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  倒计时10天!2024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2 天前  
虹膜  ·  贾樟柯谈《风流一代》 ·  3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1011230049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八年后,李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0-25 22:35

正文

八年前,《李米的猜想》上映,周迅在里面为了爱情执念的样子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看着李米独自穿梭在昆明的角落,我也把对我唯一生活过的南方城市的全部思念寄托在这部电影里。


八年后,在另一座更加潮湿的南方,在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我又遇到了曹保平和这部电影。听到导演谈论起当时拍摄的点点滴滴,我才意识到,关于李米的故事,一直还没有结束……




提问:可能在座的各位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在荧幕上看到大多数现在都很熟悉的演员,首先我想问一下导演,您是这部片子的编剧和导演,当时您在构思这个片子过程时候,您当时的创作契机是什么?


曹保平:最早这个戏不是周迅,是小陶虹,因为我们之前合作过一个电视剧,就很想再合作一部电影,而且这个原始的故事也是她跟中央电视台当时有个《面对面》的栏目,在上面发现的原始的出租车司机被绑架的故事,然后基于这个创作的剧本。但这个剧本出来以后,小陶虹有点拧巴,觉得这个女的太疯狂了,太歇斯底里了,停了一下。我觉得人的命运就是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正好周迅看到了,一口咬住不放了,完成了这个作品




提问:确实周迅在这个片子里面的表演很多场戏都是记忆深刻,我当时看的时候印象很深,她几场比较重要的哭戏当时是怎么拍的


曹保平:其实没得哭不代表表演的高低或者说能力。我觉得最主要这个东西能够打动她,能够打动到骨头里去了,她还是喜欢这个东西,所以表演非常多的地方其实是不需要操心的,她自己会有那个感受,我其实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尽量控制她的准确性,当然有很多比如说桥上那一场也是比较经典的一个事儿,因为前两天我回昆明,看到四方桥,那个桥拍了四次,拍不出来,演员很痛苦,全组几百号人到了现场,曝光准备好几个小时,开始拍了你演不出来,是很痛苦的。表演有时候是这样,我们第一次拍那个桥的第一个镜头完成很好,但是当时工作人员录音出了问题,声音没有录下来,但是那个情感是很好,工作人员的原因那一条就废了,再拍就拍不出来,直到拍第四次才拍出来,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例子




另外一个表演的例子,就是她最后看录像,所有的邓超录像的那部分,其实那个是拍了三条,因为那个是非常重的一场戏,他从拿到剧本就琢磨这场戏,第一条拍的时候一下子情绪就顶到头,太饱满了,情感都放出来的,其实她应该情感是收在里面的,但是你能够感到像百分之百像岩浆翻滚一样,但是释放出来是一部分,而不能把岩浆直接就放在外面,所以我跟她交流了一次,希望她尽量往里收,就拍了第二条,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她自己看完了之后也觉得这个好,收在里面更痛吧,主要是这两场戏不太一样的地方。其他我觉得都挺正常,因为她是一个很走心的演员,对人物的理解都很准确,一般不用太费劲


提问:说到最后一场戏,那个是情感上的高潮,我印象最后结尾的时候配乐也很特别,跟普通的配乐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在当时情感的高潮点,当时他们在讨论音乐风格上做什么样的讨论跟设想呢


曹保平:因为窦唯和周迅也熟,我们当时找窦唯来配这个片子的曲,做音乐,片尾曲其实是她自己的一首歌,重新编曲,周迅来录,然后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调性似乎都对。但是整个片子的音乐,因为这个片子现在音乐的动机还是窦唯的,最主要的旋律、音乐的动机都是窦唯提供的,但是第一版音乐出来满足不了这样一个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商业电影对音乐的需求,因为还是太简约了,但是这样的电影有时候很单纯的简约支持不住情绪,所以最后跟窦唯交流了很长时间,但是在这方面好像理念上,或者说是方法上,还是有一些区别。所以等于说又找了另外一个作曲,在这个动机基础上做了补充。但是它主要的音乐动机和旋律还是窦唯的




