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众消息
小道消息,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互联网;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创业者。不关注小道消息,关注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向阳光明草  ·  今天起买手机有补贴!每件最高可补贴500元 ·  2 天前  
向阳光明草  ·  今天起买手机有补贴!每件最高可补贴500元 ·  2 天前  
BB姬  ·  鹰角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整大活? ·  3 天前  
电商参考  ·  50亿!李子柒突传喜讯! ·  3 天前  
厦门网  ·  董明珠被停职审查?格力刚刚声明 ·  4 天前  
厦门网  ·  董明珠被停职审查?格力刚刚声明 ·  4 天前  
学习强国  ·  “中国新特产”! ·  4 天前  
学习强国  ·  “中国新特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众消息

充斥恶意的互联网有可能重新变好吗?

小众消息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09-28 08:51

正文

先从一件不被中国网络用户注意的事情说起。


Instagram 不久前增加了留言里的关键字过滤选项,允许用户过滤掉那些「不合适」的内容。此前 Instagram 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还是不能有效遏制日益增多的广告评论和不友善内容,而后者,已经让不少明星不堪其扰,有些被迫关闭了账号,有的人甚至因屡被咒骂骚扰而患上忧郁症。


Twitter 更糟,一直以来,Twitter 就没找到有效的办法去应对这个问题。Twitter 前首席执行官迪克·科斯特洛曾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失去用户的原因是其平台上有很多 「喷子」( 英文:Troll )。而且,Twitter 对此无能为力,他说:「我们在处理谩骂和喷子方面表现糟糕,而且多年来都是如此。」


是的,Twitter 的「Mute」和「Block」这些所谓的解决机制对于网络暴力无能为力,因为喷子可以轻松绕过这些机制,比如再注册一个账号不停地发起攻击,而喷子们把这个叫做「言论自由」。网络赋予用户一定程度的自由,但你不能滥用这份自由去伤害别人,这不叫网络自由,这是网络犯罪。


整个互联网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友善,充斥着咒骂、骚扰、恶意攻击,喷子们自发形成一个一个群体裹胁更多人攻击任何目标。这个问题像瘟疫一样,威胁着所有网民聚集的地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微博、知乎…


Facebook 和微信还好一些,产品形态具备一定的信息隔离机制。你可以认为微博就像一个广场,随便一个人开始砸广场楼房的玻璃,其他人会群起效仿。微信和 Facebook 里,当然也会有人扔石头,但他们的行为很少被别人看到,危害稍微小一些,但这不等于没有。任何一个公众号作者都会遇到无礼的读者,久而久之,不少性情温和的作者也会满身戾气。这种读者对作者的伤害一旦放大,网络自然就会变得更糟。


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对微信公众平台提过很多建议,如果回顾一下,发现多数建议都是针对网络喷子的,因为他们对公众号作者影响太大了。但这些建议并不总会被采纳,因为优先级不高,可是,他们一旦影响到了一个内容创作者,危害就是不可恢复的。


Twitter 们该如何自救? 黄易山在 Quora 上的回答很有洞察力,他的观点是:你在 Twitter 上越受关注,你的使用体验越差,因为每天都要接受陌生人无理由的公开谩骂与羞辱。最好的使用的办法:只读模式,不发言。


在这里,可以把 Twitter 换成「微博」或是「知乎」。中文网络里,微博和知乎是两个典型代表。微博上每天都可以见到攻击谩骂的水军,而知乎,则是匿名者的乐园。在这些地方,如果你热衷于发言,吸引了喷子们的注意力,早晚会成为目标。而一旦被盯上,你会噩梦缠身,如同电影《釜山行》的场景,你身后有一群丧失逻辑思维的僵尸在追杀你。


