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专注金融财经研究,以宏观视野,从宏观政策、货币供给、产业结构等多维度研究全球与中国经济,致力寻找最优全球资产配置方案,为国人资产配置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最新消息:油价将于2月6日24时进行调整 ·  11 小时前  
海南应急管理  ·  冯飞在海口调研一季度“开门红”工作 ·  23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节后返岗,国家安全机关发重要提醒! ·  昨天  
直播海南  ·  大年初五,李江、龚继蒙被通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筐投资

请把此文转给你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和亲戚(2025版)!

米筐投资  · 公众号  ·  · 2025-01-29 09:17

正文



虽然是2017年发的本文第一版本,但经历了2020-2022三年的痛,走过2023-2024年疫情放开、激情开局,起伏动荡,站在2025年的开初,重新理解这一切,该文尤为重要。

'基于历史的预期,是我们此时最大的包袱'。

我想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该文章2017-2021版本是,是逻辑一。
而2022年+的版本,是逻辑二了。

一切,真的变了。
我们必须要先学会:

放下包袱、放下历史,重新调整坐标、理解未来。

到了2025年春节,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我也变了。


1


人类寿命极限是多大?

人类寿命极限是多大?
这是一个好问题。

先来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长到1.8米就不长个子了?

那是因为每一天我们吸取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一部分用来生长,当个头越来越大,用来维持的能量需求越来越大,当每天吸取的能量都用来维持的时候,就停止生长了。

大道至简,生命的长度亦是如此。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新陈代谢。

只要新>谢,生命就在,新
《规模》这本书告诉我们,

1、哺乳动物体重增加一倍,所需食物和能量只需要增加75%。

2、哺乳动物体重增加一倍,寿命会相应增加25%。

3、动物的代谢率,与体重的四分之三次方成正比(体重越大,代谢率变差)。

几相叠加,身为物理学家的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极限寿命是125岁。

今天谈的不是人类,而是一个站在高维生命的造物主对我们人类社会所构建一切的底层逻辑。

关于人类,代谢率与体重的四分之三次方成正比。

关于人类,脑容量与体重的四分之三次方成正比,

关于人类,心率与体重的负四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对于立方体来说,面积与体积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

对于人类聚集在一起之后,造物主一样不放过对我们的规则制定。

基于人类的延续,城市是人类造出的最大的生命体。

一个城市的规模增加一倍,工资财富这些方面增长会达到1.15倍,是会变的更好的。

一个城市的道路总长度、加油站数量、水电线路总长度,都跟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增加一倍,能耗降低15%),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是更高的。

一个城市的创新专利数量还有产能,是和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当城市人口增长,产能和创新也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这是造物主给我们人类设定的一切,我们无从改变,只能接受和适应。

所以,为什么要去大城市?就是因为规模经济效应,就是因为规模涌现效应。

城市的本质是文明,城市的本质是效率,城市的本质是进步。


2


理解平等和套利


先来说一下考大学。



985录取率,北京6.08%,河南0.84%;

985录取率,上海5.04%,广西0.95%;

211录取率,北京17.8%,天津14.34%,上海11.65%,河南2.61%,广西2.97%,广东3.41%。

一个家长站在信息和认知的水平面之下,就会不以为然,我当年就这样啊,我身边也这样啊,谁谁家不都是这样嘛,这就是我们的命啊。

但一个站在信息的水平面之上的家庭,就会知道,这里面有不公平不平等,以及可以破除户籍学籍界限之下的套利。

一个河南家长,带着孩子去天津上高中和高考,就能用大专的水平考上211,就能以211的水平考上985。

去不了天津,可以去西安,也可以去海南。

反正,只要是敢行动,就一定可以给孩子以户籍的杠杆撬动到高考红利。

说了高考,再来说国考。

1、2025年国考竞争比往年激烈,报考人数比2024年多近40万人,但招录人数同期仅增加160人。

2、341万6000名考生争夺3万9700万个岗位,竞争比高达86比1。

3、2024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3800人,硕士研究生9926人,硕本比2.6。

这一代年轻人太惨了。

看完这3组数据,你有何感想。

站在信息和认知水平面之下的家长和学子们,就会认为是就业变差了,不如以前了,这就是当下的现状,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但一个站在信息和认知水平面之上的家长和学子,就不会这么认为。

