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周度回顾:
上证综指报收
3501.99
点,环比下跌
0.2%
;深证成指报收
14412.31
点,环比下跌
0.66%
;交运指数基本与指数同步,环比下跌
0.79%
,相比沪深
300
指数跑赢
0.60pct
。
航运港口:
集运
SCFI
报
2722
点,环比下降
1.9%
,主要航线中地中海航线环比跌
1.7%
,报
4078
美元
/TEU
,欧线环比跌
2.0%
,报
3966
美元
/TEU
。全球疫苗接种有望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继而导致集运需求高位运行,预计中远海控一季报维持亮眼表现。
航空机场:
伴随疫苗接种,国内外疫情有望持续改善,民航需求将持续复苏。
2020
年民航飞机引进增速仅为
1%
左右,
2021
年飞机计划引进增速或不足
5%
,连续两年的低供给增速为行业重回高景气创造条件,一旦国门逐步开放消化积压的运力,民航有望迎来周期反转,推荐国航、春秋,关注南航、东航、吉祥、华夏。若国际客流恢复乃至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在居民消费升级及国家大力发展免税吸引消费回流的大背景下,机场的议价能力回归预期将导致板块估值修复,推荐上海机场,关注北京首都机场股份、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美兰空港。
快递:
由于去年疫情以及春节错期影响,今年
1
月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表现略超预期。考虑到电商继续向低线城市和农村渗透、线上销售模式不断创新、疫情加强了大众线上消费习惯,我们预计
2021
年业务量增速有望超过
20%
;短期伴随春节假期结束、一线员工逐步复工,近期价格战有所激化,中期来看,竞争格局有望在未来
1
年发生重大变革。而对于中高端快递市场,
2021
年顺丰通过持续投入产能、推进兼并收购等会继续强化竞争壁垒,寡头地位仍然稳固。考虑到一季度快递企业业绩增长有望表现较优且龙头公司业绩稳定性更强,维持顺丰控股的买入评级,关注中通快递、韵达股份的投资机会以及京东物流的上市进度。
物流:
季报季即将来临,重点推荐一季度有望体现突出成长的物流个股,推荐密尔克卫、嘉诚国际,关注华贸物流。
投资建议:
伴随前期抱团股的回落,市场更为看好中小盘股中的低估值、高增速品种,全年疫情环节及经济复苏是主旋律,短期则要关注一季报确定性增长及前期超跌品种,推荐:密尔克卫、先惠技术(中小盘)、嘉诚国际、顺丰控股、中国国航、春秋航空、上海机场、华贸物流,关注中远海控、中通韵达。
本周
A
股加剧震荡,小幅收跌,上证综指报收
3501.99
点,环比下跌
0.2%
;深证成指报收
14412.31
点,环比下跌
0.66%
;创业板指报收
2871.97
点,环比下跌
1.45%
;沪深
300
指数报收
5262.80
点,环比下跌
1.39%
。本周交运指数基本与指数同步,环比下跌
0.79%
,相比沪深
300
指数跑赢
0.60pct
,情绪上伴随前期抱团股的回落,市场更为关注小盘股中的低估值、高增速品种。
本周交运子板块最为强势的为港口板块,周涨幅
5.3%
,其次是铁路、高速板块,涨幅分别为
1.7%
、
1.4%
;个股方面,涨幅前五名为宁波海运(
+11.6%
)、海峡股份(
+9.6%
)、中谷物流(
+8.6%
)、北部湾港(
+7.7%
)、山西路桥(
+7.4%
);跌幅榜前五名为中远海控(
-15.7%
)、申通地铁(
-15.1%
)、海晨股份(
-10.6%
)、西部创业(
-7.9%
)、顺丰控股(
-7.5%
)。
2.1
交运板块
航运:
本周集运
SCFI
报
2722
点,环比下降
1.9%
,地中海航线环比跌
1.7%
,报
4078
美元
/TEU
,欧线环比跌
2.0%
,报
3966
美元
/TEU
。全球疫苗接种有望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继而导致集运需求高位运行,预计中远海控一季报维持亮眼表现。
航空板块:
两会召开,民航旅客量相比
2019
年同期降幅逐步收窄。随着敏感人群大面积完成疫苗接种,国内疫情再度反复的概率大幅降低。春运接近尾声,鉴于我国已经连续多日无本土确诊病例,出行的隐性限制有望逐步解除,民航需求将持续复苏,并有望在清明、五一、暑运连续迎来客流高峰。
2020
年民航飞机引进增速仅为
1%
左右,
2021
年飞机计划引进增速或不足
5%
,连续两年的低供给增速为行业重回高景气创造条件,一旦国门逐步开放消化积压的运力,民航有望迎来周期反转,重回景气区间。推荐国航、春秋,关注南航、东航、吉祥、华夏。
机场板块:
白云机场披露
2
月运营数据,当月起降架次
2.37
万,同比增长
81.8%
,当月旅客吞吐量
231.5
万,同比增长
139.5%
