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爱默生:表达欲犹如性欲 ·  3 天前  
冯唐  ·  书法是万人的美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为什么你找不到改变自己的动力?你也许陷入了“假和谐”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6-08 20:34

正文


我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二十岁时曾经是学校的校花,代表她所在的城市,去参加了全国性的大型活动,好多去活动现场的观众争相与她合影留念。


她青春年少的时候,看起来灿烂得像一株向日葵,她是那种有点像苔丝的女孩,从来感觉不到自己的美丽,不过这种”不做作“的姿态反而让她显得更加可爱。


后来她的故事从二十多岁走进三十多岁。


她谈了几次不大顺利的恋爱,然后结婚生子。和老公的感情逐渐变坏,老公和她成为了住在一个屋檐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再后来,老公选择去外地发展,一晃五年。


有时,她也会和别的男人短暂交往,但都是不欢而散。一个婚姻中的女人,能得到别的男人怎样的待遇?


开始不对,结果自然不对。


好朋友问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考虑离婚再重新开始?


开始几年,她的答案是这样的:我得考虑孩子,再说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折腾,我们家族没人离婚;后来几年,她说——其实,最关键的,我觉得需要婚姻这个标签。

 

读完这个故事,你会不会有一种浑身乏力的感觉?好像一拳头打出去击中了一块海绵,想要出力却被束缚?


我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故事?或者你自己,生命中有没有这样的时期?


似乎一切都不对,但是你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好像自己已经被什么抽空,好像自己总是无法使出全力。活在别人眼中,努力讨好他人。

 

不为自己而活的人,往往没有力量。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和很多人一样。她的答案里,有很多的别人,别人如何看,如何想,如何期待?父母不喜欢折腾,孩子不能单亲,婚姻是个社会身份的重要标签,这里面却唯独没有她自己,没有她自己的心。


而最大的力量,永远都是来源于自身。没有什么动机,比自己内心深处的动机更为强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里面就有这样一句: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动机。


你做每一件事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活着活着把自己给弄丢了,那么她做一切事情的动机都是来源于别人。


人生是你自己的,但你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别人,你还有多大力量能把自己活好呢?


01

“尊重自我”意味着不再讨好他人


”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创造,需要巨大的力量,你才能不被生活的狂流卷走,才能书写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把”活着“变成别人的意志在你身上的投射。

 

”活着“的最高级别就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高级的需求。马斯洛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家们都相信,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能。


它离我们没那么遥不可及,它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它永远都在你内心某个地方,寻找着破土而出的时机——如果你做好了准备。

 

还记得《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那个小女孩娜塔莉·波特曼吗?她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现在的她已经长大,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在2015年她被邀请回到校园为2015届哈佛毕业生们做演讲。


这位非凡的女孩,她对那些精英们说:


“如果你知道自己做事的目的,取得成功就很棒;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成功的果实,就会变成可怕的陷阱。”

 

我们现在知道,她取得了人生巨大的成功,但是二十年前,当《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时,商业惨败,她被美国的很多媒体嘲笑,纽约时报说”波特曼小姐的造型摆得比她的戏好得多“。

 

这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否很可怕?


是的,如果她活在别人的眼里,以别人的期待和需求来定义自己的好坏或者成功的话。这一件事足以毁了她。


现在的波特曼,在哈佛校园中告诉她的师弟师妹们,“成功带来的果实并不那么值得信任。除非,你知道做事的目的。失败带来的果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知道做事的目的。”


如果你是为了自己去努力,那么即使这种尝试是失败的,但你仍然可以享受这种你能够自由支配自己,能够去尝试并承担尝试的结果的整个过程。


这种可以选择的自由度,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不是吗?


 02

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坚持自我的态度


开头那个故事,或许和很多人的故事类似吧。


我们总是在困难前止步,然后说“如果我父母不是这样,”“如果我单位不是这样”“如果我伴侣不是这样”“如果我孩子不是这样”……“那么我就不至于”“那么我就可以”“那么我早就”……


不,这个推理是错的。

 

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态度,不是他人能够给你怎样的配合,而是,你决定为这件事付出多少努力。

 

世界永远不会为你准备好你要的一切,除非你准备好你自己。当你准备好你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会发现一切都准备好了。

 

这看起来像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哲学问题,但实际就是,如果你一直以来只是在等待世界、他人给予你你要的配合,那么就是恶性循环,你会越来越被动,现实会将你越来越逼到墙角。


如果你能做出一个关乎自己的决定,并足够坚定,并为此付出你的努力,那么你会看到世界和他人对你开始配合——这将是一个好的循环。

 

如果一直努力为别人活着,一辈子就好像度过了一个假人生。


改变自己的人生,似乎很困难。但是做出一个关乎自己的决定,自己内心的决定,并付出努力,从第一个开始,然后第二个,第三个,这样慢慢去改变。你会慢慢重新找回自己。

 

