不取正觉”,义曰: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生,入佛大会,证悟无生。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应知。今或有道俗云“女人不得生净土”者,此是妄说,不可信也。又以此经证,亦是摄生增上缘。


这里举了第十九、二十愿和第三十五愿。


对第三十五愿,善导大师又作了解释。


其实“十方众生”包括女人,“十方众生”,男人、女人都有。之所以特别为女人发一条愿,也是特别悲悯女身烦恼比较重,苦难比较深重,自卑心也比较重,有些殊胜的功德利益往往都被排除在外。为了增长她们的信心,特别发一条女人成佛之愿。


“义曰: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生,入佛大会,证悟无生”, 即转女身得成男子这条愿有好几重意义:


第一 ,“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这是女转为男。


第二 ,“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生”,这是女人往生。


第三 ,“入佛大会,证悟无生”,这是女人成佛。


所以,这条愿对救度女众来讲,就有三重利益: 女转成男,女人往生,女人成佛


“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靠自己修行要转为男身是很难的。当然,这是一些经典里的说法。


“今或有道俗云‘女人不得生净土’者,此是妄说,不可信也”,有人说女人不能生净土,这话毫无道理,是虚妄的。


“又以此经证,亦是摄生增上缘”,这条愿也说摄生增上缘。


不过,因为第三十五愿是特别就女人往生来讲的,它有特别的意涵,摄机的面不如前面第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那么广,所以一般说“ 摄生三愿 ”。


第十八、十九、二十愿称为“ 摄生三愿 ”。


摄生三愿的文句结构很相似;同时,发愿次第也是相连接的。善导大师举这三条愿来证明摄生增上缘,所以它们都属于摄生增上缘,“由这三愿的增上作用力,能摄一切众生毕竟得生极乐国土,故称‘摄生三愿’,即正摄受众生往生的三条愿”。


摄生三愿的本据来源,就是《观念法门》


如果加上第三十五愿,可称为“摄生四愿”。因为第三十五愿的摄机面特别偏重女人,又是特别另发的一条愿,所以一般都说“摄生三愿”。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净土宗概论》讲记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 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