,后续客流有望进一步回升。免税层面,我们认为上海机场免税租金合约的修正是在疫情肆虐,机场国际客流几乎归零,后续国门全面打开的时点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机场方议价能力阶段性显著下降造成的权益之举。我们认为疫情终将消退,如国际客流恢复乃至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在居民消费升级及国家大力发展免税吸引消费回流的大背景下,机场的议价能力有望全面回归,获取其应得的利益。推荐上海机场,关注北京首都机场股份、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美兰空港。
快递板块:
从行业增长角度来看,由于去年疫情以及春节错期影响,今年
1
月快递行业业务量实现了
125%
的高速增长,达到
85
亿件,需求表现略超预期。其中,韵达、圆通和申通的
1
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均超过
110%
,略超预期;我们估算顺丰控股
1
月时效快递件量增速接近
20%
,考虑到
1
月商务快递需求受到疫情反复影响,顺丰时效快递增长趋势仍然良好。考虑到(
1
)电商继续向低线城市和农村渗透,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三四五线城市的快递业务量增速明显高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2
)自
2014
年微商和跨境进口电商兴起到
2018
年拼多多兴起再到
2020
年直播带货兴起,线上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拓宽消费人群以及消费品类;(
3
)疫情其实进一步加强了大众线上消费习惯,我们认为中期内我国快递需求仍然将维持较景气的增长态势,我们预计
2021
年行业业务量规模有望超过
1000
亿件,增速有望超过
20%
。
一季度是传统淡季、且受春节影响,行业价格战环比有所缓和;
2
月天天快递公告将转型聚焦最后一公里,打造仓配一体、店配一体、送装一体、共享一体等创新服务为主体的服务网络。天天快递这次转型意味着二线快递已经基本全部从传统快递红海竞争中退出。
3
月
1
日申通快递也举办了投资者交流会,明确指出
2021
年将坚持科技为本、运营降本、品质稳定以及业务创新,可以看出一线快递企业均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尽力不掉队。根据最近调研情况,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一线员工逐步复工,近期价格战有所激化,中短期来看,中低端市场一线快递龙头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尚未结束,但是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望在未来
1
年发生重大变革,届时将看到价格战结束的拐点。而对于中高端快递市场,
2021
年顺丰通过持续投入产能、推进兼并收购等会继续强化竞争壁垒,寡头地位仍然稳固,同时也会面临低端市场的价格挑战,维持顺丰控股的买入评级,关注中通快递、韵达股份的投资机会以及京东物流的上市进度。
物流板块:
季报季即将来临,重点推荐一季度有望体现突出成长的物流个股,推荐密尔克卫、嘉诚国际,关注嘉诚国际。
嘉诚国际拟正在海南建设多功能数智物流中心,预计该物流中心总投资额约
6
个亿,建成后面积不小于
10.1
万平。项目将定位服务于离岛免税、本岛免税、跨境电商综合供应链服务客户将覆盖中免、深免、海发控、海垦等海南离岛与本岛免税主体,阿里旗下天猫、菜鸟电商物流平台。本次项目的落地意味着公司的消费物流业务将从原先的广州进一步拓展至海南区域,同时业务类型也在跨境电商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岛、离岛免税物流,且覆盖当前海南
5
家离岛免税运营主体的
3
家;公司已拥有广州南沙保税区内
1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自有仓库,预计在
2023
年总计仓储产能约为
120
万平,伴随产能释放和国人海外消费不断被引导回流,嘉诚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显著高于板块其它标的;
密尔克卫近期随市场有所调整,但公司基本面优质,我们持续看好长期前景。公司披露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现金收购上海港口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100%
股权,交易价格不低于
8388
