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观点不值钱,值钱的是怎么得出观点的过程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14 22:04

正文

中学写作文的时候,写的最多的应该是议论文了。那时最怕的不是没有观点,而是只有观点,而没有论据。于是一句名人名言会被用在各种场合下。等到长大了,我们才知道名言都是有上下文的,而且那些上下文都挺毁三观的。


等到长大了,朋友圈变成了我们展示观点的地方,不过这里不要求我们写满800字了,那就更省事了,直抒胸臆的一句话,直接了当的展示我们的观点就好。就算自己没有观点,也可以去转那些大牛的观点吗,若是这观点是我们花钱买来的特权,那这种展示和展示LV的包包一样,更成为了一种炫耀性的消费了。


小杨过在桃花岛的时候,就被填鸭式的塞进去了一堆忠君爱国的观点,教他的老师也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聪明人了,可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等到了襄阳城下,亲自感受了郭靖的所作所为,不需要去看郭靖黄蓉的朋友圈,自己什么都明白了。


太极剑的诀窍,张三丰教给无忌时,问他忘了多少,等到无忌全忘完了,才算学会了。他俩的对话,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见,但老张的话不是说给你听的,你即使听到了老张的观点,你也听得云里雾里的。


当下资讯发达,新奇的事每天都会有,你要是想发表观点,那实在是太容易了。情绪加上知识,就会成为观点。北电的叫兽欺负学生还删贴,你表示愤怒,于是你就有了自己的观点;驻马店的姑娘被两车压死,你感受到悲哀,你又可以写段话转发一下表示自己的观点了;北京的房价又涨了,你忍不住恐慌起来,然后你又可以去朋友圈刷阶级固化的观点了。我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难免需要将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了。


铁哥在他的朋友圈写道“一个人在自身能力积累不足的时候,尽可能的单纯,减少欲望,远离一股脑栽到想入非非的复杂里,来到比较有效率,无欲则刚。”这是观点,观点下照例有许多人点赞。然而缺少了这个观点是说给谁听的这个信息,这话就少了不少信息量,再加上没有上下文,于是那些为了生存而变得不那么单纯的人就会被那些自以为单纯的人看低。《麦田的守望者》中说到,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了理想去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了理想苟活着。一个人是否单纯,是否有太多复杂的欲望,这本就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你的观点是写给自己的来要求自我的,就要说清楚,听众的错位会造成误解。没有搞清楚一个观点的听众是谁,就开始批判这种观点,未免会造成无效的沟通。


而大部分观点,都不会是“忽然就想到了”,一定是因为什么样的故事而产生的。可惜我们中学的作文训练,太忽视记叙文的写作。我们都不会去讲故事,讲出自己为什么产生这个观点背后的生活经历。正是这样的故事,而不是观点本身,才具有打动人心的价值。你看那些TED演讲,哪一个不讲讲自己做了什么,讲讲自己童年的,私人的生活,而我们记住的,多是这些经历中的细节。


能够产生观点的化学方程式不止是突发式事实加情绪,还有选择性的挑选的事实加上目的。这种观点比起因为恐惧或者贪婪而生出的观点,实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情绪而生的观点顶多算是因为自己懒惰没有多想的搭上了你的心智便车,而有目的的产生的观点,则是心智成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林外传中的秀才,就用这种武器,说死了姬无命的。


如果有目的的观点都只是通过掩盖事实来达到,那也还好了。如果选择的不是事实,而是呈现事实的方式,那这杀伤力就更大了。将免费的信息变的充满各种各样没有论据的观点,再通过付费的方式选择性将符合你自己三观的观点打包成装逼的快捷方式。将某些词语设置为敏感词,然后使得所有要用到这些词的中文讨论都变得不可行,从而使得只有少部分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人能够讨论human right了。不管是付费还是限制,都在试图解决咨询传播接近零成本后带来的观点爆炸的问题,然而其方式都是去堵而不是去疏。


该怎么办?呼吁大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都加上论据,都加上自己的故事,说清楚这个观点是讲给谁的,对那些人适用对那些人不适用,这样做只会使的那些不守规矩又有很多观点的人获得更多的听众,这背后的“公地悲剧”的逻辑,不需要重复的。那该怎么办了?


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这话王小波引用过,在他的《沉默的大多数》的序言中。然而如果人人都有权论是非了,就像我们如今每个人都在自媒体上是个主编时,那么就真的没人有话语权了。其实科学的方法论早已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子,每个人都可以提出理论,但一定要是可证伪的,理论需要对未来给出明确的预测,预言没有落实,理论就永远是假说,即使暂时理论有了事实的加持,只要有一项和你预言想悖的新鲜事,你的理论就需要修正。


说到底,好的观点不仅是有头有尾的,还应该是遥遥晃晃的,不那么确定的。比如我这篇小文中的观点,就是看了六神磊磊的没有知识,学一堆道理有毛用后想到的,我觉得将观点和知识对立起来看,会造成人们忽略观点本身的价值。观点无用,不是观点本身的错,而是接受观点的人忽略了观点不是无源之水,任何一种观点,都需要事实去支持,如果观点的提供者没有提供论据,你就会用你已知的熟悉的记忆去脑补出论据,而这样的脑补本身不会带来认知升级。再加上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记忆这玩意本身就是会随着你的提取而发生重构的,从而你脑补论据的过程也会改变你的记忆,而只会提升你对那些用这些事实所支持的观点本身的确信程度,这是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


那我上述的观点有哪些可以验证的预测了?你可以问你自己,你最近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因为自己接受了某一个观点,还是因为身边的人所做所为。比如你开始健身,是因为有人劝你去锻炼,还是因为看到了别人健身后的六块腹肌,看到了身边的同龄人因为慢性病住院?我想大多数人是后者。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扩展阅读

如果用刷朋友圈的时间读一本书,能读多少本?

我应该删掉多少好友,屏蔽多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