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曾少贤
干货与鸡汤并存,理性和感性齐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14 小时前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14 小时前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FM1076  ·  “小学教师因末位淘汰在教室去世”?当地教育局通报 ·  昨天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FM1076  ·  “小学教师因末位淘汰在教室去世”?当地教育局通报 ·  昨天  
beebee星球  ·  疯狂的培育宝石: ... ·  3 天前  
视觉志  ·  AI又炸圈:80后90后的晚年,会好吗? ·  2 天前  
首板战法  ·  新核心还是老核心,看这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曾少贤

不自律的人,下场都很惨

曾少贤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10 12:14

正文

文|曾少贤

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一定要听完


01



我想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两种人:


一种人虽然已经毕业,但还是会挤出时间利用周末去图书馆看书,晚上会去健身房跑步锻炼,作息时间相当规律,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地妥妥当当。


另外一种人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拿起书本,白天上班浑浑噩噩,做事拖延马虎,晚上回到家里,如同身体被掏空一般,匆匆叫了个外卖,就往沙发上一躺,刷手机,玩游戏,看综艺,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结果第二天头重脚轻地去上班。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这两种人的人生轨迹,想必你已经猜出来。


第一种人工作上步步晋升,生活里把自己锤炼地十分优秀。而第二种人,却整天在抱怨工作不顺,感情遇到挫折,被生活打击地灰头土脸,无力还手。


可能你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魔法,可以让人走上两条结果悬殊的道路,我想了想,应该是自律吧。


02



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维持身体的健康,你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不能肆无忌惮地吃麦当劳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那舍友半夜三更还在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纵;


就像你毕业后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那你必须在周末的时候,继续加班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同事发起的聚会,你都得加以拒绝。


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须有所放弃。


但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十分厌恶损失带来的阵痛感。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


显然,丢钱冲击更大,真可谓“相同得失,不同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


由此看出,人对损失更敏感。这就是“损失厌恶”。


基于这样的一种本性,很多人不断被它牵着鼻子走。


于是我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


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地LOL,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可以门门功课都过90分;


一边和同事周周出去KTV游山玩水,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这样的痴人说梦,你不知道做过几次?


知乎上曾经大热过这样的一个回答:


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什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什么都想要,都后来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为人生做减法,知道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东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争取的。


03



可能会有很多人教你如何自律,但其实在一次又一次的内心追问中,其实你自己应该知晓了答案。


只是在面对内心真正的答案时,你次次地选择逃避罢了。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你在拖延中,幻想这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


但是啊,问题从来都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见,就像愚公要移的那座山一样,不是他把眼睛给闭起来,道路就会顺畅,眼不见为净这句话,听听就好,切不要当真。


只有在内心审视 过程中,从容地接受自律带来的暂时性损失,才能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自我暗示:


这种损失是暂时性的,虽然换来了眼前的痛苦,但却能带来长期性的收益,我一定能坚持下去等等。


我之前和一位自媒体的大V在线下见过面,问起他是如何一步步做起来的,并表示日复一日地呆在家里进行创作,对于我来说,简直是要命,他呵呵一笑:


要有得,必然要有失,就看你怎么衡量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