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51CTO
51CTO官方公众号——聚焦最新最前沿最有料的IT技术资讯、IT行业精华内容、产品交流心得。本订阅号为大家提供各种技术干货,还会不定期的举办有奖活动,敬请关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51CTO

再过5年,你还在写代码吗?

51CTO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18 11:45

正文

写在前面

自从华为开始规定45岁自动退休之后,坊间突然开始流传程序员的35岁“大龄危机”,超过35岁,将会成为“被裁员、被清退”的主要对象。这35岁的“中年危机”当然不是空穴来风。程序员这种“吃青春饭”的工种,保鲜期堪比娱乐圈,你要知道智商这种东西可是在22岁的时候达到巅峰,之后就开始下降的,和娱乐圈的颜值一样一样的..


所以,如果22岁你在写代码,再过5年27岁你还在写代码,再过5年32岁呢...


可能性一,还在写代码,你选择的是一条专家之路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从某些角度看,程序员也是匠人:做一辈子瓷器、画一辈子画、编一辈子程,貌似没什么不同。但是,难就难在,别人家的经验几乎是叠加而来,但是,程序员的经验并不完全是,IT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求你不仅是纵向“叠加”,还需要横向“迭代”。5年前,你可能是一名非常优秀的“.net”工程师,但5年后你的市场价值可能和一位“深度学习”的初中级工程师差不太多。


但这并不能说明还在写代码的工程师不优秀,或者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能说这个行业的经验贬值太快。


所以如果希望在技术专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选择这样的平台或者行业:

  • 行业更新换代的技术没有那么快,比如底层技术的开发,就像嵌入式开发等。

  • 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如BAT等,对岗位的需求稳定且技术的延展空间足够大。这样的公司,能养得起35岁的码农,对技术足够的重视,给你的生存空间也比较大。


可能性二,走向技术管理岗位,目标:CTO

我们常常说技术人的两条发展轨迹是专家型和管理型,如果你简单的理解为转管理就只是带个团队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国外技术管理者的title有两种,一种是ITManager,一种是TechLead,我们所知的技术管理路线通常是指后者TechLead以及更高的职位空间: 并不局限于纯技术领域的探索,而是思考更多的问题 ,诸如: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什么技术在什么样的场合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技术团队应该怎样构建;在一家公司里面,如何能将自己的技术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技术经验的累积对你来说一定是前提,然后要磨练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管理认知,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战略的布局,这将是你或者技术之于企业的更大的价值发挥。


可能性三,技术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有足够强的野心,对自己除了做码农以外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或许技术创业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见过,行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都是有技术背景。 在硅谷,技术人员主导创业的比重要占到80%以上 ,因为技术背景的创业者都非常的聪明,对产品有天生的理解力,而硅谷的氛围和环境又能让技术创业很早就渗透对商业模式的认知。


所以,如果您选择这条路线,可能你需要去努力调整技术创业者的这些短板:

  • 第一,要克服技术型视野的局限,弥补商业 能力的不足;

  • 第二,要改变简单执着的处理问题方式,提 升处理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 第三,要克服短期性视野,提升对困难的容 忍能力和意志力。

可能性四:赋闲在家,首先你得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的爸比,当然思聪哥哥都没有赋闲在家...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爸比,
或者一位叫“马云”的干爸比,
或许你该来这里看看,
说不定会看到5年后自己的样子——


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开放的心态

虽然叫“训练营”,但不要以为你从这里出去就会成为“CTO”,否则CTO就太不值钱了。就像上面所说,你可能之前是在一个“技术型视野”的圈子,你对事情的认知都是在这个圈子以内,而对于圈子之外的认知或者关注会选择性的忽略,这就是所谓的“认知盲区”。所以,如果不想让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想当然的世界”,就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更优秀的人和圈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