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角色哪吒的黑眼圈现象,并详细阐述了黑眼圈的成因以及专家给出的应对措施。文章涵盖了黑眼圈的西医和中医成因,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黑眼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黑眼圈的成因
黑眼圈的成因包括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混合型。中医认为是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关键观点2: 专家建议的应对措施
专家建议规律作息、正确卸妆、饮食调理、科学护眼、运动+按摩,以及适当采取医学干预等方法来预防和减轻黑眼圈。
关键观点3: 不同类型黑眼圈的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黑眼圈,专家建议使用含有不同成分的眼霜,并指出按摩眼睛时的正确手法。
关键观点4: 黑眼圈与年龄的关系
结构型黑眼圈随年龄增长易出现,而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血管型黑眼圈。
正文
1
专家介绍,黑眼圈的成因,从西医和中医的视角看各不相同。
西医看来,
导致黑眼圈的形成分别是: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混合型。
色素型黑眼圈
是遗传、日晒或炎症后色素沉淀导致眼周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表现为棕灰色或黑色,也就是像哪吒一样,天生“自带”。
血管型黑眼圈
是熬夜、疲劳等导致眼周血液淤滞或眶周皮肤变薄、透明化,血管显现,呈现为蓝紫色或粉红色,这种类型常见于年轻人。(年轻人:我们都是龙族,名叫“熬夜”。)
结构型黑眼圈
是眶周轮廓在日光下形成的自然阴影,通常伴有泪沟眶下脂肪疝降起、眶周皮肤松弛及由于软组织或脂肪减少所致骨性结构突出,随年龄增长易出现。
混合型黑眼圈
是以上多种类型并存,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中医认为,黑眼圈与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是脏腑失调的“警报器”。
脾虚湿盛、肝郁血瘀、肾精不足等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
脾虚湿盛是水液代谢失常,湿气上泛眼周,多发于儿童。
2
对儿童来讲,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应为每天10至13小时,学龄期儿童每天9至11小时。
对成人来讲,最好能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修仙”。
在眼霜选择与使用上,
色素型黑眼圈人群应使用含维生素C、熊果苷等成分的眼霜,抑制黑色素生成。血管型黑眼圈人群应使用含咖啡因、维生素K等成分的眼霜,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眼睛时使用正确的手法。无名指轻点眼霜,从内眼角按摩至太阳穴,促进吸收。
抗氧化饮食。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
E(如柑橘、坚果),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控盐控糖。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饮食及过多糖分,防止眼周暗沉。
使用“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至少20秒。
冷热敷交替进行。熬夜后用冷毛巾敷眼收缩血管,疲劳时热敷促进循环。
每日户外活动。多在户外散步,吸取新鲜空气,强健脾胃。
眼周按摩。食指轻压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