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了,目前,多个国际组织、学术机构等分别对指南进行了定义,但影响力较大、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定义主要是由美国医学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定义。
我们就主要看一下美国医学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
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指南的定义:
199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首次提出了CPG的定义: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订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作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影响,2011年,IOM在其出版的著作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e Can Trust中对CPG的定义进行了更新:CPG是针对患者的特定临床问题,基于系统评价形成的证据,并对各种备选干预方式进行全面的利弊平衡分析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
该定义强调了指南作为连接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的桥梁作用,突出了其可将复杂的科研证据转化为清晰、全面的推荐意见,有效缩小了最佳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同时明确指出制订指南应遵循6项原则:
①基于当前可得证据的系统评价;
②由多学科专家及主要利益相关人群代表参与(公众和患者的参与有利于指南的推广实施);
③考虑患者的主要亚群以及患者的意愿和偏好;
④制订过程透明清晰,最大程度地控制可能存在的偏倚,避免利益冲突;
⑤明确患者临床问题的结局指标和备选干预方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明确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
⑥新的证据出现时,应及时更新指南。通过解读上述2011年指南的定义可发现,指南所提供的不应是通用的诊疗模式,应该是科学证据、专家经验以及患者偏好的有机结合。
世界卫生组织对指南的定义: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其出版的WHO handbookfor guideline development一书中,对指南定义为:任何包括了有关卫生干预推荐意见的文件,这些干预涉及临床、公共卫生、卫生政策,推荐意见告诉指南使用者“应该做什么”,指导人们在影响卫生保健和资源利用的不同干预之间做选择。2014年,WHO指南定义更新为:由WHO制订的任何包括了针对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以及卫生保健政策,这些推荐意见告诉指南的使用者如何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单独或协同做出最佳临床决策,指南提供了不同的干预和措施,它们可以帮助改善患者健康以及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WHO指南需要遵循两大原则,即推荐意见需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的流程要清晰明确。
检索国内外文献,多个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如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学会、美国胸科学会等,将指南分为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两种类型。一般认为,区分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两种类型的关键之处在于是否有充足的研究证据基础。
临床实践指南:
目前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指南即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严格评价的证据,同时考虑患者的意愿和偏好及资源消耗等各方面要素,通过规范科学的方法制订的指南,是当前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各类国际组织临床实践指南的主流。临床实践指南的优势在于:第一,指南制订小组的人员组成多样,由各学科领域人员共同组成,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色;第二,指南的推荐意见基于严格评价的证据,代表了当前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动态;第三,有明确的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及推荐意见的强度,科学性、重复性较高;第四,指南推荐意见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意愿和偏好及资源消耗,有利于患者参与决策,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不足为指南的制订方法学较为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在当前指南研发中仍然占了较大比重。其过程大致是:首先成立制订小组,小组成员由指南关注疾病的行业内专家组成,专家的选择兼顾地域性。然后召开由全体专家参与的讨论会,由与会专家对于所关注疾病的各方面临床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一定程度考虑当前的临床研究和现有证据。再通过规范的共识达成的方法(如德尔菲法)形成推荐意见。专家共识的优势在于:第一,代表了行业内专家的意见,有一定的行业权威性;第二,制订方法相对简单,可在短期内完成制订。专家共识的不足在于:第一,专家的认证和选择难以有合理规范的方法;第二,推荐意见大多基于专家的经验,没有规范科学的证据支持;第三,推荐意见没有明确的强度区别;第四,推荐意见没有考虑患者的意愿和偏好及卫生经济学因素,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尽管仍有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的两种类型区分,但国内外学者对此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仍存在一些疑惑。例如,临床实践指南也有专家共识的过程,证据不能直接产生指南,对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区分是否会造成制订指南不需要共识过程的误解?虽然大多数指南使用某种形式的证据来提供建议,但是否对基于证据的或非证据的CPG存在明确的定义?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南是否必须包括对证据的系统综述?一些CPG机构声明已经系统检索文献,但并没有提供有关他们的文献搜索的细节,我们还应该认为这些CPG是基于证据的吗?
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区别见表1-2-1。
表1-2-1 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区别
拓展阅读:临床实践指南VS.专家共识
虽然目前许多指南制订组织仍将指南划分为基于证据的指南与基于共识的指南,但对共识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者倾向于专家共识是一种质量和影响力均低于临床实践指南的行业指导文件,即临床实践指南更具有科学性、透明性和可靠性。也有人认为专家共识只是达成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而采纳的方法或途径。Gordon Guyatt指出这是对循证医学和从证据到推荐意见过程的误解。首先,他强调所有指南都应该以证据为基础,而无论证据等级高还是低,指南的制订过程应该包括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和对证据质量的严格评估。其次,证据无法自动转化为推荐意见,对于证据的解释需要基于共识的过程来确定。最后,证据永远不能直接决定决策方案,它应始终在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可以将CPG分为两类:基于证据的指南和不基于证据的指南,而避免使用基于共识的指南这个术语。
无论是临床实践指南还是共识,目前均存在各种争议,使用者应掌握对其质量和可信度进行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客观评价指南和合理选择推荐意见。
WHO将指南进行了分类,其中四种主要类型包括:
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lines)、汇编指南(consolidated guidelines)、暂行指南(interim guidelines)、应对紧急情况或紧急需求而制订的指南(guidelines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an emergency or urgent need);其他不常见的类型为与外部组织合作制订的指南、由外部组织制订的指南及改编WHO现有的指南。
其他:略
我就不抄太多了,有兴趣自己购买或下载后阅读。指南是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的,而一些医务工作者连指南是什么都不知道,着实让人觉得无语。某某县人民医院的马上就可以考副高的老主治医师,去某某儿童医院进修后,告诉我进修还是有收获的,知道看指南了。还告诉我指南是什么,说什么教授都是按照指南看病的,自己以后回去比主任还牛了,主任都不会看指南。
还在那里教我,大哥,快歇歇吧!我不像你们不仅指南都不会下载,看都不会看。我天天下资料,我还不会,还用你教我?
不用怀疑,指南都不会,证据金字塔肯定不懂。看指南只是第一步,要学的还多了去。不止医务工作者,许多人都一样,连最起码得逻辑都没有。着实让人尴尬,少扯点淡,稍微花点时间学习,不要被患者问倒了,只会百度。
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