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暨复方苦参注射液国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值此契机,《医悦汇》邀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David L. Adelson进行专访,与我们分享他与中医肿瘤研究的故事。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David L. Adelson教授
《医悦汇》:去年您在《肿瘤标靶》杂志上发表了《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的抗癌分子机制》这篇文章,在中医肿瘤学领域引起轰动和广泛讨论。您认为这一研究的创新意义何在?
David教授:Oncotarget文章的创新处在于我们应用了系统化的生物学处理方式,来研究中药对于肿瘤细胞的影响,这是首次应用该方法进行此类研究。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基因表达谱,进而了解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如何在分子层面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医悦汇》:今年您再次来到中国,又给中医学界带来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David教授:本次会议中我针对部分研究进行了分享,与各位专家讨论了相关结果,相关内容近期会进行发表。其中一项研究中,增加了2种细胞系来扩展与确认该研究结果,目前我们已经在3种细胞系上观察到了同样的影响。
我们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作用于肿瘤细胞后,约400个分子生物标记物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同时,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物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这是值得研究且可能应用于临床的。在之前的细胞实验中使用了较高浓度的药物,而本次试验我们使用低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肿瘤细胞。通过对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即使是使用低浓度药物干预肿瘤细胞,其也会发生基因表达变化。
《医悦汇》:您近几年才开始接触中医药,在此之前您是如何看待中医药的?近几年来,您对复方苦参注射液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过程,您的中医药观是否发生改变?
David教授:之前我对中医并不十分了解,当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由于饮食不当,生了重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很幸运的拜访了一所中医药大学,医生给我进行了中药治疗,第二天我的病情就明显好转。这让我改变了对中医的认识,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去了解中医药,也因此我决定和振东合作,一起研究中药。
目前还有很多中医研究的临床数据没有出炉,但这些研究结果十分值得期待。我目前正从分子层面进行研究,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分子层面的变化是否和临床表现一致。
《医悦汇》:澳大利亚是全球较早立法保护中医药的国家,请问目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现状如何?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使用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David教授: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对中药产生兴趣,澳洲有越来越多的中医师、培训机构、研究中心,我本身也是一个中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部分医保公司已经将针灸纳入医保,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这将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使针灸越来越多的被利用。针灸能够被纳入医保,是因为它具有完善的临床试验证据,且该证据表明它对患者的治疗很有效。
最大的挑战在于,西医要求分子证据和临床试验证据,要了解药物是如何产生效果的,而中医在这方面不完善。但同时这也是很大的机遇,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做的还不多,所以我们的研究越多,收获越多。
David L. Adelson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遗传学教授。在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在癌症基因组检测设备的研发、基因组学数据捕捉技术研究等方面有深入的探索,同时在中药与分子信息学结合方面有丰富的研究。主持多项课题,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Science》、《PNAS》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e5GfxzpnIfZfE06ibjxLAISmMlD65tITWLK5Uv7RfsiahiahhDiawXudJ4icukvPGIHtKCXcYSZI9rMGX2s8U0J2ia4A/0?wx_fm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