黄易山的策略本质上是「隔离」,拉黑、关闭评论都是隔离的有效或无效的形式。有趣的是,「隔离」也是电影中远离僵尸保持自身安全的有效措施,如果做不到隔离,除非你能「免疫」,我们确实看到少数人面对恶意攻击而做到完全不受影响,但更多人做不到这样自如。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会遇到网络上如此多的语言暴力,为什么现在的网络变成如此糟糕?很多老网民怀念当初上网的状态,那时候大家也吵架,但不会形成群体网络暴力,意见不合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礼貌与风度,而不是现在一言不合恶语相向。互联网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变得更糟了。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总结为这是因为「网络去抑制效应」,即使是一个正常人,当他在「匿名」的保护下,躲在屏幕后面,他就极有可能变成一个「网络混蛋」。 「网络混蛋理论( Greater Internet Fuckwad Theory)」说,当给予一个总体上正常的普通人「匿名性」以及「被迫收看的观众」时,他将会变成一位彻头彻尾的「混蛋」,在网络上展现出各种反社会以及精神病态者般的行为。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网络去抑制」的行为?




当一个网络使用者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作恶的成本最糟情况不过是被禁言被删除帐号,缺少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约束与限制,网络使用者会抑制不住释放心底的恶,也有更大的可能变成一个「网络混蛋」。


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观察者开始担心「网络欺凌」对互联网的危害。什么是网络欺凌(英语:Cyberbullying,也叫「网络霸凌」):


一种涉及对信息及通信技术技术的应用,以支持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的、重复的、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网络欺凌是种反社会行为,通常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也会造成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或使受害人转而欺凌他人。


常见的网络欺凌方式如下:


  1. 重复并且不断地对其他网民使用言语暴力。

  2. 重复并且不断地对特定网民或网络群体进行杯葛。

  3. 模仿特定网民外表及行为特征,并且加以羞辱。

  4. 把受害人之个人数据(如真实姓名,容貌等)公开,俗称「起底」、「爆料」,用中国的叫法叫「人肉」,但是有时受害者也会公布加害者之个人数据藉以自我保护,由于牵涉言论自由,犯罪加害者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5. 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照片中,或在这些照片旁加上诽谤性文字,俗称 「改图」。

  6. 重复并且不断地在论坛中以言语用发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开侮辱受害人。

  7. 重复并且不断地伤害跟受害人有关的人士与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称为关系欺凌。

  8. 使用不同的账户及身份攻击同一名受害人,导致受害人误以为很多人讨厌及攻击他。

  9. 匿名诽谤。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熟悉?是不是每天都可以看到?那么,谁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当更多的用户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险,他们就会选择逃离,与网络空间形成「隔离」,干脆停用社交网络,或者,做一个潜水者,只看不发言,不参与互动。

这个互联网瘟疫有可能解决吗?目前看来,尚无更好的办法,作为一个还想继续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一方面尝试保护好自己,比如我已经把微博的评论设置为只有我关注的才可以评论,基本上等于关闭了评论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网民,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变成网络暴力的施害者。

至于微博和知乎以及更多滋生网络暴力的网络空间,我看他们也未必会如何重视这个问题,或许,他们还会为这种网络暴力行为带来的网络流量沾沾自喜(这是我的主观猜测,而且不打算修改。) 很多产品机制会催生网络欺凌,但是那些可以影响产品走向的人,他们没成为受害者之前不会感同身受,不会做出任何改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在屎壳郎的国度里卖大粪,获取所谓世俗的成功,但我并不认为那些对社会有什么正向的价值。


这个互联网环境会变好吗?如果不能引起更多人反思网络暴力的危害,不能引发每个人自我反省的话,我是悲观的。

我所热爱的互联网已经在变坏,我所信仰的互联网精神已经开始坍塌。

不出意外的话,这篇文章发布后,同样会收到令人不快的喷子留言。我只是希望你没有参与其中。

注:本文可以授权给任何机构或个人,保留作者署名即可。


题图:Greater Internet Fuckwad Theory


参见维基百科词条:网络去抑制效应、Internet troll、网络欺凌。
霍炬:《网络霸凌、收费阅读和内容创业》。点击 {阅读原文} 可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