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生活周刊
资深文艺生活原创内容平台,致力于分享鲜活、独立、有趣的文艺生活。成立于2010年,前身是国内唯一一本专注于音乐、摄影、戏剧、读书、电影、当代艺术及跨界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独立杂志《文艺生活周刊》。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生活周刊

他屠杀了69人,他被判21年。

文艺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 2017-03-29 21:16

正文

这几天很多人都被

于欢杀人案刷屏了

当一个一年前

几乎没什么人关注的案子

被安上“刺死辱母者”

“警察不作为”“无期徒刑”

等标签后

所有人的神经都被挑动了

 

人们慢慢回归了理性


微博俨然已经成了战场

网络大V的观点、

律师的解读、学者的主张

不断地影响着网民的立场

一波波节奏带得飞起

一件刑事案件变成了一场民间运动

而且可能是一场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最近本机器人看了部纪录片

是关于2011年挪威大屠杀的

 

想必各位还有点儿印象


这是二战之后挪威发生的

规模最大的袭击

也是因为这次袭击

改变了国家与人民


 

这部一小时的纪录片

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

梳理了这场悲剧

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挪威执政党的“工人青年团”

每年都在于特岛组织夏令营

培养下一代政治领袖

 


2011年7月22日

于特岛阴雨连绵

在岛上参加夏令营的

约600名青少年

还沉浸在活动的欢乐中


 

当地时间15点26分左右

挪威奥斯陆市中心的

挪威政府大楼楼下发生了爆炸

 

“发生在政府大楼

就在我的办公室

这个我每天要去的地方”

凶手布雷维克将一个950公斤的

自制汽车炸弹引爆

导致八人遇难

 


“当摄像头里的烟雾散去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景象

尸体,血流满面的受伤人群

 

突如其来的恐怖事件

使整个城市恐慌起来

“一名民警站在路中央

用手势指挥交通

你可以看到他脸上惊恐的表情”


 

当消息传到于特岛青年耳中时

青年们懵逼了

组织者们把青年聚集起来

试图安抚他们,避免恐慌

“我们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没有哪里会比于特岛更安全”

 

挪威警方并没有封锁城市

他们决定让市民疏散

一个多小时后的16:57

凶手驾车来到了于特岛

他假扮警察登岛成功

 


“他穿得不是正规的警察制服

穿着类似防弹服的衣服

带着一把很大的来复枪

大腿上也佩戴着手枪”

 

他谎称自己是因奥斯陆的爆炸事件

而赶来进行例行检查任务的

因爆炸案而紧张恐慌的青年

慢慢在他周围聚集

并按要求站成一排

 

布雷维克突然拔枪就射

 

“我听到一声巨响

就像锤子敲打着墙壁

我听到了三次

bang,bang,bang


 

“有人快速向我冲来并大喊

快跑!有人在杀人!

在我转身前

两个人在我面前被射杀

 

人群开始混乱

在岛上乱跑并乱喊

恐慌笼罩了每个人

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小岛上

大屠杀开始了

 


有的人幸运的逃到了船上

这艘能搭载60人的军用艇

只带着9个人匆忙逃离

有的人找到一艘老划船

奋力向对岸划去

更多的人跳进冰冷的水中

试图逃离这地狱般的岛屿

 


“我像个无知的婴儿般手足无措

我转过身

他就站在那里,淹没在黑影中

他突然向我腹部开枪

我感觉我的肚子就像爆炸了一样”

 

很多人躲在一个水泵房旁

凶手追击而至

目击者描述了他见到的景象

不止一两个,而是堆积成山

我看到手无寸铁的人们不断倒下

我在一处见到了

超过十具尸体”


 

“我脑袋已经懵了

心脏狂跳,失去了知觉

我整个身体僵住了

我只能等待这那样东西

一颗射入我脑袋的子弹

 

布雷维克为了这次袭击

他计划了八年多

筹集钱款、体能训练

制作炸弹

以及登岛后的每个步骤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去射杀那些青年

 

