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丹麦法罗群岛渔民捕鲸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场面十分血腥。然而作为国际捕鲸委员会成员国的丹麦却号称,无法干涉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这是怎么回事?
在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中,很多渔民在海边用最传统的方法直接宰杀长肢领航鲸,海水被鲸血“染”成了红色,场面十分血腥。
据了解,法罗群岛渔民在每年夏季猎杀长肢领航鲸的传统已延续了400多年。与日本等一些国家受商业利益驱动的大规模捕鲸行为不同,法罗群岛自然条件较恶劣,土壤贫瘠,捕猎的鲸肉和鲸脂是当地人重要的食物来源。
虽然,他们每年捕杀的数量仅为该物种总量的0.1%左右,但是由于捕鲸方式比较残忍,近年来还是频频遭到环保组织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抗议。
就在上个月,还有抗议者将丹麦地标之一的小美人鱼铜像泼了一身红油漆,并在地面上用红漆写道——丹麦一直在维护法罗群岛的捕鲸行为。
然而向丹麦政府抗议的意义却不大,因为法罗群岛位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间,属于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拥有自治政府、议会和独立的行政权。
因此,尽管丹麦是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成员国,但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由当地政府监管,所以捕鲸在当地是被法律所允许的。
捕鲸如此残忍,并不是法罗群岛一地才有。
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大量捕杀,鲸目成员特别是一些大型成员受到广泛捕猎,许多鲸类已濒临灭绝。尽管数量锐减,但部分民众的饮食文化对鲸鱼却仍情有独钟。它那巨大的躯体为这些人提供了大量的鲸肉、鲸油和其他产品,丰厚的经济利润也使不少人趋之若鹜。
日本不顾抗议 再启捕鲸行动
除丹麦外,日本、挪威等渔业国也是“捕鲸大户”。国际捕鲸委员会1986年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日本以“科研”为名的血腥捕鲸行为也一直持续进行,饱受国际社会诟病。
-
2010年,澳大利亚将日本告上荷兰海牙的国际法庭,指认日本违反《全球禁止捕鲸公约》。
-
2014年,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勒令日本停止在南极海域的“科研捕鲸”。
-
日方一方面虽然制定了大幅削减捕获数量的新计划,但还是在2015年重启“科研捕鲸”,当年捕获333头。此举招致澳大利亚等反捕鲸国的强烈反对,双方矛盾激化。
△环保团体聚集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抗议日本在南极地区捕鲸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水产厅今年5月向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提交了新计划,2017年--2028年度将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及近海海域每年捕鲸304头。
6月13日,日本启动2017年度捕鲸活动,沿海海域的调查船当天从北海道网走市出港。这是1987年以来再次在网走市海域进行科研捕鲸,5艘船将在7月下旬之前最多捕捞47头小须鲸。
△ 资料画面
监制/
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编辑/胡宜闯
©央视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