因为在如此卷的一个国考行当里,但凡能考上的,都一定可以考到香港、澳门的身份,而当他破除了身份证的限制再就业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香港的公务员不但不用你考,还求着盼着你来,工资立即是大陆的4倍以上。

澳门的收入没有香港高,但一样在性价比和回报率上远高于内地。

通过一PART,我想提醒的是:破除信息差,理解套利。

而改变孩子命运的,往往就是一个信息差,就是一个打破惯常的想法,就是不认命的冲动。


3


理解时代与个体


当下的中国,你做的任何一种重要决策,可能都是一种和空间相关的决策。

比如就业、上学、置业、创业等等。

一个人的一生=时代的alpha+个体的beta。

时代的alpha的权重占比是在80%甚至以上,也就是你不以为然的运气。

个体的beta的占比其实很少,权重只在20%或以上,也就是个体因素。

时代的alpha=大时代背景+父母是谁+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城市。

个体的beta=努力与否+聪明与否+上哪个大学+从事哪个行业+跟哪个老板+择哪个伴侣。

我们毕其一生在做的、在分析的、在选择的,其实都是beta。

而决定我们命运一生的,都是我们几乎无从改变的alpha。

这里面,你唯一可以从读了今天的文章并着手储备和改变的就是:在哪个城市?从事哪个行业?上哪个大学?跟哪个老板?择哪个伴侣?

而,行业,又与城市高度相关。

东北有互联网吗?东北有AI吗?东北有人工智能吗?甚至,东北有金融吗?

所以,理解城市,变的尤为重要。


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书中说,我们宁愿去选择帮助穷人,而不是去选择帮助穷的地方。

这句话很残酷,但很真实,本质上他是在说帮助的本质=帮助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如果不能帮助就业和收入,那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到人的,帮助就是无底洞。

这一PART,我想强调的是,想要解决你当下一切的不如意,你当下一切的不成功,甚至你当下的贫穷,你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


4


从最高文件中领悟

一切,先回到2023年底最高层经济工作会议找答案、定方向。


化成一句大白话:有能力赚钱的负责赚钱,没能力赚钱的赶紧化债。

谁是未来负责赚钱的?


上图是2021的数据,最新的数据已经无从查到了。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

这几个地方,负责赚钱,赚大钱。

紧接着,一则新闻。

国务院向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发布通知,要求12个债务状况严重地区的地方政府推迟或暂停一些由国家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控制债务风险。要求这些省市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

这12个省份是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都是债务高企的省份。

这12个省份,把自己家的事都处理好,赶紧化解债,减轻压力。

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能力,将成为你未来面对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形势比人强,选择比努力重要。

你找大哥,是赚钱的大哥,还是还钱的大哥?

谁能带你发财?

而,这件事,影响的是几十年,并不是当下。

对于家庭规划 ,事业选择,城市选择,努力方向等,至关重要。


5


从2020-2024中领悟


我在2023年春节时曾对朋友们有一个建议:

要让孩子未来去一个离国际化更近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你要提前准备。

一定要让孩子学好英语,这是孩子未来也要更加国际化的前提。

在2023年的春节,疫情刚刚放开的时候,我帮你举几个例子。

湖南邵阳县发布通知,“春节将至,倡导大家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乡,避免跨地区探亲、旅游,尽量减少出行”。

安徽屯溪、河南沁阳、安徽黟县,也发布了类似的通知。

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业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都已经2023年了,这些小地方还活在2022的疫情里。

而在2022年11月份,疫情还没结束,大家还在封控,苏州、宁波、嘉兴、杭州等地就已经包机组织企业主去国外考察、参展、抢订单。

疫情三年,我们学会了什么?各地的防控现状和政策告诉了我们什么?

越穷,越折腾。
越富,会更富。

小地方,四五线,没钱,没经济,不会搞经济,也搞不出经济,权力能做什么?就是闲不住的各种折腾。

越靠近经济、发达、国际化、大城市的地方,越尊重事实、尊重人性、重视经济、重视发展。

表面是贫富差距。
里面是营商环境。
再里面其实是文明的差距。

在2024年一度盛行的远洋BU捞中,看看杭州是怎么做的?杭州是全国第一个率先站出来保护本地企业的。


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而城市,本质上是文明。

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本质是就是文明的高度。

城市的物质文明=上市公司、企业总部、VC风投基金、金融总部、外企总部。

城市的精神文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权力资源、商业中心、品牌首店、酒吧K厅院线餐饮。

我为什么在2025年一直重复一个观点:去一个离国际化更近的城市去工作、生活。

为何?

