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大好实习
南大好实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这些集体、个人拟获全国表彰 ·  12 小时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今年山西第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公布 ·  19 小时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今年山西第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公布 ·  19 小时前  
老乡俱乐部乡宁站  ·  山西8座煤矿名单公布! ·  昨天  
九派新闻  ·  iPhone ... ·  昨天  
九派新闻  ·  iPhone ... ·  昨天  
JRS玩机社  ·  卢伟冰:小米15Ultra会是越级式的一代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大好实习

年轻人拿命换钱?扒一扒互联网大厂的加班骗局

南大好实习  · 公众号  ·  · 2021-02-04 12:35

正文

当代年轻人的标配,不是奶茶干饭,而是无偿加班。



撰文 | 张歌

编辑 | 方婷

‍‍你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吗?

你体验过加班加到欲哭无泪的感觉吗?

你有过休着年假突然被一条@召唤回电脑前的体验吗?

如果上述问题全中,那么恭喜你已经是 一位深受加班荼毒的打工人 了。

当代年轻人的加班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996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 这一年,超八成的白领每周都在加班,大于七成的白领在无偿加班,超两成的白领每天都在无偿加班。 他们每周平均加班6.45小时,只能换来老板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2019年打工人加班情况

咱们再来看另一个数据,滴滴曾在2016年统计出加班最狠的公司,京东荣获第一,平均下班时间23:16,每月有20天都在加班,其次是腾讯22:50,第三名是58赶集22:37。

2016年加班最狠的公司TOP3

互联网大厂日益严重的“无条件996”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加班这回事,怎么就变成了互联网大厂的标配了呢?



高薪

加班一族无法拒绝的诱惑

加班与否,和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直接相关。 随着风口的更迭,过去几年,每年都会出现新的加班重灾区:2017年,加班最狠的是协同办公软件,某CEO曾公开表示加班不到凌晨1点算不合格;2018年,短视频大战打响,抖音把快手硬生生从双休逼成了大小周;2019年,在线教育如火如荼,逼得猿辅导、作业帮的辅导老师半夜0点还在和家长们聊续费……

到了2020年,社区团购让大厂开启“加班极限挑战赛”,滴滴“9、12、7”,美团买菜“0、0、7”,拼多多“11、2、7”。在这样的福报下,很多人产生过不止一次的辞职冲动,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行动。

这仿佛变成了一个悖论: 大家一边对超出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深恶痛绝,一边又尽职尽责地参与到加班中,达成一种诡异的生产秩序“动态平衡”。

为什么打工人们嘴上很抗拒,身体却在自愿加班?

金钱是绕不开的原因

在offershow上,有人爆料了互联网大厂最新应届生薪资。 在表中,sp代表更高级的offer,优质生源优先推荐,ssp的级别在sp之上,象征最高级的生源。

互联网大厂最新应届生薪资一览

如果数据来源属实,那么 绝大部分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岗应届生,月薪起薪都在14000元左右,一年在15或16薪上下 。他们平均年薪在20万以上,sp能拿到30万,ssp普遍能拿到40万年薪。

拼多多开出的年薪最高,最普通的技术岗就在40万以上。算上涨薪速度,入职三年就可凑齐首付,六年可能全款买房,达到其他行业十年才能到达的高度。

但这样的高薪,在大多数情况下,代价是不断出让个人时间。

企业开两倍工资吸引员工入职,最终让一个人完成了三个人的工作量。表面上,他们获得了远高于平均水准的薪酬,但如果计算总体劳动时间,平均到每个小时的薪资其实并不高。

假如一名京东员工月薪15000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样的工作状态维持25天,算下来1小时值50元,这样的时薪在互联网人中间占大多数。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互联网公司时薪在20-50元,21.2%的互联网人时薪甚至在20元以下。作为对比,在北京,麦当劳今年的时薪是17元。 加班,换来的可能不是想象中的高薪。

互联网人时薪区间



资本游戏如何诱导员工自愿加班

假如有两份工作可供选择,一份月薪15000元,一天工作12小时,做六休一;另一份月薪9000元,朝九晚五、每周双休,时薪同样是50块钱,你会选哪一个?

两份薪资和工作时长不同的offer哪个诱惑更大?