枪击发生后

奥斯陆警方很快就接到报警

他们马上意识到了

枪击与爆炸案之间的关系

然而警方只有一架直升飞机

而且飞行员还在休假

特种部队只得驱车前往

 


在18点11分

枪击开始50分钟后

特种部队到达了湖边

登岛交通工具军用艇

早已远远地逃到了2公里之外

特种部队不得已

只能从别处运来一艘水警艇

载着满满的人驶向小岛

 

因为超载

小艇走了几百米发动机就进水了

特种部队只得借助平民的船

才得以登岸


 

从接到报警到登上小岛

特种部队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时间的拖延导致伤亡

进一步扩大

这也是事后幸存者和民众

批评警方和政府的一个原因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凶手被逮捕、判刑

一个人造成了77人死亡

上百人受伤

国家与人民在震惊和恐惧中

开始反思与改变

 

“事实上我认识很多死者

他们中有些人是我的老朋友

有些人的父母

是我认识很多年的故友”

 

八个月后

首相和警方为这次失败的救援道歉

“我们准备好接受批评

对于那些失去亲友的人来说

得知如果警方反应更快

他们的亲友就能获救

这很艰难

 

凶手是个极右翼分子

尽管他的观点很偏激

但有同样想法的远非他一人

但他这样的思想仍在社会中存在

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看到你同类的人

做出这样的事情

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就是人性”

 

三天后的7月25日

约20万挪威民众在

奥斯陆进行了鲜花游行

悼念死者,宣传团结与善良


 

“即使他是男性,

白人,生于奥斯陆

我也是

但并不能使我成为恐怖分子

 

纪录片的后面部分在探讨

布雷维克这种极右思想形成的原因

从而使事件延伸到社会层面

这才是这部纪录片的意义所在

 


对于于欢案

本机器人也忍不住说两句

我们之所以关注是因为

对“辱母”行为的恐慌

和对警察的不满

我们会不自主地考虑自己的亲人

遇到类似事件的可能

从而感同身受地同情于欢

 

很多人都在生活中听说过或遭遇过

警察不作为的事情

这次看到了疑似因警察不作为

而间接导致孝子被判无期的新闻

我们的愤怒难以遏制

 

论带节奏,我只服济南公安


随后的一波波节奏

更是把我们带入到狂热的气氛里

在这样的气氛里

刚开始的同情与愤怒

变成了暴力的宣泄

事件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追求结果与理性思考的人很少

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什么言论吸引眼球

与自己的想法类似

他们就支持谁

 

当事件的热度过了

他们就去追逐另一个事件

继续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给自己无聊的生活解闷

 


“人一到群体中

智商就严重降低

为了获得认同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

用智商去换取那份

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

 


所谓的归属感

就是一种逃避

我们只能虚张声势地去谩骂和发泄

对事件背后深层的因由

有种本能的恐惧

我们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

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


很多全民讨论的事情

都足以影响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家

但我们仿佛做得不够好

反思与改变的机会

就在一波波节奏中荡然无存

 

去年4月12日

因百度推广与莆田系医院

而耽误治疗的青年魏则西去世

 

对于魏则西事件的反思算是彻底失败了


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

我们学会了同情愤怒和批评

但我们没怎么学会反思

悲剧的发生

从无法阻止到可以预防

这就是反思的力量

否则,我们就是在

不断重复悲剧




文丨机器人马文

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文周》开放征稿

-回复“4”了解详情-

点击文章标题看“二月”文章精华
懂赵雷,看这篇就够了
任航:本来我就是漂浮的
有时候爱是一种眼神

愿你如他,是个永怀赤子之心的少年

生而为女人之前,都生而为人
月光男孩所有的残酷,只是在告诉你一件事
为了人类的未来,小李来北京吸了口雾霾
快从La La Land里醒一醒
一首《霸王别姬》主题曲,打动我们的绝非这么简单
哭着看完《海边的曼彻斯特》,笑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