其实,原因,也是如此。

再次重复:城市的本质是文明。

物质文明来源于城市的经济、机会、资本、人才。

精神文明来源于城市上层建筑的国际化、服务业、金融业、视野。

你确定在未来离文明更远吗?

你确定要让你的孩子未来离文明更远吗?


6


体会大时代


先来看两张图,体会一下大时代的变化和严峻。


这个表格是2019年的数据统计。

先体会一下句话:全国31个省,经济上,四省三市养全国。

再来看一个表。

刚过了两年,来到2021年。

上表,是2021年上半年全国各省财政公共预算收支的数据统计表。

我没有附2024的,是因为,数据已经更加不能比较了,不忍心放了。

先感受一下严峻性,2021年全国只有上海一个地方政府可以赚钱,其它均是入不敷出

用这两张表,我希望你能体会到三个意思。

1、各地财富差距在拉大,本质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拉大。

2、你最好不要在那个被援助的地方生活。

3、因为经济在下行,别人要自保,可能援助不动你了。

这代表着,在未来,存量财富博弈的剧烈,因为,新增财富逐年减少了。

存量财富,也包括存量人口、存量就业、存量服务。

也就是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博弈、差距在未来,会剧烈分化。

用大白话说第一句:70%的城市未来人口是净流出的。

用大白话说第二句:70%的城市未来房价是一文不值的。

所以,这篇文章,放在当下,请务必精读。

2021年,有一篇文章火了,“孩子,我希望你将来去上海”。

为何?疫情是一面照妖镜。

照出了城市管理、城市文明、城市能级、城市人的尊严。

东北的慌乱,东南的淡定。
乡下的野蛮,城市的文明。

另一面照妖镜,是2021年下半年的楼市下行。

东北,先跌为敬,楼市销售数据同比直接下跌40%,慌的一批。

而长三角、珠三角很能打,很抗压,一直到2022才开始下跌。

展望2025年的宏观趋势:货币更宽松,财政大刺激。

央行要放水,降准1%起步,放水1万亿起步,降息0.4%至少,这水你该如何接?

财政更是激进,4%财政赤字多出1.3万亿共5万亿,另外5万亿专项债、2万亿特别国债,你怎么接?

先接到水的,一定是先富的,如何接?

在离放水更近的地方接,是哪里?

答案是大城市,本质是大城市的金融环境、信贷环境、金融敏感度、资产敏感度。

越往下走,到达四五线城市,在很多人的老家,信息越不发达、不透明,更是处在整个中国财富生态链的最底端,于是城市里卖不动的假货在这儿有,城市里玩不下去的传销在这儿有,钱赚的最少,钱贬的最快,还容易被骗,他们其实最需要正确的信息和理念。

在商学院授课中有一堂课:一线已过时的模式+二线中不溜的团队+去三四线城市里重新做一遍=稳稳的赚钱。

个中道理和落差,你先细品一下什么叫降维打击。


7


钱从何而来?


财富不会无缘无故的创造,赚钱,一定是有人来收割,有人在失去,区别只在于是正当的渠道,或是非法的渠道。

而过往30多年,大家都是从草根开始,所有非通过创业创造却依然身价千万、游艇飞机的人,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

他们的财富在背后是亿万农民不知不觉的财富转移,问题, 他们却一无所知!

为何?先想一下,过往40年,影响世界最大变化的两件事是什么?

1、以美国为首的科技革命。
2、以中国为首的城市化革命。

这两大革命,均是过往40年最大的财富创造机器,搭上了、赶上了,身价亿万很容易,错失了,拍断大腿也无解。

你应该明白了,中国亿万农民、县城、小城镇,完全错失这波中国城市化的财富快速列车。

而这些人的时间、劳动、生命全部贡献于大城市的基建、建设、改造、富丽堂皇,全部转化为这些城市的地价上涨。

请记住,土地不值钱,土地上的配套是最值钱的,过往30多年,亿万农民工都是在用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的NB配套付出毕生,自己拿1块,地价升10块。

人生巨大的差距,也就自此拉开!

