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arke更好家
不写软文,敢说真话。出身地产从业者家庭,目前创业做房产家居服务。前蘑菇街产品负责人,凤凰房产专栏作家。法律顾问:杭州大成律师事务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arke更好家

Parke | 怎么做一个纠结的决定。

Parke更好家  · 公众号  ·  · 2018-05-25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天晚上快睡觉了,微信收到一条朋友的微信,内容大致是想和我讨论下他应该换一份工作还是自己出来创业。


我问他想创业的原因是什么?他说自己也快30岁了,如果再不搏一把,可能这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然后我说,那就干脆创业呗。但我清楚朋友的担心,一方面是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是机会,但同时也是归零。


其实来找我聊这方面的朋友挺多,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这种事,真的只有自己才能自己做决定,哪怕时候觉得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所以我干脆写一篇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这方面困惑的朋友一点帮助。


从2017年2月13日正式算起,创业已经整整1年零100天了。


从刚开始我和合伙人两个人到今天公司21人,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和合伙人就想的很明白,创业的前两年一定是我们找感觉和快速学习的两年,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在生死线的边缘生存着。虽然中间经历了多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转型,然后顺利的走上了正轨,但如今的互联网真的变的太快,太快了。


但在创业前,我也犹豫过。辞职后,我给自己放了三个月的假,每天写写公众号,同时也是用文字把我的想法结构性的梳理,帮助我辅助决策。


当时也有很多其他机会,有创业公司高管的机会,也有大公司高职位的岗位。我犹豫的原因是我当时面临要结婚的现实情况,创业意味着我不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要自己贴钱。我和女朋友当时认真沟通了很久,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


我是一个会折腾的人,天生属于创业的那一类。


女朋友的工作稳定,收入还可以,而且扣除我们各自房贷上的压力,也没有其他的压力。


所以我就选择创业了,但你要问我创业做什么,我当时有几十种想法,自己觉得真正靠谱的估计就有好几个。所以我只知道自己要开始创业,但做什么,创了再说,走一步想一步。我当时一点都不慌,因为我相信自己肯定会找到方向且越做越好。


而支撑我自信的原因,是我从小的经历。


我出生在农村,是那种四面都是大山的农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父母在我3岁的时候就进城务工了,我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外婆给我烧鲜肉吃,而外公就吃腊肉。以至于我那时候觉得腊肉更好吃。


当时去村里的幼儿园读书,我外公把我架在肩上,当时外公问我,再过20年,换你来背我?我当时摇摇头说,20年时间不够,得30年,我外公问为什么,我回答道:因为你那时候更老些了,我容易背一些。 外公说我太狡猾。


在我6岁的时候,那时候舅舅在城里的重点大学毕业了,而父母在城里做生意也存了一些钱,所以就希望我们到城里生活。


当时外公就准备卖房子,几层楼的房子再加周围几亩地,一万块钱,连卖带送的就出手了。


我记得当时很多人劝我外公不要卖,以后还可以回来养老。而我外公做的很坚决,说走出去了,就不回来了。


我后来再想起这件事时候,觉得外公卖房子最大的原因是当时他没有钱支持儿女在城里打拼,只有这套房子,几亩地能换点钱支持。


到城里没过几年,我就特别喜欢看历史书,我在三年级的时候,买了一本汉语词典,汉语词典前面是中国历史朝代和皇帝在位的年号,我当时能顺背和倒背,以掌握这项技巧在班级里炫耀,所以从那个时候,到初中毕业,我陆陆续续看完了好几百本书。


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崇拜马云,买了好多本写马云传记的书,然后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长大了一定要跟着马云干。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把当时一周50元的零花钱都拿出来买杂志看,电脑爱好者和财经周刊每期刊都买,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的在课桌里看。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高中,我一直以来都不算是一个特别会读书的人,在遵守纪律方面,也是老师眼里的坏学生,但我内心一直坚信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吸收新经济,高科技方面的知识。


大一的时候我生了一场病,由于从小体弱多病,我在一次使劲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得了气胸这个毛病,然后在医院住了一个月的院。可恶的百度上,有那种很知名的医院投了广告,上面写着这个病最多活到40岁,当时还不知道百度医疗广告的那种套路,心里非常恐惧,后来浙江省这个毛病最厉害的主治医生和我说让我放心,心胸外科的小毛病,复发的概率就1%。


但心里还是有点恐惧,当时每天就在思考,我要快点给世界留点什么,至少搜索引擎能搜到我为这个世界做的贡献。


然后那时候我在知乎上看到了励志人物:程浩


www.zhihu.com/people/cheng-hao-81/activities


更加坚定了我当时的想法。


我当时觉得进入一个行业,首先要的就是先找到练手的工作,所以我在微博上私聊当时的一圈互联网大V,希望他们能给我这个机会。



当时的微博还属于新鲜事物,发了很多大V,有很多企业家和媒体人让我给他们发简历,当时我哪里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案例,所以就写自荐信,把我的想法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他们。


很幸运的是,当时有几个旅游博主让我来帮他们运营微博号,当时我得到了这个机会,立马就奔跑到火车站,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然后一一见了他们,然后就开始负责运营了,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每天只睡不足5个小时,不仅发微博,还组建粉丝群,粉丝在微博的回复和私信,一一回复。


当时我刚大病初愈,正是需要休养的时候,我为了让我妈妈安心,我基本上都是等我老妈从我房间出去,看到我睡了之后我再起来继续运营。


就这样开始琢磨粉丝运营,内容文案和流量,然后开始混入互联网的运营圈,当时我就一个小屁孩,不满20岁,不去学校读书,每天就跟着那些在阿里工作多年的朋友屁股后面混。


他们说,我听,不懂的就记下来,然后回去查阅资料,然后再在知乎上回答别人的学问,真的是白天刚学会一个知识,晚上就整理输出在知乎上,当时觉得自己进步的特别快。


从11年中开始,开始了我在互联网圈的旅途,那年我18岁。


到13年被马云,李连杰邀请参加太极禅院的开幕仪式。



2年时间,从一个互联网小白快速成长为当时微博流量运营界的讲师,我想离不开我心里的目标以及卖命学习。


我不清楚我创业能走到哪一步,但我内心清楚,以我现在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刘强东的这个高度,但我相信,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学习。


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当你要做一个不确定的决定时,那就果敢去做吧。


当我们深刻认知自己的能力时,你才知道是自己是那么渺小,也是那么伟大而坚强。


by Parke 5月25日凌晨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