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许多时候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简单化,在健康方面容易陷入误区,从而顾此失彼。
饭前喝汤,可以润滑口腔、食管,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充分混合,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饭前喝汤能增加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有研究表明,进餐前20分钟左右喝汤,可以让人少吸收150千卡左右的热能;而饭后喝汤容易增加热量摄入,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尤其是肥胖者,在饥饿时进餐食欲最强,狼吞虎咽,5分钟左右就能摄入近80%的热量,等有了饱腹感,所吃食物已经超标,此时再喝些肉汤,脂肪进一步超标,必然越喝越胖。
汤里面有盐、有油,在目前我国各种慢性疾病高发期,汤的保健作用已经发生异化。现在人们不再缺乏脂肪,也不再缺乏那些溶于汤中的蛋白质,更不会缺盐。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与其说喝汤有利于养生,不如说喝汤会有麻烦。因为喝汤太容易导致食盐摄入过量了。另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因为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饭前喝汤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从而加重病情。对于胃酸分泌增多的人,一些煲汤能刺激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打嗝等不适,也要少喝肉汤。
一是把握时间关,为了减肥喝汤,应在餐前20分钟喝才有效,太早太晚都不会影响饱腹感。
二是把握油盐关,做汤时一定要少放盐或不放盐,喝汤时撇去汤里浮面的油脂。
三是把握喝汤量,一餐喝汤1小饭碗为宜。
四是注意自身体质,有胃部疾病、慢性疾病的人要少喝汤。
骨头下锅前,要先洗净,再焯水。焯水能去掉脏东西,去掉血沫,去掉大部分嘌呤。炖汤时要冷水下锅,冷水要一次加足,并慢慢地加温,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制2小时,蛋白质才能够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会更鲜美。
炖骨头汤时搭配蔬菜,不仅增加营养,还能使其味道更好。比如莲藕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和排骨一起煲汤能健脾开胃;玉米气味清香,跟排骨一起煲汤,有助增加食欲,减轻油腻感;海带含褐藻胶、海藻酸等物质,有助降压降脂,跟排骨一起煲汤,有助降低人体对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冬瓜有润肺生津、清热利尿的功效,其中所含的丙二醇能有效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常适合跟排骨一起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