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王庙椅子楼」
#航拍#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龙王庙村西的山峁上,是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烽火台,属延绥镇东路镇羌堡管辖,在长城资源调查中被称为「龙王庙村2号烽火台」,因其特殊结构俗称椅子楼。
此烽火台坐北朝南,主体为夯土包砖结构,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米,最下有三层条石,以上皆为包砖。台体北部是一个平面呈正方形的空心楼体,通高9.5米,南部是一个高4.5米的长方形露天平台,整体形状像一把椅子。台体东面底部辟券门,内有石砌台阶通向露天平台(图16中、图4),台顶东、西、南三面尚有残墙。空心楼体南面辟一门二窗,可自南侧平台进入楼内,其余三面各有四个箭窗,窗台石中央设有用于架佛郎机的铳孔(图15上),窗下还各有一射孔。楼内为三券室三通道结构,中间券室较宽大,跨两个箭窗(图5),南券室北侧有石砌台阶通向楼顶(图14)。楼顶中央原有楼橹,平面呈正方形,今仅存墙基(图13下)。楼顶四面原各有五个礌石孔,孔下墙面可见U形凹槽(图13上中),东西两面南侧第一、二礌石孔之间还各有一排水孔。楼顶四周垛墙无存。烽火台四周有一圈夯土围墙,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30米,目前东墙、北墙保存较好。
龙王庙椅子楼地处龙王庙川西南侧,明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跨川而过,如今长城墙体已经难寻踪迹,只见一连串敌台和烽火台(图3、图10上),大部分台体被拆掉包砖,只剩土堆,唯有椅子楼保存完好。这种形制的烽火台在延绥镇长城存在多例,似不见于其他镇辖区,应是陕北特有的烽火台结构。龙王庙川内原有关堡,前些年遭到了破坏。东南约3公里,川沟口东侧的东村堡即镇羌堡所在(图18下)。近两年椅子楼西侧的山上貌似在修建矿场相关工程,虽然有土路能开车上山方便了寻访,但长城周围的景观也改变了。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龙王庙村西的山峁上,是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烽火台,属延绥镇东路镇羌堡管辖,在长城资源调查中被称为「龙王庙村2号烽火台」,因其特殊结构俗称椅子楼。
此烽火台坐北朝南,主体为夯土包砖结构,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米,最下有三层条石,以上皆为包砖。台体北部是一个平面呈正方形的空心楼体,通高9.5米,南部是一个高4.5米的长方形露天平台,整体形状像一把椅子。台体东面底部辟券门,内有石砌台阶通向露天平台(图16中、图4),台顶东、西、南三面尚有残墙。空心楼体南面辟一门二窗,可自南侧平台进入楼内,其余三面各有四个箭窗,窗台石中央设有用于架佛郎机的铳孔(图15上),窗下还各有一射孔。楼内为三券室三通道结构,中间券室较宽大,跨两个箭窗(图5),南券室北侧有石砌台阶通向楼顶(图14)。楼顶中央原有楼橹,平面呈正方形,今仅存墙基(图13下)。楼顶四面原各有五个礌石孔,孔下墙面可见U形凹槽(图13上中),东西两面南侧第一、二礌石孔之间还各有一排水孔。楼顶四周垛墙无存。烽火台四周有一圈夯土围墙,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30米,目前东墙、北墙保存较好。
龙王庙椅子楼地处龙王庙川西南侧,明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跨川而过,如今长城墙体已经难寻踪迹,只见一连串敌台和烽火台(图3、图10上),大部分台体被拆掉包砖,只剩土堆,唯有椅子楼保存完好。这种形制的烽火台在延绥镇长城存在多例,似不见于其他镇辖区,应是陕北特有的烽火台结构。龙王庙川内原有关堡,前些年遭到了破坏。东南约3公里,川沟口东侧的东村堡即镇羌堡所在(图18下)。近两年椅子楼西侧的山上貌似在修建矿场相关工程,虽然有土路能开车上山方便了寻访,但长城周围的景观也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