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新一年做好这4件事,越来越有福气 ·  18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两天250000人!年后还有最受期待的…… ·  2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宋佳、刘亦菲,发文确认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记录新闻》的开播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3 12:00

正文

想听声音大片,请点击音频!

快听!不然你会后悔哟


广播传奇——《记录新闻》的开播


葛兰


1951年,一个名叫王静蓉的18岁小姑娘,第一次踏进了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楼。她所播的第一个节目叫做《记录新闻》。在短短学习了三天之后,王静蓉正式开始直播,在走进直播间之前,大家为了她起了一个新名字:“葛兰”。从此,葛兰就代替了王静蓉,这个名字也一直与收音机前的听众相伴走过50年。



葛兰


回首上个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每个人都在收听广播的时代,也是一个大部分人连自己的收音机都没有的时代。解放初期,首都北京只拥有5300多台收音机,全国也不过100万台。葛兰回忆说,1949年开播的《记录新闻》正是诞生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葛兰:当时刚刚解放交通不便,报纸不是当天能见的报纸,只能听广播。所以各个地方,报馆、志愿军在前方,都靠听记录新闻,来传达消息。用慢的速度,来让它们每一个字每一个字记下去。


因为听众是一边听一边抄录,“记录新闻”的播出方式非常特别,从字音到字形都要解释清楚。说起来,这个工作很简单又很困难,简单是只需要说话,困难是需要一直说四五个钟头,而且每个字都要求字正腔圆,音色清朗,一字不错:


葛兰:10个字的句子就要播两遍,每个字都要播清楚,让人抄写方便,10个字以上播三遍,有一些字该解释的,都在旁边注 7171,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字要这么说,原来远方的人听1、7 容易混,听不清楚、另外就是南方的人10 和4 分不清楚,得给人说清楚了,因为有一个字没有记下来,这个稿子就完全发不出。



葛兰正在播音


葛兰回忆说,《记录新闻》当时都是直播,上午直播四个小时,晚上直播六个小时,而播音全部选择女播音员,这是因为,女声的声音更高,传得更远。


北京消息,北京消息……



葛兰


到1952年,全国共有两万多收音员,还建了两万多个广播收音站。这些收音员负责抄收每天的《记录新闻》,并以油印小报、黑板报这样的形式向群众再次传播下去。



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收音员证


1978年,《记录新闻》停止播出,也完成了它独特的历史使命。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不会忘记,在那样一个年代曾经有一种那样的传播方式,这个工作无比重大,又无可替代。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

出品: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总策划:蔡小林 

监制:李伟、武俊山 

记者:曹波

播讲:长悦

新媒体编辑:韩健、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