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AI概念集体走强#【收评:沪指震荡调整收跌 ... ·  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小米SU7Ultra全年销量目标1万台# ... ·  16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极越CEO名下多家公司经营异常##极越关 ... ·  19 小时前  
微软科技  ·  新年开工Copilot小贴士,总有一个能用上! ·  18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新汽车#”开局2025:#鸿蒙智行挑战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微信正式推出应用号“小程序”,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9-22 09:29

正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小程序几乎就是微信系统的AppStore,与小马哥近年来所强调的开放、连接器、“半条命交给开发者”等概念和理论是相符合的。


从昨晚一些自媒体开始陆续爆料,到微信官方宣布,这一次只隔了短短几小时。就在刚刚,今天早晨,微信官方正式宣布“应用号”开始内测,并暂定名为“小程序”。


钛媒体早在今年上半年即有过多篇关于应用号的分析,因为在今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版现场,微信团队曾经提到,微信将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应用号。但似乎这一次推出的,从名字开始就比之前预料的还要更“可爱”、“轻质”得多。以下就是微信官方公布的小程序内测邀请函截图:



 

一些已经接受到邀请的帐号唐三藏等透露了一些更详细的信息,开发者后台是这样的:


请左右滑动图片查看>









请左右滑动图片查看>


开放的服务和功能汇总如下:


  • 视图容器:视图(View)、滚动视图、Swiper

  • 基础内容:图标、文本、进度条

  • 表单组件:按钮、表单等等

  • 操作反馈

  • 导航

  • 媒体组建:音频、图片、视频。

  • 地图

  • 画布

  • 文件操作能力

  • 网络:上传下载能力、WebSocket

  • 数据:数据缓存能力

  • 位置:获取位置、查看位置

  • 设备:网络状态、系统信息、重力感应、罗盘

  • 界面:设置导航条、导航、动画、绘图等等

  • 开放接口:登录,包括签名加密,用户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点击查看大图,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微信小程序平台服务协议》,里面有关描述如下:


2.4 为确保微信小程序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其他用户等各方的安全、稳定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腾讯将对需要发布的小程序进行发布审核。

“发布审核”是指由用户发起,将其完成初始化开发的小程序提交至腾讯,由腾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该小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用户体验等各方面,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开发信息核对、安全测试、UI测试、随机测试、动态测试、安全测试等方式,进行审查、甄别、试验与评估的过程。发布审核结果包括审核通过与审核不通过两种。审核不通过的,该小程序将无法发布。


相比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开发,小程序的审核标准更严、流程更复杂、面向的人群更广泛,而小程序也更像是微信系统的AppStore。



关于小程序的发布,你一定还有更多疑问,以下是微信官方帐号微信公开课里发布的一部分Q&A,钛媒体编辑截取和整理了一部分:


什么是小程序


Q:小程序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A: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谁能申请


Q:我是一个开发者,目前没有收到小程序的测试邀请,有什么渠道可以申请注册小程序?


A:目前,小程序仍然处于内测阶段。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


Q:现在已经有部分帐号收到小程序的内测邀请了,接下来是否会继续开放内测邀请?


A:关于小程序的上线节奏:本次内测采用邀请制,其内容客户端暂时对用户不可见。之后小程序会全面开放申请,所有小程序将在统一时间向用户开放。


Q:小程序可以和现有的 App 打通吗?


A: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 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转。


小程序与微信其他功能如何互补


Q:微信已经有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和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A: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目前是并行的体系。


Q:外界有说法称,小程序的推出意味着微信要做一个应用分发市场,是这样吗?


A: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想要做应用分发市场,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小程序”的推出,大家看到了微信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开发者平台,然而它可能进一步造成什么影响?以下则是钛媒体作者字头社的分析:


小程序这个名字取得其实有点意思。一是不落俗套,透出一股人畜无害的“技术宅”气质;二是“小”也很清楚地说明,这个产品区别于一般APP。


微信官方公布完“小程序”相关细节之后,有不少人指出,小程序将会对大量的APP产生威胁。但从目前所公布的这些细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其实正在给开发者更多在用户面前“露脸”的可能性。重点是,微信也并非自身涉足新功能,而是将自身的能力给予更多的开发者。