某招聘平台发布的调研显示,60.6%的人依然认为:“只要钱多,加班什么的都好说。”

即使知道互联网高薪无异于一场变相剥削的骗局,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自发参与到“加班游戏”中?这就涉及到互联网的资本逻辑和“加班认同”文化。

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企业安全感通常来自于对技术的掌控,而在国内,技术之外的流量变现竞争同等重要。

用社区团购APP举例,只要舍得用“0元抢、买就送、打骨折”的方式吸引用户,用钱砸出一个行业龙头,其他资本就会跟投。资金不断,流量就会持续,也不愁变现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对项目只有一个要求——“快”,至少要快过资本烧钱的速度,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

于是,互联网公司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互联网企业多采用瀑布开发方法,产品开发周期要经过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发布这一漫长阶段,一般3到6个月才能上线完善的产品架构。 时至今日,公司变成了敏捷开发模式,产品优先上线再根据客户要求调整。

互联网公司生产方式变更

这需要极强的工作节奏,模式变化后,技术部门被细致拆分成前端、研发、测试、运维等等岗位。 工种细分后带来的是生产过程的程序化、机械化,背后的核心诉求就是效率和利益,只要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那一环,整个效率机器就能运转起来。

在这样的生产逻辑中,需要的不是朝九晚五、下班后还有业余生活的员工,而是能够随时打开行军床睡在公司的“加班人”。对老板而言,员工的精神需求也就没那么重要—— 所有人都像一颗螺丝钉,只要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让齿轮顺利转起来,管理层并不会考虑它是不是一颗快乐的螺丝钉。

加班闭环就这样诞生——对企业来说,只有扩大人员规模,提高生产速度,才能满足资本的要求,持续盈利、维持高速扩张;而员工们只能不间断地运转,跟上企业的生产速度,才能有加入资本游戏、获得高薪的机会。

加班闭环示意图

如今,大厂员工规模10万人已经不是新鲜事, 互联网正在变成人力密集型产业。

阿里巴巴在2019年员工数已超过10万人,京东更多,2020年9月已突破32万人,减去18万物流人员,也有14万员工。HR部门每天要帮上百人办理入职,同一天里要处理的离职手续也不少。

互联网大厂增员示意图

人员扩张后,“大公司病”随之而来。 互联网公司本该提高效率,但公司越大,越会出现一些与业绩毫无关系的加班。 比如,当公司产出近期陷入停滞时,上级就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寻找“薛定谔的业绩”:下班后的头脑风暴会,周末布置周一要交的策划书……有时,该被解决的不是加班制度,而是让你无意义加班的领导。


打工人怎样逃离“自我剥削”

对员工个人而言,加班不但会影响健康状况,还会让人忽视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剥削”。

上班本质上是一种时间交易,资本家用钱和资源买员工的工作日。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就像一个能伸能缩的弹簧。 资产阶级的本性是最大可能地延长工作日,不断试探员工的加班边界。 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双重特征——它不仅需要生产物质商品,还需要用员工的免费劳动,为资本家的利益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论》敲响警钟

你的弹簧拉伸得越长,你生产的剩余价值就越大。 资本家买下的,并非每天的8小时工作时长,而是延长劳动时间的无限可能性。换句话说,买的是“包月不限流量”的你。

资本的本质

在这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的权力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你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工作已经超过了精神和身体的极限。

很多人其实意识到自己的身心已经在崩溃的边缘,甚至人生已经失衡,但还是不愿意退出——原因只是过不了自己那道坎。

有些人舍不得高收入换来的“消费自由”,甚至因此陷入一种补偿性的消费主义,但殊不知这正是资本想看到的。 打工人赚得越多,加班越累,就越容易产生报复性消费。透支消费后,又需要加更多班来还信用卡和花呗账单 ,所以资本家更希望打工人陷入消费主义,这正是资本维持其市场活跃的途径。

也许加班并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但我们至少能做到“人间清醒”、有自己的底线,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平衡点。 如果要准确地形容这个平衡点,可以用这样一个经济学模型类比。

在工作中,工时越长,工作的边际成本递增。假如一个销售工作8小时,能争取18个客户,但再想争取到第19、20个客户,可能会耗费2倍甚至3倍的时间。

以销售为例的加班效率示意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