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上档次,国际足球与中国足球的现状是什么必须要正视:中国足球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言论开放程度上最高的领域,开放得早且持续时间久。
但中国足球的水平并没有因此有任何的波澜起伏,矢志不渝持续多年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地不断创造话题。
咱们与主流足球差距大,现代管理体系、制度、技战术,无一接轨。平庸之辈在掌管着中国足球的管理工作还不肯承认。
一场比赛到底由多少因素决定?战术、技术、人际关系、心态、体能、欲望,他们对应到日常的管理、训练应该是怎样的?在比赛处于劣势时,如何团结、激励队伍?这又多大程度上取决于球员对主教练的尊重、敬畏?
热情不能当饭吃,一两场打鸡血式的胜利不能解决问题,持续性在哪里?
其乐融融是没有用的,球场上的战斗要的职业化,称兄道弟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职业化。中国足球界没有国际化人才,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成功的经验是告诉你,怎么做能赢;而失败的教训只能告诉你怎么做不行,却不能告诉你怎么做能行。好的教练能因材制宜的调配出一桌子可口的饭菜,这是源于他们见过大风大浪,对球队的整体管控和每一场比赛的临场调整,都是建立在过往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并且不会轻易犯错。
主教练这份职业,除了情商智商,完全是需要经验、专业来堆砌的职业。里皮执教中国队对中国队的作用,就像是洋务运动请来外国高级工程师、技师、科学家对中国器械化、近代化进程起到的作用类似。里皮是位高情商的教练,履历不必多说,见过无数大场面。他波澜不惊,胸有成竹,如果你我作为他的球员,应该是被这种自信所带动,而不是被
压力所困扰。
从球迷的角度看,里皮带队的这几场比赛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信心和团队执行力。
里皮逐渐带给了国足正确的比赛节奏,防守不再放弃中场,不再龟缩禁区,而是直接把篱笆扎到前场。
更重要的是,里皮让球队更职业,让正常的备战工作进入正轨,中国足球也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这得益于里皮了解中国乃至亚洲足球,知晓一些潜规则。知道在不职业的足协的管理下,若要建立体系,需要合理的教练团队,充分的后勤保障,需要在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没有人扯后腿。里皮精准的看到了问题的核心,他提出的要求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
他只是要求足协“一边儿玩去”。
但这种希望的脆弱性在于,里皮的KPI考核不是以中国足球的总规划师为目标,在主帅这个职位上所达到的效果若能有持续性,是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不可推卸
的责任。但眼前来看,甚是渺茫。
今天赛场上的里皮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20余年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业余,在现在有多大程度上的改变?过去各种不按规律出牌,双重标准,朝令夕改,头球算两分,国奥打联赛,球员当打之年禁止留洋,输球保级,比赛上座率不足靠罚款,中超准入条件青训标准形同虚设……
国家队比赛主场的选择要考虑商业收益可以理解,但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让球队折腾几千公里,难免不令人愤概。在中超第二轮中恶意踩踏对手脚面的上海申花球员秦升,被足协禁赛半年,这意味着一个当打之年的球员要错过22轮的中超联赛;同一场比赛中,孙世林搂着罚丢点球懊恼不已的帕托,连竖大拇指,一边是纵容这种丑陋而愚蠢的有违体育精神的行为,一边“量刑”荒唐。
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本质上是大型企业的品牌宣传部,本身依托的不是足球本身创造的价值。
足球市场化、职业化,其基础是存在一个对足球充分狂热且拥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球迷队伍。
依靠球迷支付入场门票、电视转播费,购买足球周边产品等方式,使足球发展获得足够资金投入,并使这个足球市场能够容纳足够多的职业化球队。俱乐部的独立运作,凭借球迷的地域归属感来打造自己的盈利体系,这样根基才会牢固。这样的顶层设计,谁有这个能力?人从何而来?
里皮说张玉宁是中国队里唯一会无球跑动的人。这有点像是在说,他说村里第一个考到大城市上学的大学生。背后隐约提示的是,咱们足球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职业运动员与业余选手之间的界限森严,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完全不具备兼容性,在底层选拔机制上,成为职业化球员的渠道单一,成本太高。有天赋的中国梅西、中国C罗,这会也许在送快递或加班写稿,他们回望过去,都是自己18岁的影子,那些青葱岁月,踢球需要斗智斗勇。
国足这个坑太大,除了国家队比赛,其他一切都还没有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里皮来中国“支教”结束以后呢?意大利还是意大利,国足怕就不再是国足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