“劳动致富”,这是多大的一个错误!

只有借助大势的劳动,才可以事半功倍!跑赢大势!

为何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基金叫“顺为基金”?

因为之前的雷军,在辛辛苦苦的经营金山软件,错失了2000-2010中国互联网的大车和大势,你再努力、再辛苦、再激情、再聪明,依然不能跑赢大势,别人只用你一半的努力、一半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超越你。

于是,雷军明白了“努力固然重要,但顺势而为更为重要”,于是,“顺为”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一个NB人多么痛的领悟?

后来的雷军,坚定跟随大势,秉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于2010年创办小米,如今市值近千亿美金,远超当年的金山软件。

说这么多,你明白我的苦心了吗?

我经常讲,人的一生,有四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也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基本面,或成功、或失败、或完败。

是什么?

1、你在哪个城市出生?决定你人生的起点和开局。

2、你在哪个大学上学?决定你人生最重要的社交圈、事业圈。

3、你婚姻的伴侣是谁?能决定你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4、你从事的哪个行业?从事行业直接应验选择大于努力。

这四件事,都是你人生的“势”。

而后面的每一步,都和前面的那一步息息相关。

你现在能给孩子决定的,就是“他在哪个城市出生或长大”?

这是你给孩子的第一个人生的“势”!

往年过年回到豫北老家,往返于山村、县城、地级市的亲戚朋友之间,见很多人,聊很多话,回答很多问题,你会感觉,很有必要把这些话整理一下,和众多呆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们聊聊,因为,真的很有必要。

如果你也认同,不妨转给你的亲戚或朋友,帮人帮已。

在乡下的春节,我们依然能看到:

1、一大早上排队去领鸡蛋,然后听课

2、一个卖福建黑茶的传销团队在这里做的不错,很多亲戚都有参与,买2万的茶算入伙

3、存钱不相信银行,相信邻居,把钱给邻居或在银行上班的人

4、有病了,特别相信某个村的某个老医生

5、手机诈骗、短信诈骗、电话营销在城市已经玩不转,农村还在盛行

6、站在农村的街头,大家在谈论听说谁谁赚了大钱,并不知道这里面坑有多深

7、特别容易相信吃这个能抗癌、吃这个能变聪明的话术

一年之计在于春,多一些讨论,多一些争论,多一些思考,欲行动,理念先行!


8


三四五线的人们必须要读懂这张图!



这是我以前分享过的一张图,赚钱的逻辑,财富的逻辑。

其实米宅所有的分析、所有的建议都是基于这张图的逻辑。

米宅所有的建议都是一个方向:跳开劳动层,站稳资产层,跻身金融层!

如何做,你需要知道每一层的人都在干嘛?


是的,其实就是一个财富收割逻辑链。

越往下的人,被收割的越厉害。

越往上的人,越有能力来制定规则、制造概念、制造泡沫,玩转周期。

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向上靠。


而,这些人群的分布就是如图所示。

身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的人,有好的资产吗?资产有金融属性吗?有风投环境吗?金融环境吗?

有股权三年升值100倍的机会吗?有资产价格一年翻番的机会吗?没有的!


这是2019年,全国独角兽企业(估值100亿人民币以上)的分布图,别说三四五线了,就连郑州西安长沙济南青岛重庆南京这样的城市,都是零!都没机会!

而,每一个独角兽企业在干嘛?在制定规则、在制造泡沫、在制造概念,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有个毛线关系?

这种平常打工赚工资,一不小心就身家千万的机会,这样的金融造富机会,你的小县城怎么可能会有?

所以,第一个建议:跳开县城和农村,把家安在大城市,至少要把未来孩子的家安在大城市,才有可能跳开劳动层,才有跻身金融层的机会。


9


地级市和县城的房子能不能买?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你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因为老家在这里,这里有父母和亲戚,这是肯定有必要买的,因为这儿是你的根,这儿是家乡,这儿有亲人。

先要记住一句话:除了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之外,其它地方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只有居住属性,没有投资属性,更无金融属性。

所以,一切为了自住的需求,不管是在哪儿,都是可以的。但是,三四五线的自住房一套舒适的足矣,不要多配!