所有说“这太难了”的人,强调自己做不到,因为现实如何如何艰难灰暗的人,都是那种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无数次地用别人的目的掩盖了自己的想法的人。他们的自我在这种无数次的被掩盖的过程中,已经放弃了挣扎,甘居幕后。

 

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态度。不是外界的条件,而是你努力的态度。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没错。“志”是你要自我实现的目标,“成”就的是你自己。只要坚定你的方向是实现你自己,你做什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就是成功。因为你是为自己而做。

03

“假和谐”只会让你越来越灰暗

 

自我也有出来透气的时候,就是当你被痛苦、愤怒、低落的情绪笼罩的时候。因为你压抑了自己,选择了实现他人的想法,你的自我和你的行为以及现状产生了冲突,心理冲突会造就很多情绪问题。


你可能会很容易被激怒,可能会变得对亲近的人满含愤怒却不知愤怒从何而来,你可能会攻击他人或者自我攻击,严重的话,你会陷入抑郁、亚健康心理状态,或者产生某些身体疾病。

 

很多人以为,让别人满意可以让我们活得轻松一些,让我们外部的世界和谐一些,毕竟,和外界抗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的人觉得让父母有一些不满,这真的很可怕,或者就像故事中的女主角,她觉得如果别人都知道她“竟然”也离婚了,走出去见人这种感觉太可怕了,“我会不会让别人看笑话?被人指点?”

 

但是,如果你只是选择回避和压抑自我,来实现暂时和外部世界和谐相处,痛苦和挣扎不会远离。它们会一直纠缠你,直到你有一天爆发、崩溃或者改变。


因为你的自我就是你的生命力所在,无论你意识的理性选择是什么,你的自我都会在你无意识的深处发出呐喊。


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外部世界看起来和谐,而忽视自己内部的和谐,你还是无法真正地平静和和谐。


“假和谐”除了让你越来越失去力量和信念,对你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实际上,对你爱的人也是。

 

04

建立自己价值的真正核心


从《这个杀手不太冷》,到近二十年后令人惊叹的《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经历了她的成长和蜕变。但是我们一直能从这个女孩的身上看到她强烈的自我和生命力。


哈佛毕业后继续演戏的她,“我开始只挑那些让我产生热情的工作来做,参与那些我知道能从中获得意义的经历。这把我的经纪人、制片人、观众都弄糊涂了。”


“我建立起了自己价值的真正核心,我需要它保持一定的独立,不受他人回应的影响。”

 

找到自我意味着不再讨好他人。讨好他人会让你永远无法建立自我。

 

无论是受到批评的13岁的波特曼,还是走出哈佛校门被大家期待的天才女孩波特曼,还是后来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的幸运女神波特曼,在任何一个选择面前,她都会把“自己的价值核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让它保持一定的独立。

 

无论是平凡的你,还是成功的她,或者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在关系中,我们的身边都有他人,他人、舆论、环境、社会都会试图有意无意地影响我们。


但是我们有义务保持自己的独立,以这种独立来保护自己的自我,如果我们放弃这种努力,我们很快就会被生活的大浪卷走。

 

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没有挫折的,当然也没有人一直生活在认可和谐和赞誉中,所不同的,只是你怎么看待这些,你作何选择。


在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之后,她执导了她的第一部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这不是一部超高票房的影片,但是却是她第一次尝试做导演,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深刻也最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如果你是为自己而做,经历远胜结果。经历本身就是意义。


渐渐的你不会再那么看重结果。因为结果只是证明。只是标签。它终将会过去。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如果你总是在做你自己,那么这种证明、这种标签对你而言就会越来越不重要。


你会明白,当你为自己而活的时刻,那就是你的成功。巨大的成功。

 

05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本能


如果你是为别人、社会和眼光而结婚或和某人交往,那么婚姻和亲密关系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很难为你带来快乐。

 

如果你是为了父母、孩子、他人的看法,而不去改变自己糟糕的生活状态,任由它持续,那么这种状态不只会吞噬你的生命力,也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软弱或者逃避的人。

 

如果你纠结于你的职业,纠结于你能不能放下目前的乏味的工作,换个地方,来次冒险,重新开始,这种纠结除了浪费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斗志,不会有什么意义,无论是你三十岁还是四十岁,什么理由都不能让你画地为牢,宣判自己余生都是刑期。

 

不要担心失败。世界上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你自己内心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本能。

 

你无须怀疑以上两点。


你要问自己的问题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改变的动力?为什么我完全没有自我实现的想法?答案是:


我害怕他人的失望

我害怕父母难过

我害怕社会的眼光

我害怕被评判

我害怕显得和别人不一样

我觉得为自己而活有愧疚感和负罪感

……


找到答案,开始思考。以娜塔莉·波特曼演讲的最后一句结束本文:

 

“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亚伯拉罕·约书亚·赫施尔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并不是问题;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如何生存,如何毁灭。”


···


作者 | 周小宽,壹心理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心灵陪伴者。微信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本文转载自心理公开课(id:yixinligongkaike)一个专业非鸡汤、机智又逗比的心理学个人成长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