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众多蜗牛景区运营工程师的一员,和标准化蜗牛工程师不同的是:
我们不是在去景区的路上,而是一直在景区,我们是一群以景区为家的人。
作为景区运营工程师,我们是
景区运营问题的洞察者
,在景区一线捕捉景区运营问题。我们是
景区运营方案的编写者
,同时我们也是
景区运营方案的执行者
,用高效的执行力来落地方案解决问题。
景区运营工作内容非常繁杂,
所涉及的一级专业多达十三个
,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的,因为构建一个优质的旅游景区往往需要多类方案。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还有一批以蜗牛为家的工程师们,为身处景区一线的运营工程师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案。
如景区管理系统、旅游景区产品和营销、交通组织、游客组织、智慧旅游等。
景区运营工程师也承担着景区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包括方案培训、技能培训、服务培训等,目的是帮助落地各类方案。运营工程师的核心工作是执行。我们会在发现问题、分析研判之后,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与景区一起推进方案的落地。并在执行过程中持续优化方案,直至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总之,蜗牛景区运营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以
“方案+执行”
的方式推动景区的运营。
作为一名景区运营工程师在寻找最佳方案的过程中无疑是痛并快乐着的,因为在景区日常运营中充斥着太多的苦恼。比如说景区的交通管理;如何营造良好的游览秩序;如何保障旅游者的安全;如何创新景区的产品并进行销售;如何管理好景区的员工,尤其那些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等等……甚至在睡梦中仍在思考交通流线的设计,如何设置出入口更合理。
这些苦恼其实也带给我们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也让我意识到景区运营所涵盖的领域之多,以及成为一名全能的景区运营工程师之难。所以我们
借助蜗牛系列景区工程师团队来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持,并且持续地推动技术的引入和模式的创新。
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借助景区管理APP来打开运营的新思路。
以牛首山风景区为例,我们通过移动端来辅助景区的日常运营。
比如在节假日高峰期,可以通过点开外部交通管理,来查看那些让工程师寝食难安的交通节点实时状况,也可以通过点击查看停车场,快速了解每个停车区还有多少个剩余车位。而停车时长的分析可以帮助有效判断停车场的周转率,以及实时的停车收入情况;用这个app还可以实时查看景区旅游厕所耗材的使用情况等。
总之APP大大地提高了景区日常运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并根据数据信息优化管理体系,帮助工程师找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作为景区运营工程师,我们尝试创造新模式来推动景区标准化管理的进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旅行成为大多数人的美好生活。
蜗牛根据景区投资、规划、建设、运营所涉及到的不同专业,培养了多类工程师。
大家各有所长,是景区领域的技术专家,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解决景区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我们基于实践不断思考,迭代自己对本专业的认知,探索解决问题的更优方案。
蜗牛工程师团队大多是80、90后,这是一支具有专业度和战斗力的队伍。
我们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系统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为指导,携手景区为游客提供好看、好玩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