只要是考虑到投资、资产配置、杠杆等其它因素,应果断放弃地级市、县城所有房产。更不要去碰这些城市的写字楼、商铺这类资产。

比如河南,未来河南只有一个城市叫郑州,虹吸效应会非常明显,郑州的人和钱会被北上深杭吸走,郑州会吸走所有地市和县城优秀的人和聪明的钱。

大城市用什么虹吸?

用最NB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金融环境、服务业来虹吸!

比如在河南省,郑州就是整个河南人资产配置最后的屏障。郑州以下,都不碰!都不碰,包括洛阳新乡。

不明白什么叫“城市虹吸效应”?想想北京这么NB,离它很近的石家庄却烂的扶不起来,你就明白了。

未来的郑州对安阳、新乡、焦作等,就是这个道理。

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和资源在未来更深化的城市化进程中,会被进一步的吸附,竞争力会更差。

所以,地级市、县城的房子只具备自住属性,不具备投资价值,不管是郑州一路向东的开封,还是洛阳、信阳、安阳等城市,都一样。

其它省份,也是一样一样的,省会以下都不行,万亿GDP以下都拉胯。

如果非要讲透,你需要了解什么叫做“资产泡沫”。

第二个建议:县城和地级市的房产,一律不碰,把买给孩子的房子放在大城市,那才叫资产,最透彻的做法是县城一套不留,如果自住就租房,把钱全部买在大城市。


10


请不要开店不要加盟,请拿份工资好好生活!


我自己之前也帮别人策划过加盟广告和商业模式,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所有的加盟生意都不要碰!

我不否认有1%可以让你赚钱的,有实在做事的,但现实就是,绝大多数都是来忽悠你的加盟费的!

在投资担保中,你想赚别人的利息,别人盯的是你的本金。

在加盟生意中,你想赚别人的利润,别人盯的是你的加盟费。

一个亲戚,在地级市里开了一个加盟的安装橱柜的门面,五年前开的,前年我问生意如何?他说,全家人跟着忙的团团转,从年初忙到年尾,至今四年前开店时借的20万块钱还是一分钱没还,赚不到钱,我当时让他盘出去,赶紧赚正向现金流。

如今三年过去了,他的店还在开着。客户是多了一些,但成本也增加了,不能说亏,但也不赚钱,还要贴进去全家人的时间和辛苦。

图什么?我还是建议他盘出去,赶紧赚正向现金流,不要在这种事情再继续浪费时间。

对于他们的纠结,我非常理解,毕竟已经付出了几年时间,放弃太过可惜,继续又太过鸡肋,但,时代的洪流,他们真的是不知道的。

对于大多数在三四五线的朋友来说,我真实的建议是这样的:

不要开店、不要加盟、不要做实体投资,去做份工作领份工资,或带着妻儿去城市工作,把手上的钱用来买套有价值的房产(房产是老百姓最方便获得贷款和使用杠杆的工具,也基本是唯一工具),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这样最好。

不求大富,但求避坑,但求不要返贫!

当下的时代是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掠夺的时代,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被掠夺者大多都是墨守成规的人,大多都是不了解趋势变化的人。

比如只知道存钱储蓄的人就被买房的人远远的超越了,买房的人又被玩杠杆套银行贷款追求负债的人给远远的超越了。

债务>资产>现金!

每一个现代人,包括农村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太多的人盯着你的现金,你知道吗?做投资担保的、借你钱给孩子结婚的、借你钱给孩子在省会买房的、想拉你入伙卖给你坑爹保健品的(权健、无限极等)、借你钱去治病的,等等。

当你没有现金的时候,这些风险和坑你就能完美跨过。

这背后,就是大时代!关于大时代背景和趋势,这又是另一篇文章,今天不再详述。

街边地摊上的一个鸡蛋灌饼卖2元一天累的半死也不赚钱,年轻人把它包装一下开进了大商场就卖10元,一天不累还不少赚,这背后就是大时代,就是趋势中的“消费升级”,但60后谁懂?大多三四五线城市的人谁懂?

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滩上,关键是,前浪还很郁闷,我这么努力?我这么踏实?我怎么就赔的一塌糊涂呢?难道勤劳致富错了吗?是的,在这个大时代之下,勤劳致富就是错的!

