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秋冬季视频双选会招聘简章
(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博士人才专场)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地处中国第一大经济圈——长三角都市圈,是宁镇扬一体化核心城市,是国家知名的生态文明城市和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市,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是沿江南北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
学校现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2482亩,占地2650余亩的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式的学校新校区正在镇江丹徒新区全面建设中。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在校普通本科生17500余人,研究生3900余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外国留学生730余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080余人。学校下设16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拥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机构,11个国家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一)领军人才
1.顶尖领军人才(A类):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图灵奖等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顶尖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2.杰出领军人才(B类):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下同)一等奖获得者(排名前3)、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具有冲击国家级人才潜力的海外著名大学知名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杰出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3.青年领军人才(C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AB类入选者,国家三大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前5)、二等奖获得者(排名前3),具有冲击国家级人才潜力的海外著名大学知名副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青年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4.后备领军人才(D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C类入选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双创计划”人才(事业单位创新类),江苏特聘教授,国家三大奖二等奖获得者(排名前5),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具有冲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潜力的海外著名大学助理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后备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二)学科(学术)带头人
1.国内应聘人员条件
(1)国内引进人员原工作单位一般应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或知名研究机构的教授博导或相当层次人员;
(2)符合我校三级教授及以上岗位聘任条件;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2.海外应聘人员条件
(1)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或国内博士毕业后有连续4年及以上海外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并在海外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层次职位2年及以上;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发表创新水平高、科学价值大的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或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优秀海归博士(后)
(1)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博士毕业或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2年及以上的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博士所学专业与本科、硕士专业相近;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
(2)攻读博士(后)期间在本学科领域发表(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3)能够运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副高职称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四)优秀国内博士(后)
(1)博士一般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知名研究机构);
(2)攻读博士(后)期间在本学科领域发表(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3)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的可适当放宽。
学校为加盟我校的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引进待遇,具体如下:
1.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以上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标准
(1)购房补贴、安家费标准:
补充说明:首聘期内(进校前三年,下同)获批更高等级人才项目的领军人才和获批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并达到领军人才级别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可兑现购房补贴、安家费差额。
(2)科研启动经费标准:
2.补充师资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标准
(1)购房补贴标准:
补充说明:首聘期内获批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达到领军人才级别的海内外博士,可兑现购房补贴差额。
(2)科研启动经费标准:
3.其他引进待遇
(1)人才津贴:海外学科(学术)带头人提供人才津贴10万元/年,国内学科(学术)带头人提供人才津贴3万元/年;均保留三年。
(2)业绩津贴:学科(学术)带头人按正高四档发放业绩津贴,海归博士(后)按副高一档发放业绩津贴,国内博士后、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档发放业绩津贴,国内博士按副高三档发放业绩津贴;均保留三年。
(3)职称政策:特别优秀的海内外博士可申请快速认定教授、副教授。
(4)购房优惠政策:2020年12月31日前新入职的师资可享受我校新校区优惠购房政策购房一套(最低价为每平米3500元)
(5)过渡房福利:各类优秀人才均可享受过渡房一年,免房租;若无过渡房,可享受租房补贴1年,租房补贴标准为:学科(学术)带头人1500元/月,海内外博士1000元/月;领军人才过渡房政策面议。
西南医科大学将于2020年9月25日、10月20日、10月23日、11月6日、11月10日(9:00-14:00)举办博士人才视频洽谈活动,欢迎各类优秀人才报名参会,在线交流。有意参会人才可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或点击并搜索高校人才网选择场次也可报名):
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秋冬季视频双选会招聘简章
(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博士人才专场)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西南医科大学现有31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是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5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工程实验室各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近3年获批厅局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30个、科技创新平台10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1项。
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省部级医学重点学科(专科)35个、是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是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建成了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作为西南四省(市)结合区域的省级医疗中心,为川渝滇黔结合区域近4000万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各类博士英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具体如下:
注:A类博士业绩要求(近三年):
1、自然学科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篇且IF≥8分;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JCR一区文章至少1篇;
(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总IF≥15分;
(4)作为有效排名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至少1项(须提交盖鲜章的申报书原件或本人签字复印件);
(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2、人文社科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SSCI(不含扩展版)、SSCI、A﹠HCI来源论文≥2篇;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至少1项;
(3)作为有效排名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至少1项(须提交盖鲜章的申报书原件或本人签字复印件);
(4)出版与本专业(学科)相关的专著至少1本。
特别优秀的人才不受上述限制,采用一事一议,具体面议。
安徽师范大学将于2020年9月25日、10月20日、11月6日(9:00-14:00)举办博士人才视频洽谈活动,欢迎各类优秀人才报名参会,在线交流。有意参会人才可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或点击并搜索高校人才网选择场次也可报名):
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秋冬季视频双选会招聘简章
(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博士人才专场)
安徽师范大学1928年创校,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近30万余名,其中4位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5位两院院士、2位欧洲科学院院士、40位国家“杰青”(全国高校排名第23位)、1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艺11个学科门类。其中,ESI全球前1%学科1个(化学,并进入前0.5%),博士点一级学科8个(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教育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生物学),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化学、地理学、中国古代文学),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个(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校共有19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省级重点学科。各类高端科研平台和基地40余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3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970余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入选者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9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6人。
引进待遇
1.一类人才
引才对象: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经论证,海内外具有与以上人员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基本薪酬:面议
安家费:面议
科研支持经费:400--2000万
2.二类人才
引才对象: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A、B)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科研平台负责人;经论证,具有与以上人员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基本薪酬:80-100万/年
安家费:面议
科研支持经费:150--1500万
3.三类人才
引才对象: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经论证,具有与以上人员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基本薪酬:40-60万/年
安家费:不低于60万
科研支持经费:50-500万
4.四类人才
引才对象:中科院“百人计划”(C)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部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经论证,具有与以上人员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基本薪酬:30-40万/年
安家费:50-60万
科研支持经费:30-100万
5.五类人才
引才对象:近5年科研业绩成果不低于我校教授聘任条件者,或学术成果达到我校教授聘任条件的应届博士。
基本薪酬:校内同类人员待遇
安家费:40-50万
科研支持经费:6-20万
6.六类人才
引才对象:近5年科研业绩成果不低于我校副教授聘任条件者,或学术成果达到我校副教授聘任条件的应届博士。
基本薪酬:校内同类人员待遇
安家费:30-40万
科研支持经费:4-10万
7.七类人才
引才对象: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具有博士后经历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基本薪酬:校内同类人员待遇
安家费:10-30万
科研支持经费:3-5万
更多支持和待遇
1.安家费增调:优秀人才安家费上浮10%,高峰学科、紧缺专业、师范及工科认证专业需引进的人才安家费上浮20%,特别优秀人才安家费上浮30%。
2.职称晋升:优秀人才可“绿色通道”评聘高级职称。
3.待遇持续支撑:可申请“文津学者”“文津名师”,继续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
4.周转房: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过渡房。
5.配偶安置:可酌情安排配偶工作,或实行有偿安置。
6.子女教育:优质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等教育资源。
7.地方政策:芜湖市相关人才补贴(三年不少于36000元)等优惠政策。
有意参会的博士人才可通过添加微信群了解相关报名以及注册事项:
微信客服号:13922368953
(添加时备注姓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后期可加入微信各视频双选会交流群)