万人民币。监管从严,我们预计公司中期业务开发和外延收购提速,未来三年有望延续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华贸物流方面,公司将受益于跨境电商邮政小包的放量以及国际航空货运价格的高企,预计季报成长较快,远期逻辑上,疫情有望带来货代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强者恒强,建议关注。。
2.2
中小盘
重点推荐先惠技术:
长期成长赛道,尽享行业红利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处于快速成长黄金期:预计
2020-2025
年间全球销量复合增速达到
35.1%
,从而带动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旺盛,预计
2020-2025
需求复合增速接近
45%
。整车厂与电池厂均存在极强的设备产线采购需求。
好赛道中的好公司,自动化水平高于同行
公司快速切入新能源车智能生产设备赛道,新能源车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0
年已接近
75%
,,
19-20
年新能源车相关收入增速分别为
80%
、
32%
。公司拳头产品为高自动化水平的动力电池模组与
PACK
产线,模组与
PACK
产线是当前锂电池生产中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环节,但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的提升,下游车企快速释放产量,高自动化水平产线在规模效应、良率等方面领先传统产线,且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土地与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
获得头部整车厂与电池厂双向认可,订单不断验证公司实力
公司主要客户涵盖戴姆勒、大众、宁德时代、孚能等头部整车厂与电池厂,2021年1月,公司已披露宁德时代2.01亿、孚能科技3.43亿元订单,均在2021年体现,以上金额已超过2020年总收入。公司过去增长瓶颈在于产能,当前生产场地2.2万平,上市后,公司将分别在2021武汉、2022长沙、2022上海继续各投入4万平方米生产面积,完工后产能面积远胜当前,在下游需求旺盛的当下,我们认为公司扩产后的订单无虞,且周转有望加速。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采用相对估值法,公司合理价格
106-122
元,相对目前股价
30%
空间。行业景气度与公司扩产周期双击,公司将进入的快速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
21-23
年每股收益
2.66/4.07/5.79
元,利润增速分别为
231.9%/52.7%/42.3%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1
先惠技术:拐点来临,被低估的锂电后段设备龙头
长期成长赛道,尽享行业红利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处于快速成长黄金期:预计
2020-2025
年间全球销量复合增速达到
35.1%
,从而带动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旺盛,预计
2020-2025
需求复合增速接近
45%
。整车厂与电池厂均存在极强的设备产线采购需求。
好赛道中的好公司,自动化水平高于同行
公司快速切入新能源车智能生产设备赛道,新能源车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0
年已接近
75%
,,
19-20
年新能源车相关收入增速分别为
80%
、
32%
。公司拳头产品为高自动化水平的动力电池模组与
PACK
产线,模组与
PACK
产线是当前锂电池生产中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环节,但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的提升,下游车企快速释放产量,高自动化水平产线在规模效应、良率等方面领先传统产线,且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土地与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
获得头部整车厂与电池厂双向认可,订单不断验证公司实力
公司主要客户涵盖戴姆勒、大众、宁德时代、孚能等头部整车厂与电池厂,
2021
年
1
月,公司已披露宁德时代
2.01
亿、孚能科技
3.43
亿元订单,均在