小程序与苹果规则不会冲突


这几年,微信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成长于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已经是首屈一指的超级APP。虽然微信也是一款平台级应用,但也必须遵守iOS、Android系统平台对应用所要求的规则,换句话说平台拥有对所有应用的生杀大权。微信这种用户量巨大的产品,必然不会冒丝毫的风险去挑战苹果的规则。相信我,微信比任何人都清楚苹果的规则。


这两年,被称为“科技界春晚”苹果发布会,腾讯系产品的露出极为频繁。比如去年苹果重量级产品Apple Watch首次发布的时候,微信就被作为重点应用在发布会上进行了演示;刚刚过去的iPhone7发布会上,腾讯安全管家也被热捧了。因为苹果知道,他们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腾讯的应用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体。iOS如果抛弃微信,大量用户必然会涌向Android,这也是苹果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说,腾讯和苹果双方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任何一方都不会去挑战这一关系。平台与平台上的应用互相促进,这种关系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


小程序这一产品形态,并非微信首创。几年前,百度就曾经推出过轻应用,当时包括UC、豌豆荚等浏览器和应用市场,也都尝试推出过这一功能,但基本上没有一个能将这个事情做成的。


这些产品用户量级其实都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往往是平台单方面有激情,而开发者却没有从中捞到多少好处。当时那个市场环境,应用市场领域尚未开始或者才刚刚开始整合,起码还未出现明显的颓势,因此开发者也不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重点还是主攻应用市场。


微信做这件事会有所不同吗?应该说,大环境就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应用市场已经整合,长尾APP露脸机会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于展示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从应用号推出之前就深受外界关注即可看出。


对于微信而言,在完成订阅号、服务号的布局和用户习惯培育之后,进一步往具体应用的部分功能方向推进,加上庞大且固定的活跃用户基数,理论上还是可能成功的。


但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目前微信已经建立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三大体系,小程序的出现,是对自己“平台级应用”的属性进一步升级与完善,从而增强用户活跃度。当然,腾讯未来也可能会因为这个功能而获利,比如朋友圈广告业务就又多了一大批广告客户——开发者。


一个更加开放的微信


微信开放小程序这些接口,意味着“赋能”开发者,降低开发者的成本和应用维护难度,理论上凭借微信自身巨大的流量池,可以让长尾APP的部分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用户面前,刷出存在感。


这两年,微信发展迅速,极简的风格培育了极好的用户体验。微信牛逼之处,就是其实上面有很多功能,但是却让多数人觉得还是一款很轻的APP。小程序的推出,经历内测和全面开放申请,但最终会统一上线,通过用户主动搜索。


用户主动搜索而非微信推送,这仍然是为了维护用户体验,继续克制地保持“轻”的感觉,而统一时间上线,则是体现公平的规则,开发者开发的小程序,必须有足够的价值才能获得用户主动的青睐。


这种逻辑,其实和现在新媒体作者们有相似的逻辑。写文章的人,需要写出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粉丝,这两年内,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有创新意义的文体也在出现。


至于做应用的人,则需要更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凭借微信提供的这些工具,能否做出创新的应用吸引用户的注意,就看开发者的本事了。因此,小程序的推出,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推动眼下鲜有创新的APP市场会有更多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推出小程序,赋能开发者更多的能力,搭建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自己涉足各种各样的功能对开发者造成威胁。这种风格,与小马哥近年来所强调的开放、连接器、“半条命交给开发者”等概念和理论是相符合的。


无论小程序将来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微信。




连续技术创业者徐磊,在他的微信号“徐磊的天空”里也作了一些分析,颇为有用,他认为通俗一点的说,“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例如GPS、传感器等的调用等等。不过他也认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各大应用号如何被用户发现仍是问题,这是APP仍不可被替代的。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


以下引自徐磊,略经钛媒体编辑删减:


“小程序”改变了什么?


关于H5和APP之争,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几年H5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其中有一点是H5并不能一次开发多处使用,而是要面临不同浏览器和APP平台更多兼容性挑战。比如过去微信就不能支持很多的特性,所以才有了“小程序”。


几年前,当微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我就认为微信的平台可能会给H5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所有H5以微信的接口为标准开发,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标。


今天来看,“小程序”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来了。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这是可以预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