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团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各项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聆听他们积极奋进、逐梦前行的青春故事。
2018年10月15日,太阳照射在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的泥泞道路上,一条象征着中非友谊与合作的“鸡蛋路”在中国政府的无偿援助下正式启动。这条全长19公里的双向两车道公路,承载着马达加斯加全国40%的鸡蛋生产和运输重任,成为连接当地经济与外界发展的重要纽带。为了修好这条意义非凡的“鸡蛋路”,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青年,组成了一支12人的项目管理团队。他们深入非洲海岛,扎根海外一线,不畏艰苦环境,苦干实干、奋发有为,为服务“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2018年8月,初到项目点,就遭遇了一个棘手的挑战——无处安身。项目营地的选址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杂草丛生、怪石嶙峋。在没有机械设备进场的情况下,项目部组成青年突击队,十几个年轻人挤在镇上一间租用校舍里,在酷暑时节,带领当地员工开荒破土、平整场地、挖槽砌墙,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平整好营地办公室、员工宿舍、临时仓库、试验室、营地住房等用地,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任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杨小茸与项目部成员合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恰逢项目部掀起大干快上“热潮”,项目部实行封闭化管理,白天,项目部全体成员全力推进生产,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夜间,则轮流值守,确保工地安全无虞。施工技术组组长兼党支部书记诸葛红玲主动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坚守岗位,第一时间编制了项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专人采购防控及生活物资,及时联系国内专家、驻马医疗队给项目部员工以视频形式进行心理辅导,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疫情期间,项目部每天坚持项目安全、质量、疫情防控检查,实现了项目人员零感染。
援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施工前后对比图
越是风雨洗礼,越见真情互助。2019年5月的一个雨夜,项目部收到了来自马哈扎扎镇镇长的紧急求助。由于连续的大雨导致山体滑坡,镇上的唯一进出土路被严重堵塞,大量村民和车辆被困于半途,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消息后,项目部迅速响应,几名年轻施工员主动请缨,迅速组成救援小组,他们携带充足的应急物资,驾驶着装载机和自卸车,火速赶往滑坡现场救援。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紧张抢险和救援工作后,滑坡地段的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泥泞的道路被铺上了石渣以确保通行安全,堵塞的河道也被成功清淤,所有因滑坡而抛锚的车辆均被转移至安全地段。雨水冲刷着施工员们年轻的脸庞,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看到道路恢复交通,村民和车辆得以顺利通行,他们疲惫的脸上终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得知项目所在的马哈扎扎镇教育资源匮乏、文体用品缺乏等情况后,在马达加斯加国庆节期间,项目部青年策划开展爱心捐赠活动,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当地学生,为马哈扎扎镇的孩子们送去关爱和温暖。此外,项目部青年还为当地学校平整足球场、修缮乡村道路及公共厕所、捐赠碎石等建筑材料。项目部的青年们,用爱心与温暖践行社会责任,用责任与担当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色。
一条“鸡蛋路”,联通两国情。项目部青年积极践行海外社会责任,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加强中马两国劳动者的协同合作,项目部采取了优先雇佣当地雇员的举措。在项目建设期间,中方员工人数保持在30人以下,累计雇佣当地员工近2000人。
为提高当地劳工的技能水平,项目部组织青年技术骨干与当地劳工班组进行结对帮带,开展一系列班前教育、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内容不仅涵盖安全操作、施工技术、设备使用等方面,还针对当地劳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