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街侦探
不爱八卦不足以语人生,以专业水准分享金融圈内八卦,有料、有趣、有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uncan艺术菌  ·  极致之墅&Top villas ·  14 小时前  
内蒙古消费者协会  ·  别再迷信喝茶 ... ·  2 天前  
内蒙古消费者协会  ·  别再迷信喝茶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街侦探

罗昌平反诉百度名誉侵权案一审胜诉后第一天,都和中访网谈了什么

金融街侦探  · 公众号  ·  · 2019-05-24 20:27

正文


出品| 中访网财经中心

流程编辑|张燕





中访网(孙书沁) 去年的五月,资深媒体人罗昌平遭遇了事业上的黑暗一刻,“百度诉罗昌平侵犯名誉权纠纷案,第一个回合结束,我输了,输得有点惨”,他在微博文章中写道,字里行间透露着反诉的决心。

时间刚好过去一年,今年的五月,罗昌平赢了。


5月2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就罗昌平诉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判决——百度公司已构成对罗昌平名誉权的侵犯,判决其删除涉案文章,并在微信账号中持续十日登载致歉声明,同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和合理支出共计10万元。

一切的开始要从2018年初说起,罗昌平于1月23日在微博发表“打头办”相关言论,爆料百度有一个“打击今日头条办公室”,表现好的话年终奖可观。

随后,百度公司将罗起诉至法院。法院二审判决认定罗昌平行为构成对百度公司的名誉权侵犯,判决其向百度公司赔偿18万余元。


而就在上述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罗昌平提出了反诉百度公司。


2018年1月25日,百度在线公司微信公众号“这届百度公关”发布了《“打头办”了解一下?》、《让人哭笑不得的这届同行》等文,声称罗昌平是蓝媒汇公司的投资人和发起人,而蓝媒汇经营的公众号“AI 蓝媒汇”是“百度黑稿培育基地”,认为罗昌平与今日头条存在“PY交易”。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百度在线公司等上述言论未能提交充分依据,已构成虚假事实陈述,侵犯了罗昌平的名誉权。


此次反诉一审胜诉,罗昌平诉讼代理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长表示,当事人对该案判决总体满意,如果百度公司会上诉,他们也会积极应诉。

5月23日,中访网独家对话了罗昌平,具体内容如下:


中访网:罗昌平先生您好,昨日一审判决已经结束,请问您对此结果有什么看法?


罗昌平:尽管判赔的金额不是太大,没有达到预期,但我起诉百度的案件,跟百度起诉我的案件比较来看,基本还是公正的。


百度起诉我,索赔500万元;我起诉百度,索赔50万元。因为律师费基本对应案件标的,我不像百度那么财大气粗,起诉我时,以两家百度公司的名义,请了四个律师。我基本都是当律师的朋友免费帮忙。从两方法院的判决来看,支持百度维权成本为6万元,支持我的维权成本为2万元;法院判决,我一条微博导致百度损失12万元,我不知道如何计算出来的。而这次法院判决,百度两篇黑我的公号文章,需要向我支付精神补偿8万元。我只能理解为,我比百度更有影响力,更具了伤害性。今后争取每天转评十条关于它的信息。


中访网:您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和百度打一系列诉讼官司,这个案子只是一个开始”,请问您方便透露一下接下来的诉讼内容吗?


罗昌平:在百度公关发布的两篇文章中,虽然未点名我,但很明显是指向我的。在做的图表上,同时点了我父亲的名字,我合作伙伴的名字,还有与我相关和与我无关的企业,好几家。从法律角度上,这些个人与公司都会对百度发起诉讼。这一次,我们不会选择在北京,而可能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户籍地起诉,每一个公司在注册地起诉,有得百度法务部门忙的。


除了名誉权问题,我这一年还做了不少储备,会在知识产权等方式,再发起一轮诉讼。这些都完成了证据收集与公证。我自己拥有律师资源,在北京与湖南都投资了律师事务所,我会安排人长年累月来做这件事。这次诉讼获赔的钱,都将用于下一轮的诉讼。我不为钱,就是讨个说法。百度得为此付出代价。


中访网:双方有过调解或者洽谈吗?


罗昌平:“打头办”这个称号不是我原创的,在我之前,有很多自媒体都发表过,百度自己的平台,至今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百度与今日头条两家巨头打架,我被动卷入其中。其中一个法官就说过这样的话:罗昌平本是无心之举,结果百度非得闹到这种地步,没必要。


在百度起诉我的案件二审时,北京市一中院的法官,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协调百度与我之间的调解。我并不反对调解。但百度一直不配合。


在我起诉百度案件快宣判时,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的法官也主持调解,百度知道自己会输官司,派了两名总监飞到长沙,跟我见面,谈和解。但一直没有给任何方案,所以我和律师就让法官直接判决了。


中访网:去年年初,您在微博上发表了“百度既无心接受外界批评,也无意修正不良行为,一家没有价值观的网络寡头只会在商业压力中迷失”的言论,时过一年,您觉得这句话仍然适用吗?为什么?


罗昌平:这句话仍然适用,而且我乐意给大家读一遍这句话:“百度既无心接受外界批评,也无意修正不良行为,一家没有价值观的网络寡头只会在商业压力中迷失”。


有两个公开的例子可以佐证,第一是深圳警方抓获莆田系医疗诈骗团伙,用百度推广对关键词进行竞价。深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原话这样说:“看病靠百度?等于作死!”


第二是作家陈平起诉百度胜诉后,百度拒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他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并要求对百度的实际控制人李彦宏夫妇进行限制高消费令,这样百度方面极不配合,毫无起码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


至于李彦宏参选院士引起的风波,我这里就不做评论了,大家可以看看网上的舆情。能获得如此一致评价的人,怕是不多见。


中访网:您作为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以前担任过《财经》杂志副主编,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与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公司的名誉权纠纷案件。请问您如何看待媒体监督与大公司商业信誉之间产生的冲突? 你觉得目前是否存在有效制度来化解这种冲突?


罗昌平:对媒体冲击最大的三股力量,一是体制审查,二是商业侵蚀,三是技术冲击。其实,我觉得来自商业侵蚀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报道突然消失了,并不一定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大公司的公关。加之一大波传统媒体的精英进入到大公司做公关,这种格局得到巩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