2021
年体现,以上金额已超过
2020
年总收入。公司过去增长瓶颈在于产能,当前生产场地
2.2
万平,上市后,公司将分别在
2021
武汉、
2022
长沙、
2022
上海继续各投入
4
万平方米生产面积,完工后产能面积远胜当前,在下游需求旺盛的当下,我们认为公司扩产后的订单无虞,且周转有望加速。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采用相对估值法,公司合理价格
106-122
元,相对目前股价
30%
空间。行业景气度与公司扩产周期双击,公司将进入的快速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
21-23
年每股收益
2.66/4.07/5.79
元,利润增速分别为
231.9%/52.7%/42.3%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2
嘉诚国际:
10
万仓容
7
大业务,全面切入海南免税物流市场
事件:公司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嘉诚国际科技供应链(海南)”和海南综保区管委会旗下全资平台“海口保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同,主要内容如下:
海口保税建设以
3195.6
万人民币转让
80
亩土地给嘉诚用于建设多功能数智物流中心,预计该物流中心总投资额约
6
个亿,建成后面积不小于
10.1
万平。
项目将定位服务于离岛免税、本岛免税、跨境电商综合供应链服务和全球采购、制造业综合物流,客户将覆盖中免、深免、海发控、海垦等海南离岛与本岛免税主体,阿里旗下天猫、菜鸟电商物流平台以及相关领域的供应商。
国信交运观点:本次项目的落地意味着公司的消费物流业务将从原先的广州进一步拓展至海南区域,同时业务类型也在跨境电商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岛、离岛免税物流,且覆盖当前海南
5
家离岛免税运营主体的
3
家;公司已拥有广州南沙保税区内
1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自有仓库,预计在
2023
年总计仓储产能约为
120
万平,伴随产能释放和国人海外消费不断被引导回流,嘉诚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显著高于板块其它标的;盈利预测方面,考虑公司当前产能扩张迅速,资本开支较大可能带来财务费用增长,我们将
2020-2021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
1.9
、
3.8
亿调低至
1.7
、
3.5
亿,并维持
2022
年
5.5
亿净利润预测(本次海南物流中心暂不计入),最新预测对应
EPS
为
1.15/2.34/3.69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37/18/11X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成长天花板尚远,且中期业绩的成长性与确定性双高,维持“买入”评级。
5.3
中国国航:周期探底,凤凰启航
民航市场有望迎来中期景气
疫苗的接种终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控制疫情,沉寂了一年的民航有望迎来全球范围的复苏。
2020
年我国民航遭受重创,经营压力下各航司供给投放相当谨慎,且
2021
年也无力快速扩张机队规模,供给有望阶段性紧张。民航需求的增长更主要的依赖于宏观经济增长及居民收入提升,历史上看每次外部冲击后我国民航需求均会快速回归至自然增长曲线,一旦国门全面开放,民航中期景气可期。
高品质航线促成国航较高的利润水平
国航是我国的载旗航空公司,国内航线以北京、深圳、成都、上海为核心构造四角菱形航线网络,业务集中于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公商务旅客占比高,收益品质领先;国际线中,亚洲航线运力集中于日韩等市场,洲际航线上,欧美发达国家地区航线投放力度较大。公司领先的收益品质促成了较高的盈利能力,净利润率及扣汇利润总额水平领跑三大航。
围绕首都打造堡垒枢纽,运价市场化放大景气周期业绩弹性
未来公司将依托首都机场打造堡垒枢纽,进一步提升在北京市场的话语权,而运价改革的逐步突破有望在后续的景气周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运价弹性。当前公司
PB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而回顾从
2016
年后三大航两轮显著的涨跌周期,每当存在强烈的景气预期时,航空股表现往往相对强势。
2021