提问:其实从这部电影整个人物故事,看到最后大家觉得整个故事一环紧扣一环,逻辑非常紧密,但是有一处就是开头的诗人,这个诗人的出现其实是毫无预兆的,这个任务的设置比较荒诞,但是对整个剧情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从天空中跃然写下,当时所有的人物都会合了,当时您在设置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曹保平:我觉得生活所有的惊喜或者是有趣的地方都是来源于偶然性,每个人的生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觉得在剧本里面它会有某种意义上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不是解决你在编剧技巧上的无能而留下的漏洞,而是有意为之的,当然这个人物的架构是把几条线拧在一起的基础,这个人物的状态是我喜欢的状态,但是我觉得表演完成得并不是特别好,她应该能够演得更好,但是因为八年前电影还没今天这么迅猛,市场也没有这么强烈,这个片子的投资比较局促,如果让黄渤来演,肯定就会出彩,不一样,但是当时没有资金和精力来调用这样的演员,剧本里面的角色比影片完成以后的角色更有意思



曹保平现身电影节《李米的猜想》放映现场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趋多元,一些优秀的青年电影开始在票房上崭露头角。而针对新导演在商业运作上可行性的议题,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的曹保平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很多场合,大家都会把新导演和商业运作以及商业投入挂在一起。其实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潜意识里是受电影大环境的影响,大家有意无意考虑商业问题,这是一个比较要命的问题,就像今年上海电影节创投的时候,因为我今年去做创投单元的主席,我看了所有的项目。其实让你看完了以后挺激动的东西非常少,但是有非常多的项目,其实都是动辄几千万的商业预算的投资,所以我觉得中国人特别爱做预测的事,但是没有人关注当下的事。


可能对于新导演,我觉得更关注的应该是当下的事,无外乎就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你本身潜质里面有商业诉求的欲望和能力,我觉得你和商业运作挂钩非常容易,今天资本如此汹涌,这个问题就不成问题。


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作品,我觉得他具备这种商业诉求的可能,是因为他注重叙事。其实每一个导演的轨迹都能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说李安早期的三部曲其实貌似是很文艺的电影,但是里面有非常强烈的商业的可能性,其实他的叙事都非常结实,包括符合制作电影规律的架构、任务关系、高潮的递进,那完全是一本教科书,骨子里具备一个商业电影的可能,所以今天拍片子才走到这个位置,但是完全不代表一个导演没有商业诉求就不是好电影,我从来不认为。



本次电影节展映片之一《路边野餐》


我觉得有很多非常伟大的导演和对人类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完全没有考虑商业,依然不影响电影电影伟大。这样的导演我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和商业运作捆绑在一起。现在这种间接的影响力,会在很多年轻导演的心里造成某种潜意识的印象,就是我如何和商业发生关联性,这其实是最可怕的事情。你要是有才华,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比如说你是一个个人气质很强的导演,完全不商业,但是你只要有才华,在今天找到投资也非常容易。


我周围有看到的例子,几万块钱拍的作品可以得到几十个电影节的奖项,后面有资金的支持,完全没有资金的担忧。我觉得资金在今天对于一个不商业的导演而言,完全不是问题。如果你要是有商业倾向性潜质的导演,比如说《心迷宫》,它就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所以展现你自己的机会到处都有,不是说你和商业发生关联,你才有机会拍自己的片子,有机会能够成长起来。对于新导演而言是问心问自己,刚才大家也说到了,其实每个人的骨子里是不可掩饰的,你有商业的潜质最终会到这儿。所以我的一个态度就是拍自己真正能够动心的,当你能动心的时候,我觉得我也能够动心。



导演毕赣获金马奖


的确,一部优秀的青年导演作品和拥有多少商业运作并无关系。拿这次电影节放映的两部作品《路边野餐》《八月》来说,一部用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打造出独具作者性与辨识度的佳作,另一部用八年的时间打磨剧本与细节以还原一段上世纪末的时代悲歌。两者在风格上或许迥然不同,但至少都拍出了真正能够打动自己的作品。


巧合的是,去年这个时候,《路边野餐》捧回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从此获赞无数;一年之后,《八月》入围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金马,成为最大惊喜。在行业内大肆吹捧着中国电影追赶美国的同时,我倒觉得不必对青年电影人的创造力过于悲观。



《八月》用黑白影像还原上世纪末场景


在本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上,由东海电影集团携手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也是对优秀青年电影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鼓励。最终,《长风镇》《家谱》《鲜美》《更好的我》《暗夜寻踪》等5个项目脱颖而出,它们涵盖了剧情片、科幻片、犯罪悬疑片等多种电影类型,用著名制片人方励的话说:“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脑动、创意、激情和热情,青年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感染了我们,因为有了你们,中国电影的未来才能更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