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惠州学院党委书记
刘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也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青年习近平的好学是令人难忘的。
参与访谈的人几乎都谈到他爱读书。何毅亭说:“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学习,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熟知的……陕北7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他读书的范围很广,举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外历史著作、文学著作、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他都注意搜读、随缘借阅。读书如做人,一时的爱好容易有,长久的热爱颇难养护,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仅仅靠外在的督促与引导,是很难真正好学的。出于爱好的自主学习才最宝贵、最可靠。
青年习近平的不倦阅读是令人敬佩的。
知青七年,他所处的环境是艰苦的,挑战是严峻的,个人的困难不少、家庭的忧患也多、社会的动荡更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若无发自内心的坚守与自信,人是很容易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想表里如一、始终一贯是很难的。知青七年,青年习近平有做黄土地儿子的情怀,有扎根为民的主见,有改变梁家河面貌的追求,有不畏艰险的勇气,所以他对世事充满希望,对未来真有信心,对人、对事、对理有着平和而执着的爱。
青年习近平的明辨是令人敬仰的。
他善读书,也善用书。他能吸引周围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不同出身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见人之所想见、人之所未见的许多事理,有着诚恳而洞明、朴实而练达的明辨能力。他阅读,不是泛泛浏览,而是深入钻研、认真分析,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尽可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青年习近平的笃行是令人感动的。
他做事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凡是认准的事,不做则已,做则必求成效。他能将书本上得来的智慧与工作生活的实践相结合,行事笃定而周到。他建沼气池,遇到挫折不气馁,考虑周到、学习深入、措施得力,最后真的通了气、点了火,这在当年是难能可贵的。他带领大家打井、办铁业社、打坝、引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办扫盲班,中间都遇到过质疑、不理解,对此他既不急躁,也不粗枝大叶,而是以各种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
现今的大学生、研究生,多数年纪与插队时的青年习近平相仿。尽管每个人的际遇有别,尽管社会的整体环境有变,但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青年人都要面临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问题,就此而言,青年习近平的追求与历练,对当代的青年人仍有着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一要热爱学习,好学善学。
从少知到多知,从假知到真知、从浅知到深知,需要坚持学习。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鹦鹉学舌,学习需要创新创造,需要自己的思考、选择与运用。要像青年习近平一样,对学习上心、用心,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能用学到的知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二要修身养性,求真务实。
修身养性,是人一生的功课。青年一代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养性的功夫必不可少。怎样认识自己与他人,怎样对待苦与乐,怎样处理得与失,是青年一代尤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修身养性,重在能追求真理、踏实进取、涵养静气。青年习近平在挫折、困难面前,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信心、有思考、有选择、有行动的修养之功,值得当代青年人效法。
三要干事创业,造福他人。
学习修身不是贪图一己之满足,民胞物与的情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也都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一个人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把应该干、能干的事情干好,这也是贡献社会、服务社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事创业不应好高骛远,而应胸怀理想、脚踏实地。青年习近平官不大、位不高、权不重、责不小,他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所作所为,在那个时代也许并不惊天动地,但都实实在在,让一方百姓享福,其意义是很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当代青年人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干事创业,造福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