年全球民航需求复苏是大势所趋,预计春运结束后限制居民流动的隐形障碍大概率逐步解除,国内市场将逐步复苏,公司股价很可能持续活跃。
投资建议
2021
年
1
月底公司公布
2020
年业绩快报,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135-155
亿元,但我们认为疫情冲击终将消退,民航运行终将回归正轨。假设
2021
年下半年起国际航线逐步恢复,
2022
年起国内运价明显回升,基于油价
55-60
美金
/
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枢
6.4
的假设基础,预计公司
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6.2
亿、
2.7
亿、
116.0
亿,
EPS
分别
-0.94
元、
0.02
元、
0.80
元。考虑到公司历史盈利正常之时的
PE
估值中枢为
15X
左右,给予“买入”评级及目标价
12
元,目标价对应
2022
年
EPS
的
PE
估值为
15X
。
5.4
春秋航空:挖掘航空市场中的确定性,坚定推荐低成本航空龙头
疫情之下春秋凸显阿尔法属性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再度让市场认识到航空公司的高度波动性,而在高度不确定的航空市场中,市场追求的是底部反转过程中的贝塔,但与此同时,市场的复苏过程中市场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低成本航空龙头的高度确定性,凸显了航空公司中难得的阿尔法。
供给紧张需求复苏,民航将迎来中期景气
2020
年我国民航遭受重创,整体亏损,航空公司经营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供给投放相当谨慎,客机数量增速几乎为零,且
2021
年也无力快速扩张机队规模,即便年内
B737MAX
复飞,带来的冲击也相对有限。反观需求,民航需求的增长更主要的依赖于宏观经济增长及居民收入提升,历史上看每次外部冲击后我国民航需求均会快速回归至自然增长曲线,一旦国门全面开放,宽体机运力全面被消化,民航中期景气可期。。
疫情冲击并未全面重塑市场格局,唯有机制的成本管控方可突出重围
长周期看,本轮疫情暂未促进市场集中度全面提升,这也意味着竞争强化、市场下沉仍将是民航的发展趋势。当竞争依旧激烈之时,唯有成本管控卓越,盈利优势突出的航空公司方可突出重围,实现长远发展。
直面竞争,独到的经营模式实现穿越周期
春秋航空是我国民营干线航司翘楚,与大航差异化竞争,以“两单”、“两高”、“两低”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单价劣势到单位利润优势的跨越,盈利能力是我国干线航司中独一档的存在,按照扣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的指标衡量,
2019
年的利润率水平相比三大航高
11.3%
。
2020
年疫情冲击下虽未能独善其身,但在疫情逐步消退之时率先复苏,仍然实现经营盈利,长期看有望穿越周期,实现持续成长,逐步缩小与大航间的规模差距。
投资建议
春秋航空已披露
2020
年业绩快报,全年归母净利润
-5.38
至
-6.29
亿元,扣除投资损失后归母盈利
1.02-1.62
亿。我们认为民航有望在中期迎来景气区间,公司运价及客座率有望持续恢复,因此基于
2021-2022
年国际油价
55-60
美金
/
桶区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值
6.4
左右的假设,预计
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1
亿、
17.81
亿、
30.86
亿,
EPS
分别为
-0.63
元、
1.94
元、
3.37
元。考虑到公司具备穿越周期的稳健盈利能力及较快的规模成长速度,给予目标价
67.4
元,目标价对应公司
2022
年
EPS
的
PE
估值为
20
倍。
5.5
大国崛起,顺势而为,顺丰加速布局国际业务
重点事项:
1)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
Flourish Harmony
,向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的合格股东及购股权持有人发出部分要约和购股权要约,以现金方式收购目标公司
931,209,117
股股份(约占标的公司已发行股本的
51.8%
),每股要约价格为港币
18.8
元(对价
175
亿港币)。标的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将出售持有的香港仓库公司,出售对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