但你一定不要找按年计算工资、到年终才发工资的工作,多数情况之下,不管开的条件多高,最后都是落空,我们需要的是按月发放工资的工作!

所以,保护好自己不易的储蓄和时间,跟不上时代不要紧,但不要去趟这浮躁时代的浑水,这浑水,让我们来趟!毕竟,我们有知识有阅历有经验有资源,趟得起!

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时代大洪流中,下面地市的人真的不懂,甚至没有资格参与,又如何能分享这时代的红利?在消费升级、普遍金融化的潮流中,一年一个风口,过去十多年的东西早已过时,但地市里的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过去三四年时间里,所有追逐生鲜便利、新零售、O2O、共享经济、社区团购等所谓风口和财富机会的,都得把家本和裤子亏完亏空!父母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要拿父母的钱来追逐你那不切实际的所谓的梦想!

这是第三个建议:不要折腾,不要拿自己家的保命钱去开店、去加盟、去开厂,不要去趟这浑水,世界变了,模式变了,时代变了,你的那一套真的不行了。赚份安份的钱最实在。

记住:不求暴富,但求避坑,但求不要返贫!


11


我给众多家庭的重要建议是:
多生一个娃!


为什么中国能用30年走完西方100多年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国人多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让全球发达经济体看不顺眼?因为中国人多,有人就有未来,有人就有一切,不管是经济、军事、政治!中国确实威胁到了他们目前拥有的一切。

为什么坚若磐石的欧洲在穆斯林涌入后就麻烦不断、恐慌不停?因为欧洲白人已经是负增长,而穆斯林却是大量正增长,还是人的问题。

从财富的秘密这个角度来说,生娃是最原始、最平等的负债方式,当然很辛苦很累,但通过10多年的经营和负债,从投资角度来说,却通常是回报率最好的投资!

每月养娃的费用相当于贷款的月供,20多年之后孩子开始独立并带来回报,相当于20年房贷吧,还没有首付,而且这个负债,不需要其它人审批,只需要你们夫妻两人认可即可。

但这个看法,很多人也许想不明白,甚至会骂?你妹的,怎么把孩子和投资扯一起了?还要不要FACE了?

骂不要紧,关键一定要把问题想明白。

这几年的国家政策转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

过去几年的文章里,这一条是最受争议的,第二争议是上面不建议地市年轻人创业。

我还是一直在坚持我的这个观点,在未来孩子大了,我们老了,才能真正体会这样做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当然,我也在坚定的践行!这个月,我家老三刚满5岁了,马上要上小学了。

1、不是为了我们,是为了孩子!只有一个的话,父母会无意的过度溺爱,从而无意的害了孩子。

2、孩子其实不喜欢和大人玩,但他没有选择,如果家庭有两三个孩子,他们自成系统,自建玩乐生态,不需要大人的参与,能更健康的成长。

3、孩子大了,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至少四位老人的养老,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4、孩子大了,有个什么事情,找谁商量?被老公或老婆欺负了呢?谁是他(她)最值得信赖的人?

5、血缘,是坚固的人际护城河!

所以,第五个建议:在能力范围之内,多生一个孩子!至少2个,也不要太多(3个最好),这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这是对自己最好的负债!前提是,我们确保可以给娃还算不错的生活和全程不间断教育!

过了年,放开了,出门旅个游出个国,换个环境叮叮咣咣造小人。


12


谨防被骗


米宅公司有个招聘原则,非本科学历我们大抵是不录用的,但就是这样的起步水平,米宅这家公司在近5年,被骗的人也不在少数。

骗子的方法、手段、模式各不一样。

有以网贷、信用卡、征信的名义。
有以刷单 、赚钱的名义。
有以父母的名义,有以领导的名义。
有以司法、公安的名义。

少的5万多,多的50多万。

不是高学历吗?不是高智商吗?不是见过世面吗?

一样被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想强调的是:

千万别高估自己的定力,千万别高估自己的智商,千万别高估自己的分辨力。

所以,我先以自己公司和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开始。

还记得2022年底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被骗1000万的新闻吗?

钮渊明,安盛私募基金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在2022年11月7日接到自称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湾仔防控中心职员方小姐的电话。这位“方小姐”表示,钮某名下的某内地手机号登记的香港安心出行软件显示其在2022年11月6日下午有(新冠)密接记录,要求他与卫生署联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