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美国股市一枝独秀这个现象入手,层层剥开,最终发现它背后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因果链条,各种变量交织在一起。其中股价是来自金融市场的。收入、利润是来自企业基本面的。
GDP
、赤字和通胀率是来自宏观经济的。最后汇率又是来自金融市场的。这样一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不是很新奇呢?
其实一点儿也不新奇。在上世纪
80
年代出版的老书《金融炼金术》中,索罗斯就把这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反身性。这种反身性在股票市场上是最常见的。当投资者给予一个公司高估值的时候,这个公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成本就降低了,公司的基本面就有可能就真的要改善了。而当投资者给予一个公司低估值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融资成本就上升了,公司的基本面有可能就真的要恶化了。
有人把这套逻辑再抽象一层,那就叫做“预期自致”现象。一件事情本来不是那样的,因为你坚持认为是那样,于是最终真的变成那样了。比如说,你坚决要把某人当成敌人来对待,那么哪怕本来他并不是你的敌人,最后也有可能真的会变成你的敌人。
不过在《金融炼金术》中,索罗斯的思路还没有这么宽广。他所描述的反身性,主要就局限在股票和外汇市场。在关于外汇市场的章节里,他描述过一种独特的经济金融现象。因为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是里根,所以他将之命名为里根正循环。
里根正循环的逻辑是这么说的。如果一国的汇率上升,则该国的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通胀压力得到缓解。于是该国政府可以开支更高的赤字而不必顾虑通胀。更高的赤字推升
GDP
,
GDP
传导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面,形成利好。在外国投资者看来,该国资产变得更有价值,并涌入其股市。最后,由于外资涌入,该国的汇率进一步上升。于是周而复始,这个逻辑循环将会不断强化,直到自身不能维持的地步,然后崩溃,并且有可能转入逆向循环。
逆向循环这个概念很重要。一般的经济学理论都是静态的。就像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物体总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假设参数不变或者匀速变化。
但是索罗斯的反身性是动态的。在它的逻辑链条里,每一个现象都是前一个现象的结果,同时也是下一个现象的原因。所以只要这个链条里的任何一个环节失效了,那么整个链条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掉。原本运动过头的部分又会调转方向来寻找新的平衡。
在发生转折之前不断地正向加强,在发生转折之后又不断地逆向加强。这样一种动态逻辑的结果就是事物的周期性运动。
牛顿晚年致力于研究第一推动。反身性理论也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正向循环还是逆向循环,它们都需要一个足够强劲的事件作为起点。比如说,当年里根正循环的第一推动就是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以
1968
年美国战败越南为标志,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影响世界格局。作为世界潮流的一个方面,中东连续发生了
5
次战争,引发
2
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索罗斯将上世纪
70
年代末美元贬值,通胀高启的这个阶段称为卡特负循环。其实我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卡特负循环正是里根正循环出现的前提。
总而言之,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东国家拥有了一大笔石油出口收入,但是没有地方可以安放。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情况有点像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碰到的问题,国家经济规模很大,但是资本市场深度不够,也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而且当年苏联根本没有资本市场。那么中东国家只好弃苏投美,把资本安放到美国。所以这笔钱后来才被称为石油美元,而不是石油卢布。石油美元的流入助推了美元汇率的上涨。终于它也就成为了里根大循环的第一推动。
往小处说,彼得林奇,巴菲特,包括索罗斯自己,都是里根正循环带动美股大牛市的受益者。往大处说,整个美苏争霸的最终走向,都跟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复习完上述历史之后,我们就会明白,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股长牛,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它只是新一轮的美国大循环而已。按照索罗斯的描述,卡特负循环和里根正循环的长度都不超过
10
年。而这一轮美股牛市如果从底部算起,那么到
2022
年,它已经走过了
14
个年头。而如果从标普
500
指数
2013
年创新高开始算,那么到
2022
年正好是第
9
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